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研究
2014-05-21罗昭霞
□文/罗昭霞
(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柳州)
一、引言
当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中呈现出信息泛滥和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现象,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虚拟企业是基于共识目标而组成的动态协作组织,成员参与的流动性与各成员之间地域分布的离散性决定了组织内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能够及时、准确的交流和共享成为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同时,虚拟企业的组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随着互联网步入Web2.0时代,网络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地获取和共享信息的途径,而Wiki作为Web2.0中重要的知识协作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和转移模式,其自由便捷的交互方式更使得广大互联网用户从受众转变为传播的主体,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此形势下,如何搭建一个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议题。
二、虚拟企业建设知识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虚拟企业网络化动态联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价值链中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应用的管理上,以使整个组织的知识在流动中不断增值。因此,一个开放、协作式的知识共享平台在虚拟企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一)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竞争的全球化和不断加快的产品创新速度使得知识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在此环境下,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依赖于彼此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想要提升整个组织的优势竞争力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共享,而搭建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的互联平台是实现企业联盟优势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虚拟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
(二)虚拟企业动态组织形态的需要。虚拟企业是由多个各具专长的敏捷型企业围绕共同的项目而组建的动态联盟,旨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能够迅速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其组织是可重组和可扩充的,各成员企业间则呈现出跨地域分布式并行协同合作的形态,需要依托强有力的信息网络技术突破空间的限制来进行有效的知识流管理和充分的技术交流,进而在联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这同样需要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知识共享平台来实现。
(三)成员企业及个体员工间沟通创新的需要。成员企业之间以及员工间的沟通都是基于知识进行的,知识分享有利于挖掘并传递隐藏在企业及个体员工中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资源。据调查,目前企业员工主流的学习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中学习;二是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在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共享平台上,信息能够快捷及时的沟通,联盟成员可分散在全球各地进行协同合作;企业员工能够通过平台获取专业知识、自由地分享经验、共同构建专业知识库。广泛的讨论能够促进个人思维的活跃和集体智慧的产生,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三、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为使知识共享得以成功地实施,实现对显性知识的有序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不断挖掘和沉淀,虚拟企业首先需要建立知识共享平台的模型架构,它是一个以虚拟企业知识流动过程为基础,利用Wiki技术和管理技术搭建起来的Web2.0体系结构。
(一)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的架构体系。基于Wiki的系统一般采用多层分布式结构,本文提出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模型的体系结构包括四个层次:数据管理层、应用支撑层、服务实现层、门户接入层,不同层次分别提供实现知识共享功能所需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1、数据管理层。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全面整合虚拟企业的数据和知识资源,位于底层的数据管理层存储各类数据资源,是虚拟企业的Wiki知识库,包括了组织内部的业务数据库、文档库和外部的互联网在线数据库等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该层通过规范化的元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和检索,处理数据存储位置的分配,如知识点的修改历史、知识的链接和用户资料等内容可存放于主数据库中,详细正文可存于外部共享存储群中等;同时,该层还提供数据连接、转换服务和获取服务,向上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是开放式共享系统的基础平台层。
2、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提供丰富的各类通用应用及基础服务构件以快速地构建上层应用,即从软件技术的角度支撑知识共享管理应用过程中的知识识别、搜集、组织、共享、应用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它提供基础的服务构件,如接口管理、内容管理、Wiki引擎、工作流引擎、知识仓库、应用中间件、结构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从整合、协同、管理和服务各方面提供支持以实现知识共享平台的界面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及流程集成。其中,Wiki引擎可以对资源进行形式化描述、为资源增加语义标注处理,用以完成Wiki页面向HTML页面的转换以及Wiki页面编辑版本记录的保存等功能,从而使Wiki知识库获得更新。
3、服务实现层。服务实现层是知识共享平台的核心,由Wiki提供的支持面向联盟企业群体的协作式创作技术来有效引导广大企业员工自由分享个人经验并发挥群体智慧参与到平台的互动和创造中。该层面向各成员企业提供了各种具体知识服务的逻辑处理,包括企业及个人知识库的管理、成员企业的协同工作流程管理、目标项目管理、项目知识的发布、推送、检索、群创和评审、项目需求信息分析、贡献率统计、数据挖掘等能够给予知识共享平台提供有效管理和支持的服务实现。
4、门户接入层。虚拟企业“一站式”的知识服务门户,是一组具有相同标准和规范体系的网站群,用来管理平台及子站点的请求和响应,为各成员企业及公众用户提供统一的登录入口和身份认证,通过整合平台的远程访问、无线访问和单点登录方式,为接入点的不同应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对知识共享平台跨时空的实时在线支持。
(二)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的协同工作模式。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的架构建立给虚拟企业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和技术环境,当使用该平台进行基于知识共享的成员企业协同创造时,通常会遵循以下的模式展开:
首先,由联盟中的核心企业根据当前的合作项目内容,通过平台创建一个新的知识项目,并针对项目的知识要点从平台所维护的各成员企业专家库中遴选技术专家加入项目组,根据各人的专业领域分配项目流程中相应的关键环节任务,初步组建起项目的核心成员组。
其次,项目初创完成后,将在平台上以Web主页或者内容推送的形式发布新项目的公告,召集各企业第一线的员工主动参与项目。到了约定的协同工作时间,项目组成员可通过互联网络或无线移动设备等多种方式接入到知识共享平台进行“面对面”的知识交流和协同的技术创新讨论,平台上对于每个人每一次的经验和知识的分享行为都将进行个人贡献值的统计和实时排行。
再次,在项目建设过程的非协同工作时间段,各成员企业的员工随时随地进入知识共享平台都能轻松获取与项目相关的大量信息资源,发现与自己有共同关注点的员工,这利于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就特定主题进行创新研究时获取知识并形成以项目组为核心的主题知识社群,同时通过在社群中广泛充分地交流和讨论,能够促进个人隐性知识的外显化和广泛传播,实现基于知识共享的跨时空项目协同共建。
最后,对于项目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创新的技术知识,虚拟企业需要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制定制度奖励贡献了经验知识的员工,从而形成一个尊重个人创作,鼓励信任合作的团队精神,员工乐于分享新知并持续学习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是一个以传递知识、促进知识集成和创新、增值企业智力资产、有效协同各成员企业快速完成市场任务的网络化知识服务平台,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挑战,提升了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是虚拟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需要。
[1]孙波,黄敏.高科技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0.10.
[2]谭观音,左泽平.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0.
[3]魏青,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及其软件架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