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缘何“怕开会”?
2014-05-25☉邹森
☉邹 森
基层官兵缘何“怕开会”?
☉邹 森
会议是统一思想、研究问题、部署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基层流行“一说开会就没劲,一到开会就犯困”的说法,有的官兵甚至戏称:“如果哪天你找不到我,不要问我在哪里,因为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由此可见,会议问题仍然值得深思。
问题一:时间冗长,如跑马拉松。稿子长,逢会必“强化思想认识”“建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稳定”,准备的发言稿动辄十余页;主题散,不能聚焦会议中心,不是研究什么谈什么、是什么问题讲什么,切不中要点、谈不准问题;观念旧,少数领导认为长篇大论体现水平,讲起来滔滔不绝、唾沫横飞;言者多,下级汇报、领导讲评、首长指示,层层部署传达,与会领导甚至人人讲话,导致“轮番讲”“反复讲”。
问题二:空洞无力,如空中楼阁。吃不透上级精神,不能深入领会上级精神的背景、内涵及实质,开会时照着上级电报、文件原文传达,导致与会者“吃夹生饭”;无独立思考见解,不能结合部队特点、工作实际、自身经历,说出有见解的思想,谈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讲出引起共鸣的话语,而是满口空话、套话;接不实基层地气,对基层的工作状态、思想反映不掌握不了解,对基层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讲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问题三:守旧僵化,如唐僧念经。套路化,当前会议大多遵循“讲评工作、部署安排、首长指示”的老规矩,“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多,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少,会议开得“一本正经”,但解不开官兵心中疑惑;八股化,讲话多是根据什么要求、坚持什么指示,“坚持”“着眼”“聚焦”等字眼遍地可见,特别是为了对仗而凑词、造词,让官兵极为反感。
问题四:内容单调,如喝白开水。缺“新”,不能紧跟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紧贴官兵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部队实际,如和尚念经一成不变;缺“活”,不能根据会议需要、受众变化、主题更改而调整会议内容、组织形式等,使会议毫无活力;缺“真”,不能将事情背后的真理讲实、讲透、讲出吸引力,使官兵对真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对问题的困惑依然如旧。
问题五:次数繁多,如苛捐杂税。把会议当成落实工作的法宝,大事小事都开会,以致会议丧失严肃性;把会议当成解决问题的首要工具,常常期望通过会议强调要求来解决问题,忽视狠抓落实,有的甚至以会议来落实会议,陷入开会的恶性循环,以致会越开越多,问题依然存在;把会议当成管理的手段,唯恐官兵闲了不好管、闲了没事干。
对策一:改造开会观念。树立求短观念,严格控制会议时间和发言时间,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原则,引导各级认清会议重在解决问题、能短则短;树立求实观念,坚持把研究发现解决问题作为开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及时批评教育说大话空话套话的人,大力表扬会风朴实踏实的人,减小大话空话的生存空间;树立求新观念,将学习创新理念贯穿全程,使与会者听到新的知识、看到新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树立求活观念,把好会议稿件关,使照搬照抄的稿子不上场,没有官兵语言的稿子难过关。
对策二:强化开会责任。降低开会成本,将文稿起草、会务准备等人力成本和会议保障的财力成本全部计算在内,使开会的“费效比”成为公共监督指标,从而弱化随意办会的思想;区分责任审批,将会议进行分类,明确各级开会权限、内容、范围等,制定会议审批制度和报告制度,从而强化会议责任,严肃办会程序,减少随意办会行为;追踪问效会议结果,及时梳理归纳会议形成的决议、发现的问题、确定的办法等,持续跟进会议精神落实情况,并上报至相应领导,确保会议取得实效。
对策三:灵活开会形式。多组织不带纸笔的会,研究讨论问题时要求与会者特别是发言人,凭借脑海“积累”、肚里“存货”、胸中“墨水”,现场交流碰撞;多组织无主题的会,鼓励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经历和个人思考自由发言,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人有话说”的良好氛围;多组织轮流主持的会,改变以往会议结尾就是首长作指示的现象,让真正有想法、有意见的官兵登上讲台,不断激发官兵讲兵理、说兵情的动力;多组织碰头会,利用吃饭交流、散步畅谈等时机,使会议融入日常工作生活。
对策四:抓好开会监督。会议问题能不能解决,关键在于监督的力度大不大。要成立检查小组,组成由军务、纪检、财务等业务口联合构成的检查小组,定期对下级落实会议情况进行检查,形成督导压力;要及时讲评通报,适当表扬会议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第一时间对办会不力的人员予以教育引导,必要的给予相应处理;要及时上报备案,坚持按规定时限上报会议召开和落实情况,及时印发会议纪要,以便上级准确掌握会议情况。
【作者系65651部队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