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3年来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的调查研究

2014-05-25芳刘天明龚东刘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冠心病

周 芳刘天明龚 东刘 琦

(1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广东 珠海 519000;2 广东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珠海 519020)

近3年来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的调查研究

周 芳1刘天明1龚 东1刘 琦2

(1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广东 珠海 519000;2 广东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珠海 519020)

目的调查近3年来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与2013年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各300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诱发冠心病的7个危险因素。结果与2011年比较,2013年因冠心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在男、女性中分别提高了8.0%、5.0%(P均>0.05),男性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下降2.7 mm Hg与3.9 mm Hg(P均<0.05);血脂异常在男、女性中分别上升11.0%与7.0%(P均<0.05),其中TC分别下降0.8 mmol/L(P<0.05)与0.5 mmol/L(P>0.05),TG均上升0.2 mmol/L(P>0.05),HDL-C在男性中下降0.1 mmol/L(P<0.05);糖尿病在男、女性中分别上升10.0%与18.0%(P均<0.05),空腹血糖水平在男性中下降0.2 mmol/L(P>0.05);心血管家族史比例分别上升12.0%与13.0%(P均<0.05)。结论较之于2011年,2013年冠心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女性患者危险因素水平控制情况明显不及男性患者。

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本文通过我院2011年与2013年接收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变化状况的调查,总结出具体的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以为科学评估人群危险变化趋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与2013年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各300例,年龄为47~81岁,平均年龄为(62.5±6.2)岁。患者主要患病类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在结合临床症状的基础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患者治疗均为原始资料,排除标准: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Cushing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DIC、合并感染、肿瘤、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 调查方法

①调查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吸烟、HDL-C、TC、冠心病家族史(即直系亲属中女性<65岁、男性<55岁见并发症)、年龄(即女性≥55岁、男性≥45岁)。②高血压诊断:重复2次测得的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收缩压≥140 mm Hg以及正服用降压药者。③糖尿病诊断: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2003年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中的标准,患者伴典型糖尿病症状且随机测量血糖水平均≥11.0 mmol/L,FPG≥7.0 mmol/L,2 h PG≥11.1 mmol/L。④血脂异常诊断: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38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04 mmol/L,高胆固醇血症≥6.24 mmol/L,高三酰甘油≥1.70 mmol/L,上述符合1项则视为血脂异常[3]。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冠心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较之于2011年显著增加,且男性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女性,具体见表1。

表1 2011年与2013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比较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较之于2011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危险因素中的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明显提高,该结果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趋于一致,且上述危险因素均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见即使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促使危险因素逐渐降低或减慢的主要手段。

有报道称,长期戒烟、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饮酒节制、维持一定的体质量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且可降低地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另有研究认为,冠心病治疗中单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故而认为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可指定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定的生活指南,同时强化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并辅之以社区保健系统健康宣教,以优化药物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4-5]。

本调查中男性患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女性,或与患者冠心病防治意识的加强、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因素有关,就女性而言,其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再加上女性冠心病病情的复杂性、不典型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错失了治疗良机,故而应加大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关注度。

本调查中由于时间段因素,患者来源于相关调查人员的变化均属不可控因素,但由于调查方法与流程均统一,故而认为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甚微,综上所述,2013年较之于2011年患者危险因素明显增加,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不足够重视的现状,今后可制定出与冠心病新阶段相吻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有效控制冠心病的患病率与复发率。

[1] 解会敏.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知调查与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8):1054-1056.

[2] 庞蓓蕾,刘力松,贾娜,等.冠心病病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20(27):357-359.

[3] 王齐齐,刘紫燕,史明娟,等.近6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调查[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23(1):124-125.

[4] 安尼瓦尔·阿不力孜,杨坤河.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28(7):315-316.

[5] 李娟.广东省惠州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209-1211.

R541.4

B

1671-8194(2014)25-0244-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危险冠心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