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4-05-20王玉荣
王玉荣
笔者原在一所薄弱学校工作,在工作中对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诸如学校硬件不足、质量低;学校管理薄弱,领导班子没有凝聚力,规章制度不健全;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缺乏;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职业倦怠,教学方法陈旧等。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除了要依靠政府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自强”。现基于教师队伍的合理使用和教师的培养发展,笔者谈谈自己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体会。
1教师的任用与队伍的稳定
(1)倡导以人为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校广泛征求教职工对学校管理、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奖惩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了教师年终考评的细则,为检查、评比、奖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大是大非上讲原则,在小是小非上讲人情,在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本着客观公正、奖罚分明的态度对待。特别是对待落后教师的处理不能简单化,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分析落后的原因,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工作,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激励,使其紧跟组织不断进步。
(2)充分发掘教师潜力,做到知人善任。针对班子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新调整领导班子。如吴老师朴实、细心、责任心强,一有时间就到学校转一圈,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为此安排其担任总务工作;杜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综合素质高,文笔较好,让其担任政教主任及大队辅导员工作。
2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搭建学习的平台。学校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级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巧妙育人方法,让教师体验现代化教育理念,感受课改春风,从而提升自身的育人专业水平。同时,在校内倡导有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制度,定期向教师推荐教育书目,指定必读和选读书目,对教师读书笔记、学习进度分年龄段都有定时、定量的要求。督促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本人不断反思,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2)搭建交流的平台。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教育部门、片区组织的公开课、交流课,学习兄弟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让教师们在交流中成长,交流中提高,采取了“听”“评”“改”的方式。听:教师集体听一节课。评:现场评课,采取“听后即评,边听边评,评后再讲,讲后再评”的评课形式,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们“人人听我、我听人人,人人评我、我评人人,”毫无保留地切磋教学技艺,使得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3)搭建展示的平台。每有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比赛以及各种形式的教学展示活动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报销参赛的所有费用,获得的教科研成果,可作为评比先进、评选校教学能手、年度考核优秀的先决条件。每年末对发表论文、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表扬奖励,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4)校长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校长与教师同学习、同探索、同反思、同研究、同转变,及时帮助教师破解教学之中的困惑和难题。如杜老师参加片区公开课教学交流,获得了好评,借此推荐参加兰州市第九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案例比赛。学校为他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校长从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安排、语言运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板书呈现、问题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方面入手作具体细致的指导,帮助其反复修改课稿,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指出问题,进一步修正。
3加强自我反思,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尝试着引导教师不断进行反思,要求中青年教师树立“一课一反思”和“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提倡“问题—课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研究方法,将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得失、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自身当时的教学体验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对照自己实际不断感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归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最终完成实验课题,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素养的逐步提高。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与日俱增。近两年,三名教师五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两名教师两篇论文在区教育杂志发表;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获兰州市教科所与省小语会联合颁发的三等奖;一名教师的论文获全国小语会与语文报联合颁发的一等奖;有两名教师申报的个人课题已被兰州市教科所审核批准。
正如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的“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在成就教师的同时也成就自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