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4-05-26潘重
潘重
摘 要:农业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迅速的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它对人类几个世纪以来的物种进化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领域之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创新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所谓农业生物技术,笼统的来说,即生物技术运用于农业领域的统称。农业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非常快的一个高新技术领域,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对人类社会目前亟待解决的粮食、能源和环境问题,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农业生物技术对人类几个世纪以来的物种进化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最初的目标就是将其应用在生产时间中,最终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的。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些生物技术产品与同等生产条件下的传统产品相比产量有所提高,而且一般均具有一些优点如抗逆性强(耐涝、耐寒、耐旱、耐碱)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优点,使得作物的生存空间扩大了。与传统的产品相比,生物技术产品的抗病虫能力也增强了,而且因生物技术产品的性能和营养以及口感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因此,生物技术产品当之无愧成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有效的途径。
2.研究意义
对于我国来说,人口众多而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的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呈现发展速度下滑且成本不断上升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农民对农业投资的信心。我国农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必须寻找一个有效改善农业现状的途径,依靠生物技术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农业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虽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现在的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此,我总结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困扰导致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速度趋于缓慢,比如说安全性争议、投入以及管理、产业政策取向等因素。
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掌握转基因作物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国内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的争论却一直都没有定论,从学术界的争论开始以至于后来引发了社会群众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的极大担忧和争论,我国政府对此也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态度,由于政策取向的不明确使得人们无法放心的使用转基因作物,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物技术对我国经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虽然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基金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支持,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金渠道较为单一,原因是我国的资金渠道大多是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其他市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还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紧靠政府和国有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投资体系不够完善,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针对现状提出的建议及政策
农业对我们国家而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需要,只有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产业结构和机制才是使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途径。
在上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指出在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引导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现在尚不完善,这个领域属于高新技术领域而且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制定一个有利用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
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对于农业生物技术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未来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复杂。现在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研究技术比之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发展趋势就要求我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政策以及长期发展规划,否则,一些相关的文件以及方案就无法发挥其具有的效用,研究出的科技成果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导致转化困难的结果。而参与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些主体也会有很多不便之处,他们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这样会打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会对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此,我们建议为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国家应该制定可以使我国的经济效益持续发展的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加强政府对这项技术的宏观引导作用,明确我国在这个领域之内的发展目标,提供一些平台进行知识共享让社会各群体之间协同合作、互惠互利,达到一个共赢的模式。这样才能紧跟发展的潮流,赶超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的脚步。
2.加强管理,改善运行模式
我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对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虽然在我国,进行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机构很多,现在已超过了二百家。但是这些机构主要是中科院、农业部和教育部等部门,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在发挥作用,在研究开发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将政府和市场这两种资源同时运用起来,使这两种部门协同合作,完成相互之间的互补,使作用达到最大化。对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效率和发展速度,实现对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3.增加研发投入,引进资金和人才
资金和人才是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两大要素。虽然我国投入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在逐渐增加,但是还不足以支撑这个产业的发展,国家不仅应该增加对这个研究领域的投资力度,做到政府和国有企业对产业的大力支持;还应该发挥其他机构的力量,鼓励社会其他力量和其他渠道对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增加资金来源,改变现在的仅依赖国家的单一的投资模式,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一些对企业有吸引力的市场机制,引导他们加入到产业投资洪流中。
人才是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绝对不能缺少的,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应多多地培养一些不同层次的人才,不仅要培养有科研能力的,也要培养一些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这样不仅能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能改善生物技术的产业化管理现状。国家只有重视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精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才能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目前很多国家将转基因生物技术看做是增强本国农业生物产业竞争力的突破点,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因此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强劲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整个农业的高速发展。
为使农业生物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农业部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在做好科普的同时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使得公众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产生的效益有着充分了解的同时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技术支撑和安全监管成效有也所了解,方便公众对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全过程监督,使我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试验、生产、经营和加工活动有序、规范地开展。
加快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使其成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助推器是每个国家的目标。农业生物技术对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和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给世界各国的粮食产业都带来了希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加强科研工作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农业生物技术未来在我国必将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支撑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它将在我国的粮食产业中扮演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推动我国粮食产业迅速发展,是我国的粮食产业和经济方面的命脉。
总而言之,农业生物技术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项可以维持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它不仅能够保障粮食的安全问题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当今时代,想要发展就一定要有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科技体制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国家政府的合理发展政策以及长远的发展规划作辅助,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以维持平衡状态。未来的农业生物技术不可限量,它已经一步步地使我国的农业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已经跃居了世界前列,为我们国家的农业提供支撑作用,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结论
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为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需要以科技进步作为支撑,同时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才能发挥其良好的作用。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创新驱动。农业生物技术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生物育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它应用效益很高而且与人们的关系很是密切。因此,农业生物技术现在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项目。本论文通过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概念,以及它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对前景作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董荣. 安徽省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对策[J]. 安徽科技,2003,3:46-48.
[2] 李宁,等.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J]. 高科技通讯, 2000,(9):100-104.
[3] 王琴芳,薛爱红. 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