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是一种智慧
2014-05-25洛洛
●洛洛
长寿是一种智慧
●洛洛
对于决定长寿的因素,现代人似乎已经达成许多共识:居住的自然环境要优美,空气要清新,饮水的质量要好;日常饮食要少盐、少糖、少肉,多吃蔬菜水果等……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日本著名长寿学家、医学博士家森幸男花了20年时间走访了全球25个国家,深入那些被世人公认的“长寿地区”及“短命地区”进行调查,终于揭开了人们苦苦探求的长寿密码。
“长寿基因”会失灵
1983年,家森幸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始踏上破解长寿密码的道路。他将首站定在了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这个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小镇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
来到比尔卡班巴,家森站在高处眺望四周,能看到的大都是光秃秃的山坡,其间只有一处名叫“神圣之谷”的盆地不可思议地绿意盎然。盆地里常年盛产各种蔬菜水果。家森在住宿的旅馆里,每天早上都能喝到现榨的蔬菜汁,平时盘子里也摆满了各式水果供他们享用。
与取之不尽的新鲜果蔬不同,在比尔卡班巴地区,肉类是珍贵的食物。当地民众另有一种取代肉类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就是名叫“克耶”、类似天竺鼠的鼠类,家家户户都会在厨房养几只。经过对“克耶”的化验,家森发现,这种鼠类的内脏器官中含有大量可降低血压与胆固醇的牛磺酸,是不可多得的健康肉食。
比尔卡班巴民众的主食是玉米与一种名为“尤卡”的芋头,都富含食物纤维与钾等营养元素。而且“尤卡”不易保存,必须每天早晨去山上挖,所以他们走起山路来如履平地。
调查小组先后测量了80名50~54岁当地居民的血压,只发现两个患有高血压,并且即使上了年纪的人,心脏功能也十分强健稳定。经过总结,家森认为,食用玉米、“尤卡”、新鲜果蔬等健康食物,日常大量活动,又住在四季如春的环境里,是这些人健康长寿的主因。
不过,让家森感慨的是,2000年他再度造访比尔卡班巴,却发现这里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崎岖的山路被平坦的柏油路所取代,并兴建了许多别墅和豪华旅馆。原来,听说“只要住到比尔卡班巴,就能长寿”,很多美国人便蜂拥而至。他们到来后,主食“尤卡”开始大量生产,市场上到处都买得到,村民再也不必每天上山去挖。同时,为了做美国人的生意,人们经营各种商店,坐着不动,运动量急剧降低。如今的比尔卡班巴村民,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肥胖,胆固醇值提高了近三成,居民的平均寿命也较十几年前缩短了近10年。
用对的方式吃对的食物
1988年,家森教授应邀前往中国的新疆进行考察。此前,他心中一直有个谜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中国1/5的“百岁老人”,堪称是屈指可数的“长寿地区”。只是,这些长寿人口几乎全都聚集在乌鲁木齐、吐鲁番与和田3个城镇,周边地区却很少有人能活过百岁,甚至阿勒泰地区超过60岁的老人都比较少见,许多人30几岁就猝死,是个典型的“短命地区”。为什么同是丝路居民,寿命差异如此之大?
调查小组首先到达的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他们至今仍过着游牧生活。几天观察下来,家森终于在阿勒泰人的饮食习惯中发现症结所在。频繁的迁移让阿勒泰人无法种植蔬菜水果,他们的主食是羊肉,以及羊奶做成的奶油与奶酪。不仅如此,大麦粉做成的面包也不是直接食用,而是用羊油煎过再吃。食用羊肉与羊油的确可以补充大量能量,但肉类食物容易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值,造成动脉硬化与心肌梗死。
离开阿勒泰,调查小组前往著名的“长寿之乡”——和田。当调查小组询问和田人都吃什么时,一位“百岁老人”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早上一个馕,中午一个馕,晚上不吃馕。”
来自瑞典的女队员苏珊不解地说:“没看到绿叶菜,更没看到鱼,而大量吃的瓜果都是哈密瓜、葡萄这些高糖分的,这样的饮食怎么还会长寿?”
家森摇摇头说:“不,这里的人的饮食方式比我们健康多了。”他分析,当地民众虽然得不到大量的蔬菜,但通过吃瓜果依然可以获取足够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和钾元素,足以弥补缺少蔬菜的损失。玉米面做成的馕属于粗粮,其中的矿物质经过发酵之后便于吸收,所以营养质量比我们的白馒头更好。他们每天吃着天然健康的食物,即使年岁已高,也身体硬朗。
随着走访的地区越来越多,家森深刻意识到,吃什么尽管很重要,但怎么吃才是长寿的终极奥秘所在。他最想告诉人们的是,长寿的关键不是非要生活在长寿村,不是机械照吃长寿食物,而是要学会长寿地区人们的食物搭配智慧,用对的方式吃对的食物,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摘自《知音·海外版》 2014年5月上廖新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