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5-25赵苗苗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赵苗苗,张 坤

(渭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德育美育】

浅谈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赵苗苗,张 坤

(渭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21世纪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正确使用网络也成为一大问题。文章在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据调查,2008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亿。中国网民中,以18岁到25岁的青年居多,大学生成为网民的主体。我们都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既有对大学生成才成长有益的内容,也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有限,辨别能力不高,容易在一些消极、极端、甚至反动信息的影响下迷失方向。同时,网络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国际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挑战。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比,观念和手段显得滞后。认真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用健康上进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分析

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据笔者调查,大学生上网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看新闻,获取信息。这是比较积极的一种,能够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有好处,但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三是网上聊天。但是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学习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其相对较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大学生注重独立思考,推崇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在尊重权威的同时绝不盲从于权威,甚至本能地对信息灌输持逆反或抵触态度。第二,大学生对网络的关注呈现个性化和分散化趋势。从国际局势到生活咨询,整体视野极其宽泛,而个体关注的内容又各不相同,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微观层次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考虑全体学生的整体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来安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三,政治热情和政治冷漠并存。一方面,大学生关心时事,是网上论坛和各种签名活动的主力军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同学又对正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活动敬而远之,认为与个人前途无关,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对待政治问题较为多元的心态。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络环境的形成是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将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又促进了教育理念、方法的全面改革。

1.网络拓展了教育的形式。网络使教育的形式更加现代化。由于网络信息量大,速度快,影响力大大超过了任何一种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相结合,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性和可选择性,提供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教育环境。

2.网络拓宽了教育的内容。网络以其信息量大的特点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另一方面,因特网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便于教育者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来承载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互动。在网络交往中,交往对象的社会角色通常是虚拟的,交往对象没有心理负担,角色虚拟使交往者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无直接利害关系冲突的交往位置,有利于宽松的人际关系建立。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早已深入到校园各个领域,从图书馆到学生公寓都接入了网线。网络在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方面。

1.网上“灰色思想文化”传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近年来,商业化的网站大幅度增加,商业机构为了牟取更多利润,想尽一切方法吸引网民。特别是利用一些情色内容、网络游戏来招揽网民。有调查显示,约20%的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受到了不健康内容的干扰,并对其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2.互联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效应日益突出,对他们的健康成才造成不利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压力,当这些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很多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就渐渐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寻找自我,而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据笔者的调查,大学生中有50%以上的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77%的大学生以聊天作为上网的首选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还未能完全占领网络主阵地。由于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限,对网络教育的特点了解不深,造成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化虽然早已形成,但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大多通过一些网页的链接,仅有15%的大学生曾经从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主页上获取过信息。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在互联网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新的方法。互联网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主题网站的氛围熏陶法。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制造、烘托出具有良好影响力的环境氛围,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开展工作的一种方法。高校一要大力加强主题网站的建设;二要利用主题网站,强化熏陶意识。

2.利用社会热点的主旋律引导法。在互联网上答疑解惑,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是互联网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高校一要注意采用网站栏目的说理引导法;二要重视采用网络论坛的权威引导法。

3.主客体的互动交流法。互联网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主体和客体的地位平等。①信息权利的产生,使交流更为突出。信息权利是指人们“合理地制造、拥有、传播和使用信息的权利”。互联网条件下,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获取权和信息发布权成为人们的普遍权利。②互动交流方法的实施。互动交流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交换信息,通过理性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互动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运用可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距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面对面,或是在网络中一对一交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遵循以理论与现实为依据,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李小豹.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力作——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刘显忠,代金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索,2009,(1).

[3]仉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14).

[4]贾洪鉴.浅析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7,(12).

G641

A

1674-9324(2014)20-0241-03

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10723007)。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