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台中国 关注创作的本质

2014-05-21

艺术汇 2014年4期
关键词:海涛站台画廊

站台中国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推广,以实验性、综合材料为学术方向,下设艺术展览空间、多媒体展示厅和国际艺术家驻留工作室,旨在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发掘并推介中国优秀艺术家参与国际交流与对话。

站台中国一直坚持着创办画廊伊始的理想,不断发挥画廊在整个艺术系统的积极作用。画廊总监陈海涛一直表示,无论是开办画廊还是艺术创作都要坚持一种内心的本质。市场因素只应是被关注的一小部分,关键是要尊重一种生长周期,一种画廊和艺术家共同成长的周期。一个人是否能把握住做人、做事和创作的根本性内容,是站台中国选择合作艺术家的重要原则。

IART:站台中国最初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艺术机构,后来逐渐向画廊职能转变。当时的艺术环境是怎样的?

陈海涛:画廊在前三年都是非营利性的,一开始我们就坚持着一些理想化的东西,现在依然是这样。中国做画廊的人都有一种很理想化的情节在里面。画廊业并不是非常有利润的一个行业,它见效很慢。所有的从业者都是在经营当中逐渐强化自身,逐渐形成了一些经验。市场不是衡量艺术的唯一指标,而是要看整个艺术系统的完整性。这个系统是经济,文化,审美水平等等各方面的整体联系。

IART:站台中国以主推青年艺术家为目标,你是如何对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进行发掘的?请介绍一些特别推荐的艺术家。

陈海涛:画廊合作的艺术家每个年龄段都有分布,整体上是承接关系。媒介上以绘画为主体,综合性的媒介也有。对艺术家的选择就是看他对艺术的理解,其实最根本的就是看他做事的动机。艺术发展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就像生命周期一样,我们要尊重周期性。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也有周期性,发展到稳定期和成熟期需要三十年,于此同时,画廊也是在同步成长的。艺术机构要做长远的考虑,这是所有画廊的一个共性。

我们和艺术家的合作方式有很多种。六十年代的艺术家都是靠自己的资源成长起来的,自己是自己的代理人,所以站台中国和这些知名艺术家的合作有项目合作,单次合作,也有代理合作。和站台中国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六十年代艺术家有王功新、沈少民、王音、赵刚等。七十年代的艺术家,画廊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开始扮演一定角色,他们也习惯和画廊之间展开合作。这一年代的艺术家有马轲、秦琦、贾蔼力、金闪等。八十年代的艺术家和画廊的合作就是特别紧密的合作了。因为八十年代的艺术家毕业之后,画廊已经呈现出了较为成熟的状态。

媒介不同,我们选择的合作方式也不同。像一些装置艺术家,他们的制作成本很高,需要很宽泛的展览机会,代理并不是最好的合作方式,固定合作最好。绘画是自我生产比较简单的一种媒介,画廊独家代理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它。艺术家和画廊合作,有利也有弊。过分的商业化不见得是好事,这在于把握艺术和商业的度。艺术创作和做人做事是一样的,要坚持把握最根本的东西。现在的资讯很发达,艺术资源极其稀缺,所有的机构对于有才华的艺术家都是求贤若渴,如果没有和画廊达成合作,是因为这个艺术家创作的还是不够好。只专注做枝节的东西,而不把握根本,艺术家就不能成长。

艺术创作也存在动机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存在盲目性。我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不仅仅要关注他的作品,更要看他内在的品质。艺术是人的行为,艺术最根本的还是人的根本。人有发展周期,内在的品质是艺术家创作发展的动力。

IART:请谈谈2014年的展览计划。

陈海涛:站台每年都会有六至七个展览,涵盖了每个年龄段的艺术家。每年年初我们都会有一个群展,坚持了八年。今年稍有改动,我们把这个群展移到了四月,年初改为黄亮的个展。4月25日或26日左右,站中国台会举办五个艺术家的群展。这五位艺术家主要是六十年代生人,在绘画领域比较突出,展览主要展出他们的早期作品。这五位艺术家是王音,王兴伟,张恩利,周铁海和赵刚。在五月份的香港艺博会期间,站台中国的香港分部会有赵赵的个展。(采访/编辑:吕烨 图片提供;站台中国)

猜你喜欢

海涛站台画廊
高铁站台
圆圆的世界
另类的公交站台
相遇
画廊
画廊
画廊
站台上,送走喧哗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