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与质量控制的初探
2014-05-19梁敏
梁敏
摘要: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数据采集的质量高低是确保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的前提。本文分析了企业统计数据采集的现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建立企业完善统计制度,建立和健全统计机构,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信息化平台的利用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统计数据采集的质量,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审核,实现统计数据共享的措施和办法,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关键词:企业 统计数据 采集 质量控制
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中一项重要工作,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和效果的全面反映,是企业制定生产和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是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企业的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基础,对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统计数据采集的现状
(一)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统计制度也应逐渐走向完善,目前有些企业统计工作还停留在抄报表的统计阶段,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缺少统一、科学的数据标准,对企业统计指标与计算口径没有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无完整的企业统计数据体系,没有真实反映企业原材料购进和库存、生产过程物料消耗、产品销售与库存,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二)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在一些企业领导看来,统计只不过是一般数据的加减和汇总,仅仅是为政府统计部门服务的,因此,在统计机构设计上,没有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即使有也是与其他部门合并,大部分企业没有专设统计岗位,而是其他岗位兼职,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统计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往往会凭经验或不正确的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汇总,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缺乏保障性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以健全的原始记录为依据,现实中有的企业没有规范原始记录的建立和保存制度,统计数据随意改动,生产过程的物料消耗还停留在人工取数阶段,加上计量器具陈旧或不按时校验,计量器具和设备因故障而无法取数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影响统计数据的采集的准确度和时效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四)统计数据信息化程度不高
企业由于没有搭建信息管理化的平台或系统,致使企业各部门的统计数据不能满足企业其他相关部门的需求,只能分别从各部门收集统计数据,数据的繁多和分散,统计数据口径的不统一,企业管理部门及管理层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有的企业统计信息虽然统计数据基本实现网络的传输,由于统计数据的资源共享尚未形成,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统计数据的重复计算。
二、企业统计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统计制度与指标体系
完善的企业统计制度与指标体系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我们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参照行业标准及规范不断健全适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的统计制度。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报表制度,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企业基层上报日报、月报、年报的报表管理制度,规范统一的上报时间、填报格式、指标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统计范围,采用标准化的格式下发企业内部,确保统计工作有章可循。
(二)建立健全统计机构,确保统计队伍的稳定
企业应建立综合的统计部门或设立相对独立的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统计部门或统计岗位的工作职责,统一协调企业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统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统计数据的采集与反馈渠道由过去的自上而下的单项传输,变为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多渠道的传输。规范统计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制度,使统计数据多口进一口出,确保企业统计数据口径一致性。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均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岗位,根据统计法规定,所有统计岗位的人员均经过统计上岗培训,取得了统计上岗证,每年参加统计员继续教育。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统计业务的知识,还要具备熟悉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我公司是合成氨企业,生产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工艺过程复杂,过程控制点多,要求统计人员熟悉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物料的走向,这样才能保证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针对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需要,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新工艺及新产品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协调能力,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提高源头数据采集的质量
企业的源头统计数据是企业数据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因此抓好源头的统计数据的采集尤为重要。我公司作为大型的合成氨企业物料主要有固体、气体、液体等,数据的采集是由计量器具、在线仪表取数和采用DCS传输生产过程物料消耗数据,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公司使用的计量器具定期校验。由于工艺流程过程控制点繁多,专业性强,部门岗位职责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设定相应的指标来考核统计人员,对他们加以约束,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数据采集的误差。同时,根据生产分厂的物料走向,规范物料耗量采集点的设置,按规定时间采集物料消耗数据,建立每日生产物料的消耗和产品产量的原始记录,规定保存时间,确保数据采集的质量,为计算各生产分厂的物料消耗量、产品的单位耗量、单位成本情况以及计算最终化工产品的成本提供依据。
(四)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审核
企业要实行统计数据的质量审核的机制,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规范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方法和程序,实行统计业务的垂直领导,由统计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基层数据进行审核,通过对基层统计数据逻辑性、物料的平衡以及与指标值的对比,结合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找出统计数据异常的原因,及时反馈基层的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进行更正,确保统计数据从源头到传输过程的质量。
(五)建立统计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统计数据的共享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网络为链接,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企业统计数据采集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使生产、供应、销售、库存、财务信息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因企业各部门的统计数据之间独立处理和分权使用的弊端。如我公司以已有的OA办公平台,利用数据库技术、web技术、java技术、PHP编程技术、数据集成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由生产数据与分析,消耗数据与分析,成本数据与分析三大模块组成,数据来源主要有人工录入,以及人力资源系统,能源管理系统,NC系统。通过各生产单位每日或每月录入相关生产消耗数据,并自动从能源管理系统抽取相关能源数据,生成各生产分厂的生产数据台账及生产简报,并根据这些台账数据生成公司的每日主要产品产量消耗表和能源消耗表,并将由每月生成的各类平衡表改为每日,同时自动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每日产量分析对比表,主要消耗指标对比表。从人力资源系统,NC系统抽取工资、物料消耗、制造等各种费用及价格数据自动生成各分厂成本报表和制造费用查询表、固定资产折旧查询表,物资领用查询表、采购计划执行情况查询表等,生成公司主要产品成本表以及产品成本对比分析表和公司主要分厂费用汇总表。该系统摆脱过去分厂报表手工制作模式,统一规范统计报表的格式、计算口径、计算公式和单位,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的工作效率和各单位信息沟通能力,通过该系统实现生产、消耗、成本数据的分析,对公司的稳定生产、降低消耗、控制成本指导作用,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指导。
三、结束语
统计数据的采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数据的质量是企业的命脉,统计数据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层能否快速、正确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因此,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采集与质量控制要高度重视,并做到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徐晓玲.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思考[J].青海统计,2008
[2]郝永红.对企业统计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
[3]张粉英.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J].现代经济信,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