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死亡致敬

2014-05-25晓冰

37°女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悼词逝者葬礼

●晓冰

向死亡致敬

●晓冰

还好没明白得太晚

袁君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劈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场葬礼之前,她是大连一名电视台记者,每日机械地忙碌着,周而复始地为前途和钱途烦恼。

2004年,特别报道组的一个同事因过劳猝死,台里委托袁君为其做一个悼念的片子。袁君怀着巨大的悲伤整理了同事职业生涯里所有的新闻报道,制作得很用心,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同事的人生完美收官。片子的解说词被同事的家人看到,他们希望能够作为葬礼上的悼词。而袁君成了葬礼上当仁不让的主持人。

葬礼简朴厚重,在哀乐声中袁君读着为同事写的悼词:“他总是在每一条新闻播出之后卖力地回味,看看整个事件是否还有继续跟进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是否还有缺陷。他说,这既是一种职业要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葬礼结束时,同事的父亲紧紧地握住袁君的手说:“谢谢你,你比我们更懂他。”

这场葬礼在祭奠一个生命逝去的同时,也让袁君对自己的人生获得了重新的认识。

改变还活着的人

袁君主持葬礼的名气渐渐在大连传开。2010年底,一位亿万富豪的妻子找到她,希望她给老公主持葬礼。与生前的风光相比,那位亿万富豪死得很仓促,抑郁症在他45岁时夺去了他的生命。

看完大量逝者生前的日记后,袁君被深深震撼了。财富对这位逝者来说早已成了数字,他完全可以选择停下来,但他并没有,他依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处理集团内部的争斗,一边应付来自市场的压力。

逝者已矣,但袁君决定做点儿什么,来改变还活着的人。在这个富豪的葬礼上,袁君公布了他一天的开销,甚至还不及一个中产之家小孩儿一天的花费。他拼命赚钱,却丝毫没享受到金钱带来的愉悦。在日记中他写到,他的快乐竟然来自于一次汽车在路上抛锚,他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则一个人步行去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路边有那么多有趣的店面,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他写道:“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见它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看到迎春花开了,一起去踏青。”

这震惊了在场所有的人。袁君在悼词里写道:“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或者在会议室。他的生命自从承担起百人的企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四季。我想,最后的时光里,他一定为自己铺设了一条芬芳的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所以,在此,让我们一起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那是袁君第一次在葬礼上听到掌声,她知道那不是对逝者的不恭,而是大家情不自禁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最真挚的尊敬。

一种活法叫向死而生

袁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道别,是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长做葬礼主持。校长姓肖,享年85岁,他风趣幽默,生前最爱热闹,他们家迎来送往,永远有络绎不绝的客人。

在校长老伴细细碎碎的述说中,袁君知道了老校长其实已经身患4种癌症,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是沉重的负担。可每一次濒临死亡,他还是会顽强抗争。

袁君决定在老校长家中为他开一个告别Party,让每一位来送行的人都讲一件与老校长有关的、最有趣的事——让大家微笑着给老校长送行,也让老校长带着微笑上路。

一位邻居说:“我住在肖老的楼上,家里有个不打不练琴的孩子。每天,让他练琴得先打骂一番。后来有一天,肖老上楼来敲门,给我儿子带来很多礼物。肖老对我儿子说:‘我每天在楼下免费听你弹琴,这点儿礼物算是感谢吧。’从此,我再没有为练琴的事打过儿子,他因为楼下有双欣赏他乐曲的耳朵而变得很努力,这是我儿子刚刚通过的钢琴十级证书……”

肖老多年的老友回忆说:“有一天我突然来串门,恰好肖老刚洗完澡,于是,我看到了肖老稀疏的头发、胳膊上因化疗而粗黑的血管,顿时泪如雨下。肖老却笑着对我说:‘一会儿让你见识一下化妆的魅力。’一个小时后,再出现在我面前的肖老,又像往常一样利落潇洒。肖老对我说:‘我天天都在做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事,我觉得挺快乐的。身体糟粕,但灵魂体面。’”

没有哭泣,没有哀乐,170位来宾,170个故事。大家都在微笑着追忆,在一种感而不伤的氛围里,分享着那样一个智慧的老人给每个人带来的无穷教益。

两年来,袁君主持了近百场葬礼,如同在近百人的生命里穿梭。她说,她就像活了一百辈子,体验了百味人生。现在的她很感谢这份爱好给予她的一切,一场葬礼浓缩了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每一段故事对于袁君来说都是养分。

从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 2014年4期)

猜你喜欢

悼词逝者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逝者师友二题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国学大师笑谈身后事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你想写一写自己的悼词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
人生一辈子
儿子的悼词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