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

2014-05-20马仁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探讨研究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

马仁听

摘要:我国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办学理念作为重中之重。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地寻找到符合自己专业以及发展方向的工作,是衡量一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办学理念是否满足时代要求的重要依据。基于此,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进行探讨及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应用型人才;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26-02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1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为国家以及地方培养并提供能够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需要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劳动素质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提高。目前,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体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主要是,能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适应社会变革以及技术发展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业定位

作为一种以工作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为进入社会就业或是创业做好准备的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接受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之上,立足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等高尚的个人品德,使其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强的知识型劳动者[1]。不仅如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还应当随时对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进行良好地把握,从而能以比较强的动手以及分析的能力对行业一线生产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解决。

3知识以及能力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当以社会上的岗位群作为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在进行职业岗位描述以及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据行业知识的变化,组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能够实时地把握住行业动向以及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能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构做出及时的调整。这种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以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适应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就业的现状和引发的原因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数就一直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职业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阶层转变。这样一来,虽然为许多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了享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据可靠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6月,我国各类职业教育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已经接近700万,这个人数相当于是东莞、青岛、济南、大连等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如此大规模的毕业生数量使得我国毕业生就业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等级[2]。假设我国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则会有200万左右的毕业生存在着就业问题。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将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问题,包括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三、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拥有熟练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重点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创造出一个实践教学环境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过程中,要注重学校和社会企业的联合,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教学平台。

2对学生进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一系列的职业能力拓展赛事,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丰富的职业培训机会。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教学任务,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3对学生进行分散式实践教学

分散性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实践为形式。在对高职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实践的作用,通过课堂实践来证明教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接受更完善的知识教学。比如工程学科课程中的一些测量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测量示范,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形象直观地掌握测量知识和技能。

4完善校内实践模拟实验环境

目前社会上对于高职职业教育院校的毕业生的实践性要求极高,在任何一个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开展实训模拟实验。而为了能够让实验教学具有更好的效果,开展模拟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充分收集各项资料,模拟真正的企业实训情况。并且在实验开展之前,为学生准备好各项资料,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用真实的数据,只是要达到实验效果。学生在模拟的实验环境当中,就像是自己真地处于一家企业之中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实训目的要求。

5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强化教学实践管理

强化高职职业教育实践的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高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以及质量评估办法,保证各项操作办法能够规范化实施。真正开展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学历教育以及职业培训间的沟通交流,将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和企业高技能人才要求进行有机结合。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企业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在学校证书考核中实施毕业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发的政策,面向实际的产业要求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在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的基础上,其职业道德素质同样合格。

6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并且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发展越来越看重人才的技能以及素质。为了能够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人才,保证学生从学校毕业就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就业岗位当中,学校需要强化和企业单位之间的联系[3]。因为很多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刚毕业的实习生,那么这个时候学校就应该主动和企业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合作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习操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帮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某项实际工作当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就业导向以及就业市场的研究1提高学校对就业导向的认识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院校的教育情况、师资力量、学校水平等,许多职业教育类院校早就认识到了毕业生就业率与学校发展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增强了教师团队对于社会就业导向的认识,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然而部分院校对社会体制以及产业的变革认识片面,从而出现了毕业生无法满足岗位要求的现象。因此,职业教育类院校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就业市场以及各个行业的岗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积极地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采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结合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辅导,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以满足毕业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主要方向,通过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便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对学生实现产学结合,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各个系和各个专业都需要与不同企业加强联系,成为合作单位;第二,安排教师参与一线的调研或是进行生产实践;第三,在经企业与学生双方许可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锻炼。

3加强与就业供应的紧密连接

我国就业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略欠成熟,许多职业型人才的就业需求与社会供应需求无法平衡,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和企业提供的招聘资料不统一。因此,各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培训,使欠缺社会经验的学生对整个就业市场有充分的认知,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校应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并核实其真实性,避免就业市场的供应和学生的就业出现断层与脱节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类院校要积极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社会就业导向进行综合分析思考,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我国的经济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培苏.对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11,(3).

[2]陈立民.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热中的冷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7).

[3]卞芙蕖,庞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10,(29).

猜你喜欢

探讨研究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
浅议中国画的构图和透视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武警基层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