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求意见时群众为何“三缄其口”?

2014-05-21聂德清

紫光阁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则座谈形式主义

聂德清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环节中,“听取意见”是基础,只有真听意见、听真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才有依据,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才有针对性。但是,在征求意见工作中,有些群众却“三缄其口”。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缄其口”的一些表现。

一是沉默不语,讳莫如深。在面对面征求意见时,有的座谈对象实际上是“很有意见”的,但是却闭口不谈;有的座谈对象静等征求意见者提示提醒,自己只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达。座谈者不愿说真话,又不想违心说假话,令征求意见者一头雾水。

二是褒扬有加,回避问题。在征求意见时,本应围绕“四风”谈问题,但有的同志却背离主题,将提意见、找问题变成充分肯定与表扬;有的同志谈及的问题从反面看是问题,从正面看又是表扬,似是而非;有的同志看似在谈问题,实则是在掩饰问题,完全背离了征求意见的初衷。

三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在征求意见时,有的同志不愿深入地反映存在的问题,乐当“老好人”,抹“光滑墙”,谈及问题点到为止,欲言又止;有的同志在谈及问题时避重就轻,客观原因一大堆,意见建议一小点,触及“四风”和作风方面的大问题不愿说,让征求意见者“摸风”。

那么,群众为什么会在征求意见时“三缄其口”呢?

一是心存顾虑,不敢说。有些问题较为尖锐,使一些过去不为人知或是较为严肃的问题揭开了盖子。这时,属双面人格的领导表面上虚心听取,场面上做一些整改的样子,实则心里却种下了怨恨的种子。风声一过,活动一完,秋后算账,反映问题的群众由此陷入不利的境地。

二是整改落空,不想说。群众之所以懒于提意见,原因之一是曾经满怀热情提出的意见建议没被领导当回事,不整改,没回音,落了空;或者群众提出的问题被领导以各种理由挡了回去,群众的热情被领导走了过场,冷了心;或者领导虽接受了群众的意见建议,但在整改时走了样,以新的形式主义代替了旧的形式主义,让群众感到很失望。

三是缺乏信任,不愿说。因少数领导干部不能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不能换位思考、严于律己,不能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而且,这些同志在“四风”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又不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这样的干部,群众对其是缺乏信任、避而远之的,在征求意见时,群众大多迟疑顾望、三缄其口。

那么,针对“三缄其口”现象该如何破题呢?

一是领导干部态度要诚恳。如果领导干部敢于正视问题、触及矛盾,以“有病求医”的精神,坦诚布公,真正躬身下问,那么,群众不仅不会“三缄其口”,反而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会有许多破解良策和盘托出。

二是征求意见方式要改进。征求意见时要在保密性上下功夫。比如,把意见箱悬挂于既无摄像头又无人值守的场所;比如,《意见表》的收集不经过单位转交过滤,直接由督导组收取;比如,充分利用即时性通讯工具收集意见等。

三是征求到的问题要整改。如果问题查到了却不整改,群众就会失望。要解决好问题,就要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注重从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办起。同时,要量力而行。解决问题既要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要立足现实、务求实效;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

(作者为湖北十堰广播电视台机关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实则座谈形式主义
事务主义:看似辛辛苦苦,实则一事无成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6.座谈
石鲁同志谈写生 记一次家庭走访座谈
莫当“井中葫芦”——看似深入,实则漂浮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看似荒谬而实则正确的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