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6例疗效观察

2014-05-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直腿腰椎间盘显著性

王 杰

(河南省临颍县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6例疗效观察

王 杰

(河南省临颍县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600)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36%(45/56),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部位以L4~L5、L5~S1最高。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主要是以髓核为主的腰椎间盘的各个部分发生退行性的改变后,又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致使髓核组织由破裂处向外突出进入到后方或者椎管中,刺激或者压迫到相邻的脊神经根,最终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3±9.5)岁。发病部位:其中6例患者在L3~L4,21例患者在L4~L5,20例患者在L5~S1,9例患者在L4~L5和L5~S1。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9.1)岁。发病部位:其中7例患者在L3~L4,22例患者在L4~L5,19例患者在L5~S1,8例患者在L4~L5和L5~S1。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患肢的直腿抬高在60°以下,经CT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独活寄生汤,水煎,浓缩成250 mL,2次/天,2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组方为6 g甘草, 6 g陈皮、12 g秦艽、9 g赤芍、6 g红花、10 g补骨脂、10 g木香、3 g全蝎、9 g延胡索、9 g当归、10 g狗脊、15 g炒白术、9 g川断、10 g锁阳、10 g鸡血藤、10 g乳香、12 g独活、12 g羌活。同时配合西医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标记骶裂孔中线,进行常规消毒,以地塞米松(10 mL)、2%利多卡因(10 mL)、维生素B12(0.5 mg)、维生素B1(10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至30 mL,局部麻醉下从中线处垂直进针经骶尾韧带在骶管内缓慢注射,注射后平稳休息30 min,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情况,1次/周,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同上。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

1.3 疗效评价

显效,即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且直腿抬高在80°以上,能够正常工作;有效,即患者腰腿痛的症状已经部分消失,但存在轻度疼痛,且直腿抬高在60°以上,能够正常工作;无效,即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无改变,且直腿抬高在60°以下,不能够正常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采用χ2和t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由表1可见,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36%(45/56),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一种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会出现坐骨神经痛,但主要的临床表现以腰痛和腿痛为主。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归属为痹症、腰痛范畴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突出椎间盘组织会对神经根作用,产生机械刺激、化学刺激、自身免疫刺激等,这也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且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机械刺激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的、基本的发病机制,化学刺激、自身免疫刺激等是通过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导致症状产生[2]。中医认为,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多为久病体虚和禀赋不足及肝肾虚损,加之劳损、久劳、风寒湿邪等原因,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气滞血瘀、经络闭阻。因此,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疏经活血、补肾调肝为主。独活寄生汤为经典明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等功效,全方具有祛邪扶正与标本兼顾的作用,且组方中的中药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用药治疗能够达到血气足、风湿除、肝肾强、痹症愈的目的。而西医认为,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多为局部的微循环出现问题,因此治疗侧重于对局部的微循环进行改善,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有利于对炎症的浸润与渗出进行抑制,最终达到对局部进行消炎和消肿的治疗目的,对患者的恢复较为有利。在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有利于脱水与消肿,利多卡因可进行麻醉止痛,维生素B12、维生素B1能够给神经提高充足的营养,对微循环的改善有利[3]。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显著,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卢雄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27-28.

[2] 徐宁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587.

[3] ,陈筱玲,祁忠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3):83-85.

R681.53

B

1671-8194(2014)25-0301-02

猜你喜欢

直腿腰椎间盘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