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医学类高职高专实验教学的改革

2014-05-25范兴丽蒋锦琴潘丽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医学类实验教学教材

范兴丽,蒋锦琴,潘丽红,张 琦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医学类高职高专实验教学的改革

范兴丽,蒋锦琴,潘丽红,张 琦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是专科层次的医学院校,是培养服务基层卫生医疗的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岗位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岗位;医学类高职高专;实验教学

自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大高校目前关注的重大问题[1]。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都是专科层次的普通医学高等学校,是以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服务基层卫生医疗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毕业就能上岗。其中医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的医学实验教学,是衡量其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2]。

一、实验教学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中的作用

1.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任务的第一阶段。医学理论知识的论证和巩固是通过实验教学实现的,因此,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与现实工作任务的桥梁,是学生接触医疗系统第一线的第一课堂,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遇到问题综合分析解决的能力,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实验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3]。

2.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成为课堂的主体,各组员之间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实验项目的训练,实践性非常强,这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小组组员之间必须要进行协调沟通,才能按照预想的方案在预设的课时内将实验任务完成。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由于学生是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强化相关设备的安全意识以及对仪器设备的安全保管责任意识。

3.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医学院校的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在实际岗位上要面对的是形色各异的病人,五花八门的疾病,所面对的问题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与延伸,但是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书本上不会出现的。学生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或者在教师的辅导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能更主观更积极地学习,而在下次实验时,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样,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二、目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验,采用保姆式实验教学方法。由于客观上实验课所占的比例偏少,实验课缺少严格的考核,而主观上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从学校到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对于学生来讲,实验课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中的实验步骤做,对于实验原理、现象,甚至是实验失败,都不求甚解。而对于老师来讲,由于课时安排有限,实验项目的设定过于简单,教学模式也多采用保姆式教学模式。所谓的保姆式教学模式即由教师设计好实验方法、实验程序,准备好实验试剂、实验器材,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应出现的结果,甚至于实验报告的书写。这种保姆式的实验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2.实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临床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部分专业的教师不关注本专业的发展与医疗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变化,一些新的实验手段、方法、试剂、仪器设备等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实验教学的内容比较传统,有些实验教学内容甚至临床上已经摒弃不用。体现的理论知识要点与操作技能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系统培训,达不到以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3.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实验教学教材缺乏,现有教材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现有的实验教材是章节式编写,过于死板,所含内容无非实验原理、器材、试剂以及步骤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会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而不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今后真正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就不知所措,远没有达到我们实验教学预先设想的结果。实验改革中必须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实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也保证了整个实验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目前理论教学的教材改革创新很多,但是有关于实验教材的改革,很多教师苦于缺乏相关教材。

三、以岗位为导向的医学类高职高专实验教学改革

1.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目标。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即能上岗的学生。而这一定位需要我们颠覆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强调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估。因此,在实验课程内容设置中应按照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模块,并且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分组实验教学。

2.导入综合设计性实验。[4]在实验课程内容设置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把经典实验、演示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结合起来,并且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然后运用一门或多门课的知识对学生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过程。它不但要求综合利用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更要求学生能独立地预先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预先设计解决方案。整个实验的过程,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运用于实际。同时,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团队的合作分工更明确,合作更紧密。

3.加快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项目式教材的开发。实验教材的编写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后面临不同的工作内容,因此,实验教材可以以工作任务为大纲,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开放式教学。其中可以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能跟上实验教学的改革,能让教师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既然学生是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那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是要着眼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独立设计,教师重点辅导”的原则。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而非局限于单一的方法。综合设计实验可以是教师制定的选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选题。综合设计实验从查阅文献,到实验方法的运用,以及试剂器材的准备,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从以往我们开设的开放实训实验课可以看出,从自己选题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马上被调动起来,并实在地获得了探索未知的乐趣。

5.开放实验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很多,但是3年的学习时间还包含了一年的专业实践,因此课时相对比较紧凑。实验教学课时相对本科医学院校要少的多,随着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原有的按课时开放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打破课时的限制,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打破了实验教学工作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实验与理论、实验与科研、实验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时间操作机会。同时,实验室的开放,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事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

6.制定针对岗位操作需求的时间考核方法,加强实验考核。常规的实验教学没有严格的实验考核,实验成绩多以实验报告为准,缺乏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且实验成绩所占的比例不高,学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应建立一套针对工作岗位的实验考核体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内容有所区别,将实验考核成绩单列,使学生重视实验过程和技能操作的规范性。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是医学类高校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更是时代的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王玉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63-165.

[2]陈廷,张凯,杨凤荣,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35-436.

[3]李永刚,文景芝,杨明秀.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3):64-66.

[4]张恩杰,王宏明.综合设计性实验导入就业指导内容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92.

[5]王海燕,王海涛,康文艺.以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技资,2010,(29):184-185.

G712

A

1674-9324(2014)20-0063-02

范兴丽(1980-),女,硕士,讲师,浙江温州人,现从事病原生物学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医学类实验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