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4-05-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屈曲螺钉股骨

黄 锐 高 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黄 锐 高 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对应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患有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LISS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屈曲程度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患有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手术;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在临床上的实际发生率也在随之不断的增高,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均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1]。本次研究对患有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应用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0.9±1.6)岁;膝关节骨折发生时间1~12 h,平均发病时间(4.7±0.5)h;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0.7±1.5)岁;膝关节骨折发生时间1~13 h,平均发病时间(4.5±0.6)h。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①对照组治疗方式:根据骨折部位,选取不同方向作手术切口,将皮肤切开后,逐层分裂,使关节面和骨折端充分暴露,依据骨折形状对合适的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选择。②治疗组治疗方式:根据CT检查,选择LISS钢板,硬膜外麻醉,股骨下端外侧作手术切口,选择胫骨上段前外侧入路,膝关节间接复位,采取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小切按照1∶1比例,辅助复位股骨髁面或胫骨平台,用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实施固定。在X线机监的透视条件下,骨折断端实施间接复位,骨折对线良好,保持足够的力线。通过观察钢板与胫骨股骨的接触情况,定位器固定确保钢板与骨质位置关系处于正常状态,拧入自钻、自攻型锁定螺钉,远端螺钉经皮置入,骨折两端用3~5枚螺钉[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屈曲程度改善幅度、围术期不良反应、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优:胫骨、股骨骨折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患者膝关节和髁关节症状彻底消失,没有疼痛感存在,行走没有任何障碍,髋关节、膝关节、髁关节的活动能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良:胫骨、股骨骨折等存在间断性临床症状表现,膝关节、髁关节存在程度轻微的症状表现,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感,行走能力稍有影响,髋关节、膝关节的活动角度受限程度在20°以下,髁关节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在10°以下;可:胫骨、股骨骨折等症状表现有所好转,膝关节、髁关节受到明显限制,行走距离受到严重限制,髋关节、膝关节角度的受限程度超过20°,但没有达到40°,髁关节活动角度的受限程度超过10°,但没有达到20°;差:胫骨、股骨骨折等症状表现仍然存在,膝关节、髁关节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需扶拐走路,髋关节、膝关节活动角度受限程度超过40°,髁关节活动角度受限程度超过40°[3]。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ˉ±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膝关节屈曲程度改善幅度

对照组应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前膝关节屈曲度为(48.61 ±3.18)°,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为(90.63±5.14)°,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应用LISS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前膝关节屈曲度为(47.92±3.47)°,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为(112.07± 5.49)°,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应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后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控制总及格率为69.0%;治疗组应用LISS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后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控制总及格率为90.5%。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2.3 围术期不良反应

应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期间有1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26.2%;应用LISS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期间有2例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4.7%。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LISS固定系统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微创内固定治疗系统,该项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外固定支架原理,使固定杆和骨折平面能够紧密贴合,螺钉的头部和钢板的孔之间螺纹合适,螺钉和接骨板组合锁定后角度和轴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退钉和术后移位等现象出现[4]。LISS内固定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在远离骨折的切口从肌肉向下插入,经皮将螺钉拧入,对螺钉孔轴心进行定位处理,对骨面不会造成压迫、无骨膜剥离,骨膜血运表现较为明显,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短[5]。

采用LISS固定系统对患有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远端锁定装置能够保证固定效果良好,远端骨折块完全复位,适用于对一些合并患有骨质疏松和远端骨折块长度较短的骨折患者实施治疗;②固定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直接经过患者的皮肤放置在肌肉之下,不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切开切开处理,从而使软组织损伤程度减轻,使围术期感染发生率降低[6]。

[1] 邱南海,邱东海.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2):10365-10366.

[2] 刘志祥,才中民,王琦,等.LISS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性骨折近期效果[J].广东医学,2010,27(7):1017-1018.

[3] 方志峰.微创LISS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5(5):155-156.

[4] 万春友,金鸿宾,夏群,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3(5):2892-293.

[5] 钱金用,姜景辉,徐长明,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62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09,4(10):237.

[6] 傅小杯,林金矿,柯庆峰,等.股骨髁部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2010,10(5):624.

R683.42

B

1671-8194(2014)25-0190-02

猜你喜欢

屈曲螺钉股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