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5-25高文艳
高文艳
(陕西省长武县彭公中心小学,陕西 长武 713600)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文艳
(陕西省长武县彭公中心小学,陕西 长武 71360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一线教师;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作为一名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最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真是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牵扯的范围面太广,要讲的知识点太多”;也经常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但最后的课堂效果却不是很好;更看到我们的学生面对一份份试卷得心应手,却连常用的请假条也不能正确书写,在大众面前更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更别谈突显主题,有条有理了。看到这些现象,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不禁思考:在这新一轮课改的潮流中,我该如何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成为一名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更好更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呢?
经过思考,我认为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小学高段本就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的准备阶段,且这时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这时,我们教师应为学生终身学习语文、学用相融相促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要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我认为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让语文学习回归本位
语文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社会性、工具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总观之,语文就是人们基本生活、思想的一种表现、一种交流。它不是繁冗抽象的,而是直观简单地反映真实事物与情感的。但在实际中我们却常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面对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师生共同把它“解剖”得支离破碎,整个教学学习的过程繁杂而又紧张,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辛苦。可最终学生真的获得了语文这门学科里的精髓了吗?我们教师是不是真正悟到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者,我们应明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领悟语文教学的意义及目的,紧紧抓住语文的精髓,树立大语文观。而教师在树立这一观点的同时,也应把这一观点融入课堂,渗入教学,让学生在意识深层对语文有正确认识,使学生懂得语文就在身边,生活就是语文,自己平时的听、说、读、写就是对语文最真实的反映、运用。通过这点,改变学生对语文“雾里看花”式的现状,改变学生觉得语文烦琐、复杂的浅层认知,让语文在学生面前返璞归真,回归本位,化难为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研结合,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教中有研便研可促教,我们还知道,研可激疑,疑可生趣,这是一个互推互促的有效循环过程。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一方法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当然,我们教师研的是教材、学生、教法等,而学生则可研学材、学标、学法等,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自学无目标、自学不得法的基本问题,还解决了学生脱离老师面对学习则无从下手等一系列现存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让学生以学研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刚开始可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如面对一篇文章,老师不要急着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而应先引导学生总观课文,搞清课型、文体等,学生在大语文观的意识下结合文章,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在小组内商讨拟定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学生学情等实际,采用有效形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达到学标。教师引导一段时间后,可放手让学研小组成员自己商讨去完成。
在课堂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后,即临下课前,学研小组可对自己小组本节课的整个学研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学研过程中的闪光点、创新点,找出不足。而这一过程应结合小组学习成果突出对学习方法的反思,为以后更有效地学习总结经验,找出更佳方法。
而在这样长期的学研结合过程中,我们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学生学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也就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很大的锻炼与提升。
三、留给学生学习空间,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下,在学生学研结合的学习形式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我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来说,如果让学生都看,可能学生都会看到“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都会看到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但同时也可能有学生注意到了其中的食谱,还有同学对其中的药方感兴趣,或许还有……而学生对这些的关注点和学研程度是我们老师不能统一要求的。而这恰好是语文人文性与综合性的体现。当然,对文学巨著是这样的,那对于我们教材里的课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既有共性的学习目标,又要鼓励学生有个人的欲知目标。既然是“个性化”的“欲知”目标,那学习方法与途径、整个推进过程就应由学生自己确定安排、自主进行,老师只做必要的指导。
共性学习目标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个性化欲知目标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课堂上无法达到目标,则可在课后继续完成,但老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对此项进行展示交流,保证所有学习环节的实效性。这样,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在学习中同步推进,不仅落实了学习中的基本知识点,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内涵与真谛,向学生展示语文最本色的样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学研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中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同步进行,先让学生走近语文,进而彻底进入语文,自主学习。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爱上语文,更要让学生会学语文,这样,就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G622.41
A
1674-9324(2014)20-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