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研培一体优势[KG*3/5]谋求有效教研新思路

2014-05-20孟繁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践

孟繁慧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创新学前教研工作方式,丰富教研内容,让教研工作富有成效,是学前教研工作需求不断探索的问题。基于此,从实践操作层面探索有效教研工作的途径,以期促进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研培一体;有效教研;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05-02

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课程改革日益深化,强烈要求教研工作及时跟进并适度超前。如何创新教研工作方式,丰富教研内容,让教研工作富有成效,是教研工作者值得探索的问题。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培中心,作为具有教研、培训双重职能的省级研培机构,本着求真、求实、求新的态度,确立有效教研的新目标和新理念,谋求并践行有效教研的科学思路,潜下心来,去面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去面对我们的一线教师、去面对整个幼教战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教研之桥”,让“教研之果”惠及全省。

一、让教研工作服务行政决策,引领全省教研事业发展作为省级教研机构,我们力求明晰新时期教研工作的定位和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的宗旨,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为基层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幼儿发展服务,并引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发挥教研管理职能

我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人员优势和信息优势,建立密切协作的机制,主动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服务。几年来,我们围绕学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工作调研,及时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省教育厅拟定了大量的文件,如《黑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评审标准》(试行)、《黑龙江省幼儿园园长、教师“十二五”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规划书》等,成为省教育厅的参谋助手,为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2规划教研事业发展,引领市县教研工作

省—市—县(区)教研工作目标一致,使命相同,所以我们一方面与各级学前教研人员真诚合作,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同时我们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作为省级教研机构,我们更多地发挥引领作用,体现方向性、关键性和前瞻性,如制定了《黑龙江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引领各级学前教研工作。我们每年通过地市学前教研室主任会议、课题研究等,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

二、让教研工作富有生命活力,吸引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教研工作是动态的、连续的,是过程性的,是有生命的,是应该让教师乐于参与、乐于分享教学智慧、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活动,这样的教研工作才是有效的。

1降低教研重心,服务基层教师

回顾几年来的教研工作,我们一直将教研根植于一线实践教学之中,降低教研工作重心,服务基层,走进农村,让教研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构建教研新体系。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加强指导,与一线教师平等共建,合作研究,帮助幼儿园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2全省教研联动,全员参与研究

作为省级研培部门,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必然容易导致“大帮哄”、表面化的问题,甚至有些“作秀”的成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让教研活动有实效,我们采取全省教研联动的方式,实行生成式教研活动评选,防止预设过多、生成不够,让教研员参与一线幼儿园教研活动,与幼儿园共同教研,共同总结经验,并推选有推广价值的教研成果,参与全省教研展示活动。

3创设展示平台,实行激励机制

为全省教研员、教师搭建展示成果、分享智慧的平台。定期开展研究成果征集活动,激励教研员、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三、让教研工作走进国培省培,创新模式解决实践问题多年的培训工作,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教研活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性。从培训的功能和定位看,虽然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但仍然以理念和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训正逐渐走向精细化、个性化,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教师的实际问题应受到重视,应把宏观的理论学习和微观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教师从原来培训中的被训者逐渐变成培训中的参与者、构建者,从被动走向主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并且有机会参与其中。实践证明,幼儿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实施“研培一体,深化内涵”的模式,将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嫁接到教师培训中,成就了培训方式的超越。

1培训方案的制定过程就是教研的过程

在培训组织实施前,我们将培训方案的研制作为严谨的教研、科研过程,包括政策文件研究、相关资料收集、培训需求调研、项目方案研制、项目方案论证等。相对于培训而言,教研工作更直接地关注教学实践、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问题、更具体地研究有效教学、更充分地了解教师需求。我们充分借助这一方面的优势,基于有效的教研反思与梳理,将农村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转换为培训的核心专题,为园长、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显现出超越以往培训设计的针对性价值,实现了“教育回归生活,培训回归实践”的转化。

2用教研活动解决培训中的实践问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教师需要通过亲身参与、互相合作、交流分享、个体反思等方式,去解决实践问题,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实施研培结合的培训模式。一是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就是在培训前进行学员问题调研,将普遍性的共性问题作为培训主题,将特殊性的个性问题作为教研专题,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小主题”式的教研活动。有学员之间的教研活动、有学员与实践导师的教研活动、有学员与专家的教研活动,多层次、多内容、多类型的教研活动满足了学员的学习需求,扩展了学员的教研视野,提升了研究能力。二是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导师引领、操作体验、头脑风暴、典型示范、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互动式、参与式、研究式的培训模式,通过“导—做—议—学—研”的培训过程,能够让学员因为亲身经历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使其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培训。三是借助培训契机,利用来自各地的学员资源,开展培训、教研需求等方面的调研活动,既可对本次培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也可为新一轮的培训、教研工作搜集资料,提供参考。

而通过研讨、研究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也在随之转化为培训资源。培训为教研提供创新生长的平台,教研为培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指导实践以及改善行为的目的,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后续跟踪指导过程充分发挥教研作用

在培训的后续跟踪指导阶段,作为省级学前教育教研指导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了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研网络。强大的教研网络能够在集中培训之后,利用各级教研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培训后续跟踪指导服务的功能,有利于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四、让教研工作搭建发展平台,打造教研战线骨干队伍教研工作的质量离不开教研员的专业素质,我们将教研员的培养纳入了教研、培训工作中。

1精心设计教研活动,让教研员在工作中增强业务能力

现在有一些教研员常常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牵绊,减少了钻研业务、教研教学的时间。而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对教研员原有的指导地位、专业优势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学前教研员,不像中小学教研员是分科进行教学研究,而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五大领域进行综合性教学研究,需要教研员的综合指导能力。因此,我们在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教研员参与到一线教研中,解决实际问题。

会前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保证了研培活动的针对性。我们联合地(市)、县教研员进行广泛调研,征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这些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使教研员能够了解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找准问题结症,寻找有效教研活动的切入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周密安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解决问题,突出成效。通过专题报告,解决观念和方向的问题;通过现场教研,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我们将会议现场下移到幼儿园,进行“集体反思、诊断问题、寻找对策、分享经验”的分析式研讨。各级教研员在现场教研过程中与教师平等互动,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2让教研员直接参与国培项目的组织实施全过程

在培训中,我们除了专门组织教研员培训外,还让地市教研员直接参与培训项目的调研、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价和后续跟踪服务的整个过程。以去年的国培为例,我们将地市教研员纳入到培训项目管理人员之中,让其全程参与培训过程,担任学员业务辅导班主任。培训前为教研员进行训前指导,布置任务,让其带着任务与学员一同参加跟岗实践学习、小组教学研讨,参与体验交流、实践反思分享等活动,通过教研员敏锐的察觉力,去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梳理问题,将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这一过程,既发挥了教研员的业务指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培训更能聚焦实践问题,更有效。训后的效果评价和跟踪指导,继续让教研员深入参与,除对本区域内学员的跟踪服务外,还通过网络等渠道与学员交流沟通,并能使跨区域、多层次教研经验得以共享,发挥教研员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