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地方性高校实用型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2014-05-25邵泽辉张志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实用型青年教师成都

邵泽辉,张志强

(1.成都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成都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106)

构建地方性高校实用型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邵泽辉1,2,张志强1,2

(1.成都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成都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106)

对于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而采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能够适应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用型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团队构建目标、教学改革措施、教师的培养与进修、科研与教学的转换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用型教学团队;教师培养;科研与教学转换

近年来对于地方性高校,为了积极服务于地方性经济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往往采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准,为了保证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构建实用型高水平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实施的关键[1,2]。

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学院有4个计算机本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同的专业教师参与完成,构建符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实用型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是保证学院顺利实施实用型、工程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教学团队构建目标、教学改革措施、教师的培养与进修、科研与教学的转换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构建教学团队的目标

1.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省级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为依托,以承担的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基地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确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工程素养,项目开发和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实用型涉软专业的相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改革力度,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2.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人才引进。建设一支发展目标明确、多学科团结协作、梯队结构合理、团队设置与专业特色明显、教学科研成绩显著、项目开发能力强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加大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3]。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进一步优化教师年龄及职称结构。

3.进一步整合、优化和研发优质教学资源。以教学团队为中心,搭建起团队的精品课程群,以此来推动课程内容建设、资源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团队在已有的优质资源基础上,深入研究优质资源建设途径共享机制,创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案例库、项目实训库等。

4.提升团队管理水平,探索新型团队管理模式。抓好教学团队的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督察评审,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教学及团队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4]。探索一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团队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改革措施。如: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引入案例教学等方式;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内交流讨论课时数;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将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络教学与辅导等。

1.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参照IT企业的认证标准和项目评价标准,研究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及课程(或课程模块)的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开发实施任务导向的项目课程,并参照企业项目验收方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2.实践教学与技术研发相融合,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师资培养的改革。教师转变身份,参与自办企业的运营和项目开发。通过参与工程项目,教师的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等均得到极大地提高。

4.提出并实施适应于个性化培养需要的“课堂—实验室—企业实训”的实验教学模式。

构筑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以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科研实践、必修的基础实验与选修的个性化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5.以项目带技能,包括项目案例教学、项目实训和实战项目开发,进行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项目来源可以是企业委托开发的项目,也可以是学院需要开发的项目,通过开发具体的项目或中间件,在学会使用开发工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独立开发软件的技术水平。

6.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设计和组织管理实训教学的新模式。

7.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加强考核,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8.依托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资源频道,学院的资源频道,收集、整理、设计、发布相关教学资源库,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使用。

9.本团队为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建设经验。在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校级精品课程网站中不仅有教学计划、大纲、教案、实训方案等规范性教学文件,更有资料图片、教学视频动画、模拟仿真软件、练习自测系统等交互教学资源。

三、教师的培养与进修

为了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提高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学团队依托学院和学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严把青年教师的教学关。通过严格的教学培训及专业老教师的一帮一教学观摩,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学团队中的新教师快速承担专业骨干课程。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项目申请。通过教学团队的鼓励和支持,近几年教学团队中多名青年教师申请了各级基金项目和校级精品课建设项目,并在团队的支持下,承担了多项横向课题。

3.积极支持青年教师进修培养。团队十分重视交流学习,不断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技术培训班和学术会议交流等。例如通过和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进行合作,为教学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提供出国教学进修机会。每年暑期选派2~3名青年教师参加微软暑期培训,或选派到企业进行锻炼,熟悉软件企业的开发过程及项目管理方法。

4.青年教师学历培养。教学团队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学历提升。为青年教师提高创造条件,积极调整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让青年教师安心完成学业。

四、科研与教学的转换

学院教学团队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1.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团队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基于这种共识,团队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求和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在C语言教学中,采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其他计算机专业课上,将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学,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2.强调科研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会议,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学院进行讲学和指导科学研究。同时组织教师到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改进相关工作。为改善研究氛围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水平,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组织队伍、凝聚力量;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锻炼人才;通过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搞科研等方法措施,促进学术队伍的凝聚和成长。

3.强调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本科阶段的教师和教学活动,因此,鼓励和支持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通过实用型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的构建,使得实用型人才培养在学院能够顺利实施,当然在教学团队的构建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关的问题,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1]徐玲.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29-30.

[2]刘仁龙,郑慧敏,谢昭明,张云怀.西部高校高水平教学团队成员配置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6-18.

[3]刘光艳.构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70-71.

[4]孙秋高.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3):90-91.

G642.0

A

1674-9324(2014)20-0206-03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2013年重点教学改革立项建设项目(No:cdjg2013004)。

邵泽辉(1978-)男,副教授,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志强(1976-),男,讲师,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系主任,长期从事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实用型青年教师成都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转动式中频电磁脉处理焊接应力方法及实用型装置研究
穿过成都去看你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成都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创新教育下高校大学生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