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社会实践性

2014-05-20徐爽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

徐爽爽

摘要: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以Kress & Leeuwen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以及Baldry和Thibault提出的意义整合原则为基础,对一则多模态公益海报进行了整体意义的分析,并探讨其社会实践性。研究发现,多种模态的综合应用有助于语篇整体意义的有效表达,构建强烈的社会实践性,该研究亦为多模态语篇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元功能;整体意义;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36-03

1公益海报与多模态语篇

公益海报是以传播明确观念和思想主题为核心的宣传方式,在现代广告宣传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则好的公益广告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对公益海报的理论研究也是必要的。

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1]1。因此往往借助图像及文字来传播主题的公益海报即是一种多模态语篇。近年来,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者Kress & van Leeuwen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从而为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2]。Baldry和Thibault提出意义整合原则,将标题文字和语篇中的其他各种意义资源进行整合,看各种符号如何在特定的语境和社会大环境中互相作用构建出语篇的整体意义[3]。

本文尝试运用这两大理论对一则爱心助学的公益海报的多模态语篇进行整体意义的分析,并探讨其社会实践性。

2对一则多模态语篇的分析

本文选取一则爱心助学的公益海报作为分析对象(百度图片:爱心助学公益广告)。从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和意义整合原则分别对该多模态语篇进行图像元功能和整体意义的分析,探讨其意义表达机制以及社会实践性。该海报主要由一张照片及若干文字组成。为了分析方便,以下将该多模态语篇简称为该海报。

2.1该海报的图像功能分析

图像也是社会符号,因此可以用Halliday分析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图像[4]。在此前提下,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5]22。

2.1.1再现意义

概念元功能即图像的再现。概念元功能分为叙事的和概念的两大类。叙事图像由矢量构成,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表示的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叙事的再现又分为行动、反应以及言语和心理这三个过程。其中行动的和反映的又分别分为及物的和不及物的[5]49。该海报是一个叙事语篇,它包含了一个命题,即红衣小男孩在看着读者以及一个矢量,该矢量由红衣小男孩的目光构成。因此,该海报是一个及物的,表示反应过程的叙事语篇。红衣小男孩就是这里的反应者,被感知的对象就是该海报的读者,此处反应者与被感知对象由目光这一矢量连接,表示相互之间的一个行为。我们可以看到,红衣小男孩用企盼的热切的眼神看着读者,反映了其希望获得帮助与支持的强烈愿望,表明了图像的再现意义。

2.1.2互动意义

图像的人际意义表述为互动意义,主要表现在接触、社会距离以及态度三个方面。同时,情态也体现互动意义[5]118。在该语篇中,互动意义主要由红衣小男孩与读者之间的眼神接触,红衣小男孩与读者之间存在的社会距离以及照片拍摄的角度体现的。任何图像都包含一个图像行为,由凝视系统实现,表达索取或提供的人际关系概念[5]122。在该海报中,小男孩凝视着读者,他的眼神是渴求与企盼的,因此表达了索取的互动意义,希望获得帮助。在日常互动中,社会关系的常规决定了我们相互之间保持的距离[1]3。在这项分析中,我们也可借鉴影视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个人的近距离,头和肩部;社会距离,至少四到五人的躯干[6]。在该海报中,红衣小男孩置身于一群人中,突出其头部及肩部画面,这里可以看出其复杂的距离。它既包含了社会距离,反映了我们与红衣小男孩的素不相识,又包含了个人距离,显示出虽然是我们不认识的孩子,但关系却可以如此之近,他是我们社会的一员,他需要帮助,个人应助其一臂之力,而态度则由照片的拍摄角度体现。该海报中照片是以平行的视角拍摄的,在小男孩与读者之间形成平等的社会地位,实现了平等态度的互动。情态即我们对“真实”的判断[7]。情态的定义在图像中与语言文字中不同。情态具有一系列标志,即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和色彩调谐度[5]155。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为了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可通过改变情态值来实现。在该海报中,除了红衣小男孩以其自然的饱和色彩显示外,其余背景均被处理成黑白形式,以低情态为背景,唤起人们的整体印象,再以高情态向人们证实诸如照片中存在现象的真实性,以达到交际目的。

