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5-25潘伟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目击者年限医疗保险

潘伟英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因素分析

潘伟英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3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就医延迟的因素。结果早决定组患者与晚决定组在性别、既往病史、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首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险、症状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目击者及服药自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决定就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较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缩短就医时间,促进疾病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就医延迟;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及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是并非所有患者均可由此获益,其主要原因是就医延迟[1]。本研究对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就诊和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资料收集: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进行资料收集,主要包括:①人口学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及医疗保险状况。②既往病史:冠心病、梗死前心绞痛及脑卒中病史等。③心肌梗死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超重或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④本次发病症状特点:主要症状部位、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能否耐受)。⑤情境因素:发病时间、目击者及服药自救。

1.3 分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50%的死亡是在梗死后60 min内,发病后60 min内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2]。本研究以发病后60 min为界点,发病至就诊时间≤60 min者归为早决定组,超过60 min者归为晚决定组。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人口学资料:早决定组共纳入患者160例,男93例、女67例,年龄43~76岁,平均(52.89±7.03)岁,受教育年限5~20年,平均(14.58±3.79)年,有医疗保险154例和无医疗保险6例。晚决定组共纳入患者178例,男101例、女77例,年龄42~78岁,平均(59.04± 7.46)岁,受教育年限5~19年,平均(10.21±3.84)年,有医疗保险143例和无医疗保险35例。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有无医疗保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既往病史:早决定组患者有冠心病67例、梗死前心绞痛54例及脑卒中病史31例;晚决定组分别为74例、60例及37例;二者既往病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早决定组患者有高血压76例、糖尿病23例、血脂异常46例、吸烟55例、超重或肥胖69例、冠心病家族史8例;晚决定组分别为84例、28、52、60、78例及12例;二者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本次发病症状特点:早决定组患者首发症状胸痛68例、放射痛25例、胸闷16例、其他症状51例,晚决定组分别为77、32、24和45例;二者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决定组患者症状难以忍受149例、能忍受11例,晚决定组分别为132例和46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情境因素:早决定组患者白天发病121例、夜间发病39例;有目击者145例、无目击者15例;服药自救149例,其中症状未缓解112例、缓解37例,未服药自救11例。晚决定组患者白天发病101例、夜间发病77例;有目击者98例、无目击者80例;服药自救151例,其中症状未缓解87例、缓解64例,未服药自救27例。两组患者在发病时间、目击者及服药自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单因素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险、症状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目击者及服药自救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见表1。

表1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就医延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患者能否在最佳时间接受紧急药物溶栓或再灌注治疗,因为冠状动脉闭塞20~30 min,其供血区域的心肌就开始坏死;如果时间延长至180 min,可有60%心肌出现坏死;持续缺血时间超过6 h,心肌坏死率可高达70%~80%[3]。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获益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患者及时就诊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4]。本研究回顾分析了3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决定组160例,晚决定组178例,影响其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险、症状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目击者及服药自救,而与性别、既往病史、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首发症状无关。主要原因可能为:①年龄及受教育年限。早决定组患者年龄小于晚决定组,受教育年限长于晚决定组,年轻人及高学历者对疾病了解相对较多,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及危害性,从而重视自身健康而及早就医。有些高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如合并糖尿病可因植物神经损害而出现疼痛敏感性降低,掩盖了胸痛症状[5]。②医疗保险。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怕住院治疗负担过重,不得已才到医院就诊,所以医疗保险也是影响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之一。③疾病本身及自救情况。患者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难以忍受,且自救服药后症状不改善,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及早就医[6]。④发病时间及目击者。白天发病,就诊相对方便,有目击者时,能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或呼叫急救中心电话,从而缩短就诊时间[7]。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决定就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与年龄、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险、症状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目击者及服药自救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主动获取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和有效规范的自我急救能力,从而缩短就医时间,有利于疾病康复。

[1] 危小军,刘芳,廖伟,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最佳时间窗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4):278.

[2] 郭金成,华琦,许敏,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3):263-266.

[3]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59-1510.

[4] 郭洛芬,彭亚光,李庆祥,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40-43.

[5] 刘云军,梁岩,朱俊.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迟诊治因素的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8):975-976.

[6] 李利,王宣芝,张洪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就医院前延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7,21(3):611-613.

[7] 张华,郑红薇,王蓓,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求医延误影响因素的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17-19.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5-0271-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25-0271-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5-0271-02

猜你喜欢

目击者年限医疗保险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目击者隔街相望
四人中谁是凶手?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电梯吃人”事件后,目击者可这样消除心理阴影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