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归属感的遗失

2014-05-26马福平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归属感味儿场馆

马福平

前些天在饭桌上,一位上海来的朋友问我,什么是京味儿文化?这个问题有点大,正当我思索之时,另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朋友道:“您去工体(北京工人体育场)看国安(北京国安足球队)的球儿吧,浓浓的京味儿。”说罢,滔滔不绝讲起了工体里的故事……

我面露难色,尴尬地解释道:“所谓京骂,无非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聚在一起的一种发泄方式罢了。”

时过几日,我在上班的路上听北京体育广播,某知名播音员的导向亦是大同小异——工体是北京人最后的大杂院儿……原来如此,工体已经成为很多北京人自发形成的一个文化圈子,看球的同时,传播相互之间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感情,一同“排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人口)”。然而,“北京人最后的大杂院儿”这种论调是片面的。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何谓京味儿文化?故宫、京剧、炸酱面、大杂院儿……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脱离了物质飞速发展的脚步,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民众的文化缺失,特别是北京这种包容全球精英人才的国际化大都市,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多了几分文化迷失,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显然,这种文化缺失和迷失并不单单体现于北京,只是在这里形成了现象。北京国安球迷有属于自己的公开出版物,发行量很大,球迷们乐此不疲地传承着这种所谓的“京味儿”文化,因为他们在工体找到了“组织”,而在其他地方,他们欠缺文化归属感。

我想,这就是当代人文化迷失的根源。

如你打开微信朋友圈、微博,除了娱乐八卦类新闻、各种调侃段子、人生哲理、营销手法外,真正有文化营养的信息有多少?往往与文化沾边的内容还是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很遗憾,作为传播文化的出口,很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内容还在以各种噱头吸引人眼球,甚至逼得另一些媒体好心好意去提醒受众,某某不雅视频的网络链接不要点开,很可能是病毒。

也许,我们真的中了“病毒”。听戏还是看球,民众的选择都没有错,关键是这背后反应出的文化现象,且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包括政府监管、政策落实、舆论监督、受众调研、市场调控等等。比方说,我是国安球迷,也是音乐爱好者,但2013年北京大型演出场馆平均523元/张的票价却拒我于场馆之外。

归根结底,文化要亲民,更要惠民,植根于群众的文化才能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归属感味儿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