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霾经济学

2014-05-25陈璇

37°女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临安罐头净化器

●陈璇

雾霾经济学

●陈璇

“雾霾经济”热起来

2014年3月底,雾霾压城的一天。傍晚7时许,北京东三环外一家便利店的便当还没卖光,防PM2.5口罩就已所剩无几。有顾客在货架前挑拣一个包装破损的口罩,售货员在一旁提醒:“这个不买,一会儿就真没了。像这种口罩,店里一天就要卖50个。”

“防雾霾口罩”的热销让一些商家赚足了钱。一家国内生产“防PM2.5口罩”的公司宣称,2014年他们已经卖出250万个口罩。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他们公司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全公司50多个员工临时充当仓库分拣员,给商品贴条形码,连着好几天忙到后半夜。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赵丹青,凭借小小的口罩,在短短两个月里掘金数千万元,成为商业圈里一个广为流传的雾霾时代创富样本。

市场吞咽防霾产品的胃口似乎越来越大。2014年3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家电博览会上,空气净化器大方地“登堂入室”——单独组成一个展馆,不再是过去被扔在角落里少人问津的配角。来自国内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空气净化器的市场规模为120亿元左右,预计2014年将会超过200亿元。有业内人士乐观地估计,这块被雾霾烘焙起来的蛋糕,还会更加膨胀。

人们对防霾产品的购买热情甚至超出了卖家的想象。一家外国空气净化器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开玖遇到过一件“疯狂”的事情:“100多个消费者冲进我们的办公室,把仓库里的空气净化器一扫而光。”

“防雾霾”的新发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防雾霾”产品的范围究竟会延伸至哪些领域,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创造和发现。花卉市场里,绿萝、富贵竹、吊篮等并不名贵的绿色植物,因为被赋予“防雾霾”的新功能,身价随之上涨。萝卜牛骨汤、野生黑木耳汤等家常菜,在餐馆的包装下,也有了诸如“润肺抗雾霾菜”等新名字。

2013年年底,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雾霾相关疾病门诊”,称专治空气污染导致的各种疾病,一周内接诊100多人。一家媒体的记者曾去探访这家“雾霾门诊”,而医生给她开出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别”处方是:“把家搬到三亚。”

尽管这个“处方”难免被人当笑话一听了之,但“去三亚”躲避雾霾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不少瞄准商机的旅行社,顺势推出各种路线的“清肺游”,有的还将线路拉到国外,甚至远达非洲东部。

而在北京,中国地产界的名人潘石屹,试图给首都增添几座可以抗霾的建筑——他在自己开发的两处写字楼里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一处位于望京的写字楼大厅里,占据几乎整面墙的大屏幕每日显示这座建筑物里的空气指数。写字楼里的销售人员,也会不厌其烦地介绍这座建筑的最大卖点——好空气。

“空气罐头”风靡一时

从雾霾里掘金的队伍中,不仅有大小商家的身影,还有一些特殊的参与者——地方政府。

两年前,富商陈光标在北京卖起了“空气罐头”,当时被不少人评价为“行为艺术”。如今,明码标价的“好空气”高调出现在政府组织的推介活动上。前不久,浙江临安旅游局推出一款“空气罐头”——一个200毫升的玻璃瓶里装着采自临安山区的空气,售价10元。当地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临安推出“卖空气”,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举动,而是经过几个月策划的品牌项目。

对于一次精心策划的营销事件而言,临安“空气罐头”的首次亮相显然是一场“重头戏”。2014年3月16日,20多个临安旅游吉祥物——一群手里拿着空气玻璃瓶的“氧气宝宝”降临杭州西湖风景区。这群“氧气宝宝”一会儿玩“快闪”,一会儿又在广场上跳“氧气操”,立刻引来游客的围观。

“临安好空气”的热闹劲儿还没散去,河南栾川县的“好空气”就被运到绿城郑州。“栾川好空气”的亮相方式也很别致,组织者让男女老少排排坐,他们头顶上方的横杆挂着几十个蓝色袋子,袋子上标着“清新空气”,现场看上去有点儿像输液大厅。男女老少将一次性面罩扣在脸上,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来吸袋子里的空气。免费呼吸的空气很快就被郑州市民抢光,有人甚至拧干已经干瘪的空气袋,挤出最后一缕空气……

未来,还会有多少商家搭上“雾霾经济”这趟班车,我们拭目以待。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14年4月2日)

猜你喜欢

临安罐头净化器
为战争而生的罐头
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提高 G&W(清逸伦) TW-6.6DU电源净化器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2016,空气净化器年
吃剩的罐头怎样保存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50年前的罐头
《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新版《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即将推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