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内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的研究

2014-05-25谭龙飞黎海彬李永馨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实训特色

谭龙飞,黎海彬,王 英,李永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食品系,广东 广州 510405)

区域内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的研究

谭龙飞,黎海彬,王 英,李永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食品系,广东 广州 510405)

本文对区域内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进行了研究。行业协会参与共建特色专业既可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指导,还能在制定行业标准、参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区域内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进行特色专业共建的主要内容包括:特色专业的确定和分析、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八个方面。

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

一、共建特色专业的背景

国家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非常重视,把建设特色专业作为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分六批在高等学校共立项建设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含323个经费自筹建设点)[1],2011年又有78个专业点成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各省、各市、各校也纷纷开展了各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和实施。

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和实施,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是发挥了专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一些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专业群不断产生和涌现,带动了各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还带动了相关工作,如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工学结合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水平较高与质量工程相关的标志性成果,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以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地不断提高。

但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市场关系最为密切,需要得到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认可以及监控,政府不仅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指导,还应在制定行业标准、参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1]。行业协会的身份和特点,可以代表政府和企业和参与到其中的高职类院校共同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

行业协会居于社会和政府之间,行使管理行业公共事务的社会公权利,一方面在政府监督下协助政府管理行业成员,另一方面代表行业成员的利益对抗侵害成员利益的政府行为[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因此,在区域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共建特色专业的内容

1.对区域行业特色专业的确定和分析。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借助行业协会对相关行业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区域内相关行业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2.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行业协会可以及时收集行业企业和市场人才的需求,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制定好明确的目标,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突出明显的特色,同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体现课程的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专业建设方案切合专业及学校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3]。

3.建立灵活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行业协会始终保持与一线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可以充当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桥梁,帮助高职院校建立适应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包括培养目标随市场需求调整的工作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和跟踪调查的工作机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和岗位人才需求数量变化的调研机制,培养目标的专门化方向和相应培养方案的调整机制[4]。

4.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行业协会可以组织相关行业企业内的专家参与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通过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优质课程建设并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是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力度、教材建设工作、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切入[3]。

5.特色专业建设更需要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行业协会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帮助高职院校构建以“双师结构”与“团队”为特征的专业教学队伍,促进特色专业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制度、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策划、设计与建设、为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发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兼课讲座教师等[5]。

6.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作用,通过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学做一体的学习模式三项改革,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岗位核心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和顶岗证书的三证融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5]。

7.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训基地的管理,特别是校内、外共享机制的建立,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够保障建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5]。

8.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5]。

三、共建特色专业的远景

1.区域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协会共同达成“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框架协议,合作一个或者几个建设特色专业。

2.通过对特色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类和分析,共同制定特色专业的专业标准(包括特色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等),使得各高职院校的同一专业的教学能够达到统一的标准,并开发与职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

3.共同制订“校校对接、校企对接”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性、复合型、应用创新型特色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方案,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标准。

4.建立与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机制,建立以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为桥梁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模式,合作内容和形式包括:行业协会、地方政府支持企业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就业,以及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人员交流等方式,参与到专业教学中来,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质量,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等。

5.以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共同组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一个校校-校企深度合作联盟实践教学基地,完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松紧结合型多工艺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6.共同创建一个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1]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376):36-40.

[2]潘丽.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的探讨[J].学会,2008,4(233):40-42.

[3]阮艺华,刘兰平.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标准开发[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65-68.

[4]包呼和.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23):21-22.

[5]肖锭.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发展的实践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2012,11(6):28-29.

G712

A

1674-9324(2014)20-0221-03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度攻关项目(项目编号:JY2013025、JY2013075、JY2013065、JY2013124、JY2013017);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0202061);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谭龙飞,男,湖南人,副研究员,工学博士学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专业带头人。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实训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