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2014-05-25陈哲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政治课课本课堂

陈哲远

(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福建 福州 350500)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陈哲远

(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福建 福州 350500)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处于被学生冷落的境地,同时受到其他学科挤压,存在被削弱的现象,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现行评价机制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魅力等方面措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教学;弱化原因;提高实效;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导向性、德育性等特点,其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哲学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可谓丰富,而且把握时代脉搏、探究人文精神,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交往,等等。但目前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其他科任老师认为政治课是讲大话的科目的怪现象,课堂效益低下,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予以认真分析。

一、症结分析

1.教师一言堂现象依然严重。由于政治科是人文学科不如自然学科有实验性操作,也不如历史和地理生动有趣,所以,在处理教材方面,教师缺乏学生的主体意识,依然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就课本讲课本,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真正思考如何挖掘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思考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想状态,而只是照本宣科。其实,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扼杀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包办替代,没有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2.理科班政治课的副科尴尬。由于现行的高考评价机制,导致在高一学年结束时,要进行文理分科,根据会考要求,理科班同学照样要学习政治课,但理科班上政治课仅是会考的要求,而且是开卷考,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理科班同学认为到考试时只要抄课本就行,所以上政治课是无用的。

3.课本内容与现实的差距。有的课本由于编写时间有限,难免有点滞后,而有些地方又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有的要求过高,比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而且有的内容说服力不一定很强,导致学生产生对政治课反感的情绪。

4.学生课堂质疑意识淡薄。很少学生会对政治课内容进行反思,所以在晚自习时,学生基本不问政治课作业或课本内容,教师也很少深入思考课本,很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上分析了当前政治课存在边缘化问题的一些原因。如何抓住课堂主阵地,提高课堂实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这就成为政治科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有效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二、解决对策

1.面对“教”的薄弱,提高政治教师素养。①要坚持正确方向。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但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传播者,教师要充分理解,并且要深刻领会,不能因为一些社会阴暗现象,而导致教师政治思想方面发生偏差。②要努力博学多思。教师只有广闻博见,才能充实课堂内容。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仅是教教材,而应是用教材,可以通过观看新闻报纸、杂志,将有关课本内容的材料及时摘抄,以备上课之用,才能丰富教材,活用教材。③要做到贴近实际。这里的实际不仅包括社会的实际,而且包括学生的实际,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不妨多倾听学生的建议,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要善于将比较理论抽象的道理通俗化,也就是要贴进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如《哲学与生活》中很多原理需要用自然、社会等事例来说明,让学生悟出生活中蕴含这么多哲学道理。④要明确教师角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往往是课堂知识的传递者,而新课程强调的理念是,教师应当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积极诱发学生思考,如《经济生活》中《消费及其类型》就可以用本校一位同事购车经历作为情境,设计相关问题:购车前对他们家收入情况如何,购车中心理和采取购车方式如何,购车后家庭消费变化等情况有何变化,等等。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等主干知识串起来,这样就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面对“学”的无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①注重对学生体验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只有在活动参与中才能激发思考的欲望,享受活动快乐,比如,笔者经常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让其思考,如扮演农民、市长或职工等,如设计“假设你是一位新型农民,你将如何面向市场”等问题。给学生一定虚拟身份,一是增强主体意识,二是培养创新思维。②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同一个课堂空间,面对同样的知识,在教师的传授下以同一种理解的规则进行学习从而产生同一种类型的答案,久而久之,自然会使学生思维习惯于统一,拘泥于一致,喜欢于集中。然而现在信息化环境的趋势必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与教师产生互动,以更高更快更好的信息教学方式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于是,集中的思维显然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的课堂内学习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让学生有时间空间进行深入的反思,运用发散的思维在信息的海洋中排列知识、串联知识、融合知识,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教师所教、课本所写。③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会不会思考,取决于他对这个内容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教材、质疑权威、质疑习惯、质疑教师,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预习,课堂中可采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等方式,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普遍问题,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3.面对“课堂”的低效,提高课堂教学魅力。①灵活延伸扩展内容。笔者在长乐市听了同行一节课,课题是《世界文化之旅》,如果仅按课本内容讲授,那么只能讲世界文化,但这位教师不这样处理,他从当地即长乐文化入手,让学生收集当地文化现象,如建筑、名人等,因为长乐在文化方面有许多引以为豪的地方,通过学生的课前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讨论讲述,从长乐文化过渡到中国文化,进而引出世界文化,然后教师着重讲述各国之间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看待各国文化的差异,使这节课重点得到深化,文化是很抽象的概念,但这位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很自然做到了知识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②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教材设计围绕学生生活,新课程注重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更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如新课程中高一《经济与生活》有许多经济生活探究活动。假设有一千元,你如何进行消费?可以找出两位同学的消费情况表,然后将两份消费图表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教师让学生分析各自消费方式的理由,再让其他同学评价是否合理。③密切联系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特点是时效性强,教师在课堂上讲时政新闻,学生听起来觉得比较新鲜,而且也感兴趣,只是学生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他们不会想到如何利用课本的原理与分析时政,政治课本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已经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如何使原理与材料紧密结合,办法之一就是课堂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经常说说新闻,如讲到,2013年8月“营改增”范围从试点已推广到全国试行,先介绍背景,联系高一学的税收内容,我们就可以设问:“营改增”对国内企业有何影响等。④剖析知识内在关系。在讲授新课时,教师一般只是讲授分块知识,没有过多强调知识系统化,而复习课要做到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复习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系统化,不可能有过多时间进行探究或活动,但是学生参与思考并不能少,复习课比较强调知识系统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融会贯通,如笔者在复习《政治生活》政府这一块内容时,先采用复习政府一般知识结构,即什么是政府,政府的性质,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和活动原则,政府权力如何行使,政府权威的树立等,就是要围绕政府这个核心知识展开,然后教师要进一步深化知识的内在关系,如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依法行政与党的依法执政的关系,政府的职能是否有限,等等。特别是很多学生将政党与政府混为一谈,党政不分,不过现实给学生的印象好像两者是一回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挖掘内在关系,找出易混易错点,并详尽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⑤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当今信息世界时代,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多了,如电视、网络、手机等,社会上一有什么流行元素,学生肯定关注,导致现代中学生思维很活跃,看问题易片面、偏激,但是社会中支流的东西、不良的现象,如网络上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东西,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政治课要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笔者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章节时,就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双方各执其辞,不分胜负,最后教师进行引导,告诉学生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可以使用,但关键是怎样使用,另外,高档手机对中学生来说毕竟是高消费,要坚持适度消费,这样既将课本知识学透,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新的课改形势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成为学生感悟、反思学习的场所,成为培养学生知识情感、价值观场所,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政治课的实效。

[1]彭隆辉,孙继儒.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改革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5.

[3]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名师工程高中新课程系列[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

G632.41

A

1674-9324(2014)20-0141-02

本论文系福州市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哲远(1976-),男,中学一级政治职称,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课课本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