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探讨

2014-05-25宁艳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演练资料案例

宁艳丽,周 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教法研究】

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探讨

宁艳丽,周 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本文在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经管类专业法学类课程教学中适用的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法学课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法;还原式

中国的大学教育多数采用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重知识的传授和获取,轻知识的加工和问题的思考,导致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从而导致创新能力的欠缺。张德江形象地总结了大学教学的问题——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书本知识过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情境模拟教学法是解决上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许多学科课程的大学教学中都使用了该教学方法。本文在情境模拟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经管类专业法学类课程教学的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与一般的情境模拟教学法不同的是,还原式情境模拟法的案例、情境选择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而不是教师编写的案例。

一、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概念的提出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分析法派生而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它在假设的情境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境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境,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情境或者案例的选取。大学教学中教师模拟情境或案例很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的,而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情境设计往往与现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积极性也不高。学生在教学中往往重表演、轻学习,使得模拟情境教学流于形式。而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案例的虚设问题,避免教学活动脱离实践。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师精心选择公开的现实企业运行或企业之间的交易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还原现实的交易行为及相关企业文件的教学方法。还原式情境模拟法的案例、情境选择是基于真实的交易,比如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角色扮演、课后分析总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其深入理解企业行为、真实交易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原理等,掌握课程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操作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演练及课后分析总结。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也不例外,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与一般的情境模拟教学法不同。本文以作者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公司法、合同法等教学内容为例,介绍这一方法的操作程序。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七个环节。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相关公开案例资料。教师可以在网络、期刊、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上寻找合适的资料。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资料获取的很好途径之一,就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搜到,而且可以搜到该上市公司的许多其他相关信息,对于理解上市公司的行为提供了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如某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的变动,属于需披露的信息。那么,该上市公司应该如何免去原董事,选出新董事,需做出哪些行为(如召开董事会会议、股东会会议,做出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等),这些决议根据何种程序做出(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程序)。学生可以根据该上市公司公开的公司章程以及相关的公司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还原这一过程。

2.教师列出学生需要阅读的相关资料和需掌握的相关知识清单,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做准备。教师在对现有资料阅读、消化、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学生需要阅读的资料和需掌握的相关知识(可以以问题形式给出,要求学生回答,以确保学生阅读并读懂了资料)。其中阅读资料除了情境模拟教学的案例资料之外,还包括交易背景资料、相关法律、法规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理解案例资料中给出的交易,以及进行交易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还原公司运行或交易情境模拟提供充分的资料支持。

3.教师或者学生书面还原出公司行为或该公司交易行为及相关文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教师直接列出,也可以由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然后教师审查是否正确。

4.根据还原的公司行为或交易行为,确定角色并在学生中分配,进行模拟演练。对模拟演练,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不指导,两者各有利弊。教师指导演练,有利于演练与资料的一致,避免学生对资料的理解有误或有偏差,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的。但是这无法使其他学生共享发现错误的过程,牺牲了这一良好的教学时机。如果教师不指导模拟演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可能出现与资料不符的情境模拟。但是,扮演角色的学生的错误情境模拟,可以加深其他学生的印象,从而深刻掌握相关知识。情境模拟可以在课堂上现场模拟表演,也可以在课前模拟,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

5.课堂演练,模拟情境。按照事先的安排,现场模拟或者播放视频。往往一个资料中涉及许多公司行为或交易行为,无论现场模拟或者播放视频,均按照行为顺序一一模拟或播放。

6.课堂分析,提出问题。在情境模拟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模拟行为是否与资料一致,模拟行为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意义等进行分析解释。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比如某行为的一个细节发生变化或者某公司采取另外一种策略,将会产生何种结果等。

7.课后分析总结。教师和学生都要分析该次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教师在分析总结基础上对教学资料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对教学方案的设计进行调整,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反思,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经验。

以上环节,其中第1~4环节属于课前准备阶段,第5环节和第6环节属于课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阶段,第7环节属于课后分析总结阶段。

三、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要求

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该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1.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除了学术能力之外,实践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多学科知识的积累等。因此,如果可能的话,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可以组织多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一个还原式交易情境模拟教学小组(可以聘请一些公司高管做顾问),对每一个还原式情境模拟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提出的问题、具体的程序、法律文件等进行研讨,尽量还原原模原样、合法合规的现实操作模式。

2.教师及学生在上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选取、阅读、还原公司行为及相关文件、情境模拟的准备等。如果准备不足,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3.教师在组织该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全班学生参与。既要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要有监督机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要求按照学生的特长给每个人都安排角色或分配任务,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课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准备的还原文件、还原行为;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课后通过案例分析、材料分析、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学生真正参与进教学过程,避免走了“一个精彩的形式”,却未取得“货真价实”的教学效果。

[1]朱振国.高校部分教材出现“专著化”倾向或成鸡肋?[N].光明日报,2011-05-09(16).

[2]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 [J].教育探索,2008,(7).

[3]刘雪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1).

G642.41

A

1674-9324(2014)20-0068-02

宁艳丽(197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等。

猜你喜欢

演练资料案例
首次演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未雨绸缪演练忙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