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课设计
2014-05-25李守琴
李守琴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课设计
李守琴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贴近,四个提高”的教学思路,说课分为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条件以及特色与课程创新四部分。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说课流程分为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条件以及特色与课程创新四部分。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对课程性质定位、作用和课程目标的设定。
1.课程性质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在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相衔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2.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职业特性结合起来,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两个模块的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生活问题、人生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认为,素质高低决定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素质目标是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使学生“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跨界教育”,它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在课程设计理念上,必须“以生为本”,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和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从而做到“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
基于这样的理念,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2.学情。在学情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本科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在知识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表现为基础差。能力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大学生一样,对新环境好奇,思维活跃,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在态度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差,思想上追求进步,但价值观方面容易偏离主流方面,意识形态领域容易迷茫。在素质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大多数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承受挫折能力较差。
3.教学设计。从上分析可以看出,《思修》课的教学重点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的难点就是如何践行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应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贴近,四个提高”的教学思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中心,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导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实践特色,实现《思修》课“知”与“行”统一。“三个贴近”就是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专业,就是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学生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贴近社会,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变传统“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四个提高”,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收力和感染力。
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贴近,四个提高”的教学思路,根据大纲的要求,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思修》课程的内容包括前言,主体知识部分(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三大部分,共八章内容)和结束语,体现了一种先成人,后成才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课程内容理论严谨,针对性很强,但教材知识点相对孤立、分散,在涉及到不同学生不同专业时,某些内容可能与学生的专业内容相重叠,如我校学生大多是法律类专业,《思修》课程的法律知识与法律专业的课程相重叠,这就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贴近”的设计思路,可以把教学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九大专题,三大模块是指把《思修》课程主体知识部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大知识模块,在思想教育模块中分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三个专题,在道德教育模块中分为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三个专题,在法律教育模块中分为职业规范教育、我国法律制度、弘扬法治精神三个专题,共九个专题。这样,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如对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取舍,精讲少讲甚至不讲,针对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的缺乏和渴望,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社交礼仪的知识渗透到整个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
按照两个基本点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必须给予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为此,应该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应相应增加教学实践内容。按照三大模块九大专题的体系,我设计了相对应的六大实践专题。即“大学生活规划”、“我爱我家”、“大学生诚信调查”、“我身边的公德故事”、“职业生涯规划”和“模拟法庭”六大专题。这些专题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完成,可以根据成果评出相应的奖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本课程以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了创新和改革,除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还积极探索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启发,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与法律知识等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把理论融进生动鲜活的案例中,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知识。在案例选择方面,应着眼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注重案例的教育性、趣味性和典型性,挑选出一些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和讨论,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巧妙地把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情景融合进去,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把项目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真正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应按照理论教学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法”就是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系列主题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知”、“行”相融,达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可设计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大部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例如,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以校园不文明行为为研究对象,设计出对策并观察效果,再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意义的经验在社会上推广。
5.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上,分为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两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建立“理论考核+行为考核”的考核模式,把(出勤+听课状态+平时作业)10%+实践教学10%+日常操行表现10%作为行为考核,结合理论考核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以客观反应学生的实际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在教学效果考核中,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督导评教进行考核。
三、课程实施条件
1.教材材料。在教材选用上,我们使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统一教材,(2013年修订版),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教材辅助材料,除了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学辅助用书《思修教师用书》、《思修学生用书》、《思修疑难问题解析》等,还搜集了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李开复的《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和金正昆的《礼仪金说》等。
音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离开雷锋的日子》、《阿甘正传》等优秀电影,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法律讲堂》等栏目的经典案例。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
精品课程资源。《思修》2009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通过专家验收,已顺利结项。该课程有系统的教案、课件和独立的网站,栏目齐全,注重内容更新,资源丰富,且仍在积极建设和不断更新完善中。
2.师资队伍。担任《思修》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年龄范围在30~46之间,在学历方面硕士6人,博士1人,在职称方面3人副高,从教实践都在6年以上,其中6人获得过校级优秀教师。除此以外,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学术交流等活动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教学场地。学校给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学校还有3个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借到与这门课有关的诸多书籍,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特色与创新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理念创新。坚持以“生”为本,突出高职特色,注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第二,课程创新。课程建设的目标具有示范性。成功申报精品课程,获省级优秀课程。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演;第三,教学模式创新。超级链接“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完善考核机制,最终达到了“四个提高”,受到学校、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G712
A
1674-9324(2014)20-0176-03
郑州市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点(本课题获2009年河南省社科联一等奖)。
李守琴(1976-),女,河南鹤壁市浚县人,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