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立体教学法”改革探讨

2014-05-25宋洁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宋洁

(青岛农业大学 海都学院,山东 莱阳 265200)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立体教学法”改革探讨

宋洁

(青岛农业大学 海都学院,山东 莱阳 265200)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突破传统的纯讲授模式,形成了“案例教学法”、“小组流程教学法”和“软件操作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模式。本文基于本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法”、“小组流程教学法”和“软件操作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存在的利弊,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设计,课堂流程的实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立体教学法”。在加强教师引导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牢固的掌握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立体教学;案例法;流程法

一、现有教学模式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近年来,通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突破传统的纯讲授模式,形成了“案例教学法”、“小组流程教学法”和“软件操作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模式。但无论哪种教学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案例教学法利弊分析。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通过引进真实、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案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实施较容易,只要选取适当的案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即可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目前被广泛使用。但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案例教学法仍然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案例的甄选取决于教师的判断能力,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程度。其次,各个案例互相独立,缺乏连贯性,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案例获取单一知识点,没有全局观和流程感。并且案例本身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很多案例被简化处理成适合讲解的范例,丧失真实性;有些典型案例甚至被使用了近20年,缺乏时效性。综上可见,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小组流程教学法利弊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操作性强、实践性强,所以流程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和使用。该教学法一般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以团队方式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流程,以实境模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流程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案例教学法欠缺的全局观,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性发展。但是流程教学法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该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学生小组中实力较弱同学,其可能存在跟不上进度,参与能力差的情况,不利于教师准确掌握全体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3.软件操作教学法。目前很多高校引进了Simtrade等外贸软件,创造模拟外贸实境环境,便于学生练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专业基础课,在《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专业课没有进行的前提条件下,该软件的使用存在一定困难,学生难以应对一些具体专业环节。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立体教学法”介绍

综上所述,目前较流行的三种教学法均存在其可取性,也存在一些弊端。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应综合以上教学方式,形成“立体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与专业要求零距离对接。

所谓“立体教学法”,是指教师、学生和资源三者有效结合,教师搭建主体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软件资源自主学习。在该教学法中,变化最大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主体是教师,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过去的课堂改革中,课堂主体虽然随着学生参与讨论而重心偏移向学生,但总体仍以教师活动为主。而在“立体教学法”中,课堂教学主题完全转移至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

“立体教学法”以国际贸易流程为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照国际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为主线,按照贸易磋商、合同签订、仓储运输、货物投保、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和制单结汇七个步骤模块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第一步,教师简单介绍每章节基本知识点,由学生课后自主查找相关案例并汇总。教师从学生推荐的案例中选取典型案例,由推荐该案例的学生在课堂进行讲解。一方面通过查找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展示,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第二步,基本知识点掌握后,由教师发出该部分内容实战任务,各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如何实现该任务,如何分配各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负责审查各小组任务方向是否正确,但不参与具体操作指导。由学生课后自行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专业书籍借阅等方式来完成具体实训操作。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制作PPT文件,做课堂演示报告,每个成员负责介绍自己完成的内容。最后采取由其他小组打分的形式确定学生分数。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侧重点。第三步,在该模块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通过Simtrade软件来具体操作该部分实训步骤,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中尚没有学习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有利于未来的课程学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立体教学法”的特点在于“让课堂于学生,引导学生自行开展大量自学活动”。变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初步改革课堂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彻底的学生讨论、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三、“立体教学法”总结

“立体教学法”颠覆了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把课堂从学习知识的场所转变为展示自学成果的舞台。该教学法综合了当前主要的“案例教学法”、“实务流程教学法”、“软件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西方大学课堂引导方式,形成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着重锻炼了我国学生两方面比较欠缺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公众演示能力。在执行过程中,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学习框架,指定学习目标,分配小组任务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其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不适应自学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例如教会学生如何搜索专业文库,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当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表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同学。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立体教学法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大的精力。但该教学法优势也非常明显,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是一种值得实践的教学方法。

[1]李琳.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4):133.

[2]谢真珍.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231.

[3]丰华.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改革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120-121.

G642.0

A

1674-9324(2014)20-0052-02

宋洁,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讲师,主教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课程。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