再读《清贫》
2014-05-26王彦峰
■王彦峰
再读《清贫》
■王彦峰
▸▸▸“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
早在中学时代,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时,就被他那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今日再读,联想目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心情激荡,感触颇深。
《清贫》全文仅仅983字,但字字千金,句句如雷。文章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受到两个国民党士兵勒索的故事。敌兵搜遍方志敏全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他们不相信:“像你这样大的官怎会没有钱?”方志敏轻蔑地对他们说:“你们想错了,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不像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过手款项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的。”方志敏被捕后,一面是酷刑和死神的威胁,一面是高官厚禄的诱惑,何去何从,只在一念之间。然而,方志敏正义凛然地说:“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寥寥数语却惊天地、泣鬼神。
方志敏从1924年入党到1935年就义,曾任党的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苏维埃主席、抗日先遣队司令员,可谓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却一贫如洗。寒冬腊月去苏区开会,只穿一件破棉袄,群众于心不忍,送给他一件新棉衣,他执意不收。反复讲“要节省,减轻群众负担”。患病期间,他发现自己的饭菜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把白米饭送回去,坚持和大家一同吃野菜加米糠煮的粥。母亲听别人说他当了大官,因为家里欠了不少外债,就给他去信,想让他设法还上债款。方志敏何尝不知道家里的困难、母亲的艰辛。他对母亲说:“我当的是穷人的官,革命的钱不能花。”他在公与私、革命利益和血缘亲情之间是何等的泾渭分明,又是何等的公正无私!他在《清贫》结束语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只活了36岁,却万古流芳。在狱中,他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和笔,满腔激情奋笔疾书,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和《清贫》,这些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文字,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极其可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称赞这些著作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是不朽的佳作”。
现在,也许有人会说,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讲“清贫”干吗?其实,我们讲的清贫,绝不是要人们放弃辛勤劳动换来的幸福生活,去当苦行僧,而是要在党员干部中提倡艰苦奋斗、廉洁勤政的思想作风,防止腐朽思想侵入党员干部的头脑,腐蚀我们的干部队伍,干扰我们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始终保持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清贫》中的浩然正气,是共产党人永远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编:郭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