2.1.3构成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组篇意义,多模态语篇的构成意义,主要由信息值、突显和框架三要素构成[5]176。语篇的上下,左右及中心—边缘的排列方式,都体现了语篇的不同信息值。该海报可以看作是以上下结构布局的。根据视觉图像语法框架理论,上方与下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处于上方的是“理想的”,处于下方的是“真实的”。在该海报中,照片置于上方,是“理想的”信息,即孩子都在校园里面,而处于下方的文字部分则是“真实的”信息,即现在站在这里的孩子,下学期还有机会站在这里吗?他们很有可能因种种原因而退学。这种信息值的对比也让读者意识到自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照片占了这个海报的绝大部分空间,这就形成了构成意义的第二大要素,即突显,展示了该海报主要表达的理想内容,其余部分则是文字,表现了真实的情况。框架同样是以突显的方式来区别的,该海报中照片则是被框架了的部分,处于前景化的地位,是该海报的主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该海报中的照片并不完整,有撕扯不平整的感觉,这也体现其构成意义,暗示理想的不完整,这些孩子需要人们的帮助。总的来看,该海报就是由图像及标题构成的整体。巴特认为,标题和图像相互依托,连接成整体,在逻辑关系上体现出一种因果关系。标题是图像的延伸,也是图像预表达的意义,同时,图像是标题文字的原因和视觉证据,补充标题内容。图像与标题相互补充,相互延伸,体现为一种逻辑连接,从而达到整个语篇的衔接[8]。

2.2该海报的文字功能分析

意义整合原则将标题文字和语篇中的其他各种意义资源进行整合,看各种符号如何在特定的语境和社会大环境中互相作用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9]。该海报主要由三部分文字组成,文字本身的意义以及文字的排版方式都体现其功能。首先,最右上角即为公益海报的主题,以文字加图形体现,本身就是个多模态语篇。字体为黑体加粗,并水平排列,显示这一公益主题的严肃性,激发起责任感。心用来代替,使读者产生视觉冲击,进而唤醒其献爱心的意识。其次是一段旁白式的话语,是对图片乃至整个语篇的一个主题解释,以省略号结束,表明信息的缺省,显示出一种不确定性,表现人物对未来的忧心忡忡。最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问句,是照片中红衣小男孩的话语。该段文字字号较大,同时笔触稚嫩,就像是照片里的孩子亲手写下的,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该文字阐释了照片的意义,揭露了孩子对失学的担忧,呼吁广大民众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中去。这些文字清晰地阐释了图像意义,有助于整张海报的意义表达。

2.3该多模态语篇的社会实践性

通过以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我们发现,该海报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不仅很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准确地传达了海报所要表达的呼吁人们爱心助学的主题思想。这是多模态语篇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多种模态共同作用,产生比单一模态更强的表达效果[10]。从该海报看,如果只有图片,则不能有效地传递爱心助学的情感表达,如果只有文字,又缺乏一定的真实可靠性,只有这两者结合,图片展现现实及其表情眼神等,文字表达其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海报,可以感受到孩子热切的眼神,激发起内心的热情,伸手帮助失学儿童,这样这些海报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实践性。当今,爱心助学网站、爱心助学系列行动以及希望工程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并获得了大众的积极响应,通过图形与文字的结合促成巨大的行动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多模态语篇强大的社会实践性。

3结语

通过以上对一则公益海报的分析,我们发现,多模态语篇的各模态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语篇的整体意义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同时以语篇促成行动,反映了强烈的社会实践性,也为今后公益海报的多模态构建提供了参考。当然,该研究还有一些内容没涉及到,诸如照片的形状、色彩的选择以及文本的布局所带来的社会意义等等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补充与完善现有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2][ZK(#]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

[3]韦琴红.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16.

[4]辛志英.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J].社会科学报刊,2008,(5):208.

[5]Kress G.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M].London:Rouledge,2006.

[6]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动意义的构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32.

[7]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3.

[8]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86.

[9]Baldry A. &P. J. Thibault. 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M].London: Equinox,2006:32.

[10]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J].语言学研究,2006,(8):135.

The Social Practice of the Comprehensive Meaning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Take a Multimodal Public Service Poster for Example

XU Shuangshu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Multimodal discourse is everywhere in daily life. It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which combines two or more modes such as pictures, typography, words and so 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 proposed by Kress & Leeuwe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principle proposed by Baldry & Thibault analyses the comprehensive meaning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practice of a multimodal public service poster. It find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elements contribute to its meaning expression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finding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Key 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 metafunction; comprehensive meaning; social practice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区法律服务的困境及对策
宁夏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情况调查及分析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