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恋家业爱电业
——记罗山县电业局高店供电所电工李军
2014-05-18甘仁伟魏思平
甘仁伟 魏思平
人物标签
他是位普普通通的基层电工,面对殷实的家业,不为所动,却把为民服务当做事业来做,把平凡的岗位当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他有些“不食人间烟火”,除了看书学习外没其他爱好;他很执着,用智慧和韧劲儿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他就是罗山县电业局高店供电所员工李军。
“你一个月的工资也就2000多块钱,不如你家卖半天大肠汤的收入,有啥干头?”初次了解李军情况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李军本是罗山县远近闻名的“李老太”大肠汤的传人。但他放着红火的生意不做,却在农电服务岗位上19年如一日,用行动默默地践行群众路线,兢兢业业地走家串户服务百姓用电,树立国家电网责任央企表率的良好形象。
“人活着不全是为了钱。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能实现价值,有成就感!”
李军老家原来在农村。他母亲小时候就有一手好厨艺,给地主家做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1982年,他们一家搬到罗山县城的一个僻巷,开了一家大肠汤小吃店,因配方秘制、风味独特,名气越来越大。“李老太”大肠汤在罗山家喻户晓,越传越广。据李军透露,1996年时,他家这个店铺的营业额就超过500万元。1998年,他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户喻”大肠汤商标。到现在,“户喻”大肠汤在罗山有3家分店,信阳和郑州各有3家加盟店,经营效益可想而知。
李军兄弟3人,还有两个姐姐。父母都已年近90岁,亟待交班。按照农村习俗,家业传男不传女。李军大哥是厅级干部,二哥是处级干部,接班的“重任”自然要落在李军肩上。母亲也跟他谈了多次,但得到的都是拒绝的回答。
“人活着不全是为了钱。家业上少我一个也碍不了大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能实现价值,有成就感!”就这样,殷实家业的传人位置还空着。生意仍由年迈的母亲带着李军妻子和姐姐操持。李军原来在离家较远的彭新供电所上班,每月最多回家一次,现在调到较近的高店供电所,乘着到县局办事的机会,也最多每周回一次家。
家人很尊重李军的选择,家里的事几乎没让他操心。“我们家的分店开业好多天,他还不知道。老太太去年卧床半年,我们也没让他照顾。只要他工作开心,我们也不分他的心。”妻子张秀珍说。
“我喜欢啃硬骨头,在别人眼中是难题的事,我都想攻下来。”
李军说,从业的第一个师傅吴祥辉的行动,让他将“事在人为”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吴祥辉带着他将罗山县彭新镇街道用电由原来每月赔3000元,管理成每月赚3000元。这在以前,从未有人实现过。李军也从此萌发了啃“硬骨头”的勇气与乐趣。
“要啃掉硬骨头,你得有高人一截的本领!”为了“高人一截”,他取得了河南大学的函授大专文凭,还多次跑到武汉、郑州购买专业书籍。他的床铺上、桌屉里、办公桌上,都堆满翻得很旧的书籍,每页都有画线或备注。李军没有多少爱好,不喜应酬,工作之余,夜深人静时,他都静心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战。
还在彭新供电所时,为了摸清一个台区线损高原因,他夜夜去查窃电。一次遭到一群野猪围攻,情急之下,他爬上了变压器台架,用手机打电话叫同事前来解救。
靠着这种执着的劲头,他很快成为“逢难化易”的骨干力量,也因此被选调到高店供电所。
高店乡街道有1400户左右用电客户,由3名当地农电工管理,人情电、关系电,窃电、拖欠电费等现象严重。非常之地需非常之人,2009年2月,陈志刚调任到该所任所长后,决定挑选“非常之人”,最后将注意力放在了李军身上。
就这样,李军一人管理起高店乡街道用电。经过调研,他发现这里线损高达40%有很多原因,线路陈旧、老式机械电表计量不准,居民缴费意识不足,等等。他首先从收电费入手,每天拿着手提喇叭,宣传“用电是您的权利,缴费是您的义务”,还有《供用电管理条例》、《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此招虽然有些效果,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接着,他又用上“盯”的笨办法:对于一次上门催费不缴的,他第二天早上会准时再上门,一直到用户缴清电费为止。
随后,在县电业局的支持下,他积极推动改造街道线路,提高供电质量。但在更换计量准确的电子表时,又有人不干了:“换了电子表后,每月用电量大增,电子表跑得太快,你们尽坑人!”听到这样的质疑声之后,李军不慌不忙,上门将客户家用电器的功率和用电时间统计好,现场计算,直到用户心服口服,认同他“现在电表不是走快了,而是走准了”的定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街道的用电秩序走上了正轨。
“事情只要安排到李军那儿,我就不用再过问了,他总能办得妥妥的。”提起李军,所长陈志刚总是特别满意。于是,李军的职务越来越多,安全员、线损员、配电班班长、核算员、电脑员等;他也越来越忙,却乐此不疲。
“要想让客户认可你、支持你,服务首先应做好。”
“现在我最省心的就是街道电费了,根本不用催,客户都是主动到营业厅缴。”陈志刚说。
“要想让客户认可你、支持你,服务首先要做好!小时候父母就教导我‘做人厚道,做事认真’,我一直都照着做。”当笔者问及他服务客户的心得时,李军这样回答。
“李军原来在彭新供电所时,辖区居民没一个人说他服务不好。”原彭新供电所所长吴洪涛回忆说。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大雪封山,一位客户告诉李军,他邻居彭老汉家断电了。听闻此言,李军二话没说,立即踏雪前往抢修,徒步10多千米,历经几个小时,让老人重新用上了电。事后有人称赞他服务周到,而他却不以为然:“这么大年纪的孤寡老人,半夜起床摔倒了怎么办?天寒地冻的,老人冻着了怎么办?咱良心上能过得去不?”他压根儿就没把这事当成多么值得称道的事,只觉得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李军平时很少回家,夜晚也在供电所里值守。遇到客户求助,他总是随叫随到。
去年冬天,辖区承包鱼塘的客户于国强家中突然断电,当时只有他妻子和不到周岁的孩子在家,想着寒夜已深,他妻子就没打电话报修。于国强半夜回家后,发现太冷了,还是给李军打了电话。李军立即赶到,发现是导线不能承受电暖器的功率,短路了。他随即更换了导线,让一家人重获温暖。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李军还利用施工和抢修后留下的“边角余料”解决了70户居民的抽水问题,赢得了众人的好评。19年来,只要群众有需求,不管是崎岖的山间小道,还是偏远农村的高山险路,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骑坏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现在,李军的房间里还摆有许多旧导线和旧零件,都是施工和抢修后留下的边角料,他舍不得丢,在给一些贫困户或孤寡老人维修时就能派上用场。
“他不图钱,不为名,尽心尽力地为我们服好务,这样的人真是难得。他真是一直都在走群众路线!”高店乡平价超市老板高永群如此评价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