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教学中课外实验的重要性

2014-05-25郑大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外探究

郑大荣

(贵州省长顺县广顺中学,贵州 长顺 550701)

浅谈生物教学中课外实验的重要性

郑大荣

(贵州省长顺县广顺中学,贵州 长顺 5507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素质教育;自然科学;生命现象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实验性和探究性很强。通过实验不仅能够煅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中学实验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实验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生物学科的成绩。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或者实验室硬件的不足,很多中学并未能完善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展,对课外实验更是“不在考虑范围内”。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览很多优秀教师的期刊论文所做的一个综述,主要从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重要性、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实施、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安全问题等来谈新课标下生物课外实验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重要性

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一个延伸和扩展。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比较短,而中学生物实验的很多现象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观察到,加上实验前老师的讲解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要想完整地观察到一个实验结果就比较困难,加之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所得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根本没有余力进行创新性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弥补这些不足的很好的实验形式。它包括课外小采集、课外小制作、课外调查等形式。学生可以亲自完成一个科学实验,体现“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基本实验过程。当有了新颖的想法,学生就可以把它用于实践,并能看到效果。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正面的鼓励。

3.帮助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生物科学越来越显示出21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

4.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新课标的三位教育目标中列出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这一个目标,可见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例如,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的课外实践,懂得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及资源的危机,有于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学生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从“鸟类对大自然平衡的重要性”这个点出发,认识到“各种生物在自然平衡中都有其存在合理”的一面;通过“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恶性肿瘤发病的生物学机制,同时可以形成健康生活,关爱病人的思想。

5.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很多的课外实践都涉及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各自的组内将担任一定的职务,有独自完成一定的事务的责任,这从一定程度上煅炼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交流和做决定过程中,往往由于观念不同,经常会有矛盾产生。因此,在提倡勇敢表达自己观点、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让步和包容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处理矛盾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课外实验给了学生相对自由的探索空间,但是“自由”也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野外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安排等问题,这也是很多学校对课外实验有心为之却无力组织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至上”观念比较突出,而课外实践更多的要求是组内的团队合作,队员之间的友好协商。这对于实践的顺利开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大多数学生从小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这也是实践开展道路上一个不小的阻力。安全问题是争论最大的一个方面。有的课外实验在野外进行,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切实保证好学生的安全是一大难题。这让家长和学校不敢身体力行地支持课外实验的进行。除此之外,由于课外实践比较耗时,不少家长质疑这样的教学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是否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冲突,是否会让学生分散精力而增加学习的负担,最终得不偿失。

三、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找到启示。

1.建立课外实验的新秩序。课外实验学习的课堂应建立一种新纪律、新秩序,在自由与严格中平衡。建立学生内在的纪律、自我控制的纪律。在课外实验之前,师生要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学习规则,对规则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2.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在进行课外探究实验前,教师要对所探究的实验内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生将要进行探究的内容、程度及时间安排,制定出一份详尽的实验方案,将实验的目的、步骤、组织程序、所需器材等详尽列出,进而提高课外实验的可行性。师生在实验前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充分沟通,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进入完成实验的良好状态。

3.优化课外实验时间。实验所需时间是否过长,或者有该实验是否具有较强季节性(如观察某种植物的花结构),教师都要提前考虑周全。

4.安全问题的解决。在每一节实验课开始之前,先让学生们了解实验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主要程序、可能出现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是否会有意外危险等知识,只有掌握了实验原理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以杜绝可能的安全隐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既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也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对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顺利实施做出更多的探讨和尝试是至关重要的。

[1]初中生物课本(人教版)[M].

G633.91

A

1674-9324(2014)20-0238-02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课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