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病其实可以不难

2014-05-25陈冬牛

37°女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夫专家病情

看病其实可以不难

本期嘉宾:陈冬牛

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所长,《药物与人》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著名健康科普传播策划人,与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合作创建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策划并首创国内大型健康电视直播节目《健康你我他》,策划出版洪昭光著《不生病的生活方式》等畅销书籍,总销量超过500万册。

说到去医院看病,大家都有体会,就是一个字:难!

我本人虽然去医院看病的机会不多,但带别人去医院看病的时候真不少。甚至到德国做短期培训时,居然还带学友去科隆的诊所看了一次病。如此看来我和医院的缘分着实不浅。

在国内看病到底难在何处呢?以前我也不清楚,后来认真了解了欧洲以及美国的就医情况,加上在国外看病的经历,才发现中国人之所以看病难,原来就难在“太容易”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国外看病,你必须先预约住所附近的诊所,而且很多是只有一名医生执业的私人诊所,所以英文说看病叫“看医生”(to see doctor)。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你去“看医生”,当然要预约。二是你只能“看”这一位医生。病人不可能想去哪个医院就去哪个。否则,医疗保险公司可不会给你付钱。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了,虽然医疗保险上需要选择几家医院,但有不少人不会顾及这些,想去哪家医院就去哪家。甚至有些人连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病也要去北京的协和医院、301医院等知名医院挂号,根本不把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放在眼里。于是全国人民一窝蜂地涌进有限的三甲大医院看病就诊,而且逐渐变成一种常态,看病自然就难起来。

根据我对医院和医生的了解,加之多年来带不少患者看病的经历, 积累了一些关于看病的门道,在这里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

小毛病别去大医院

偶尔的感冒、发烧,或有炎症,但自己基本知道病因,同时又希望早点儿把病情控制住,这种情况,可以先到附近的社区医院或卫生站去看医生。注意我是建议你去“看医生”:一要认识社区医院给你看病的医生,也要让这个医生认识你;二要向这个医生交代清楚病情,以便让他尽快帮你确诊,找准病因。如果你觉得他不太靠谱,说得有些含糊,那就直接向他咨询到哪家大医院去就诊比较合适。

初次看病先挂普通号

目前最令医生头痛的就是患者常把专家门诊当普通门诊看。很多人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就挂专家号,起大早、排长队,等终于挂到专家号,轮到自己就诊时,一般会发生这样的情景:专家大夫接过挂号单,简单询问病情,然后就会安排你去做几项必要的检查项目,之后是等待检查结果的报告单,好不容易挂上的专家门诊到此就结束了。

所以,我带最好的朋友去看病,即便他们要求我帮忙挂某某专家的号,我还是会先给病人挂个普通号,检查结果出来后,再根据情况安排挂专家号,这样专家的资源才能“用到刀刃上”。

你可以有自己的保健医

很多人看病都有这样的心理,总想找不同的医生确认病情,为避免医生先入为主,还会隐瞒上一个医生的诊断情况,这样既不利于及时诊治,又很浪费医疗资源。

其实我的建议是,在一家社区医院或诊所看病时,目的可不是只为看病、开药,而是要和出诊医生交上朋友,让他了解你的情况。这样一来,自己有任何身体不适,都可以及时向他们求教诊疗方案。这很像我们使用的信用卡,经常刷,及时还,信用额度就会提高。时间长了,医生比较了解你的身体情况,你就相当于有了自己的保健医。

看慢病最好选一个主诊医生

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人,发现血压或血糖总是控制不好时,要么不觉得这是多大的问题,要么总是寻求所谓“更好的”医生去就诊。这看似合乎逻辑,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慢病控制最需要的就是长期监测和了解,也包括和医生的长期互动,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像高血压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大夫第一次处方会尽可能少用药、小剂量,以便找到长期有效治疗的最低用药处方。可很多病人服药后,发现降血压效果不理想,不是回到首诊大夫那里去咨询,而是转而去找别的大夫,这很可能错过一位最负责的医生。所以,我对这些患者的建议是,即使你去别的医院或医生那里就诊,也最好到首诊大夫那里做一次沟通,这样他就有可能更好地帮你调药。

掌握一些看病门道,不但能避免耽误自己的病情,还能节省医疗资源,方便他人,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此还是想提醒大家,健康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不生病,少去医院,才是我们最基本的生活追求。

猜你喜欢

大夫专家病情
大海里的“鱼大夫”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致谢审稿专家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进步太快
邬大夫就诊记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