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2014-05-18王伟伟王亚雷许建明李仁君张开光牛小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安徽医科大学反流食管

王伟伟,王亚雷,许建明,李仁君,吴 军,张开光,牛小平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1]表明GER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同时,部分GERD患者也存在睡眠障碍。但G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治疗方面,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是治疗GERD的常用药物,但仍有10% ~40%患者经过标准剂量的PPI治疗后症状无法缓解[2]。该研究旨在探讨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以期为GERD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淮南朝阳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5家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189例GERD患者,男91例,女98例,年龄20~79(50.37±11.28)岁。GERD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5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133例。另外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入选标准 GERD组:① 有典型烧心、反流等症状,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平均每周≥3次,胃镜检查有RE表现者;②有典型烧心、反流等症状,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平均每周≥3次,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破损,且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积分≥12分。有上述情况之一即入选。对照组:无GERD的典型症状,RDQ积分<12分,内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健康体检者。

1.1.3 排除标准 食管及胃肠道肿瘤患者;食管、胃部分及全切者;近1周有明确黑便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18岁以下、80岁以上者;不能接受胃镜检查或PPI治疗者;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史者。有上述情况之一即排除。

1.2 方法

1.2.1 所用量表及治疗 对照组及GERD组患者行RD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评分。给予GERD患者埃索美拉唑40 mg/d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根据GERD患者治疗第2周期间的症状再次行RDQ评分,根据 GERD的Montreal定义[3],该研究以治疗第2周期间症状频率<2次/周为缓解。

1.2.2 RDQ评分 统计研究对象近4周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和反酸4种症状,根据症状频率及程度计分,积分为症状出现的频率与程度的计分相加[4]。

1.2.3 HADS评分 研究对象就近1个月的精神状态回答14题,焦虑和抑郁各部分评分≥8分视为焦虑或抑郁。

1.2.4 PSQI评分 由19个自评问题和5个他评问题组成。本调查对其中18个自评问题评分(按常规其他问题不参与评分)。18个自评问题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记分。各因子累积得分≥8分视为睡眠障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PPI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

GERD组有89例存在焦虑状态,74例存在抑郁状态,107例存在睡眠障碍。对照组有19例存在焦虑状态,17例存在抑郁状态,28例存在睡眠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1.697、101.856、153.024,P <0.01)。GERD 组中 RE 患者与N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G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情况[n(%)]

2.2 G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通过对焦虑抑郁积分、PSQI积分、RDQ积分相关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G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间的相关分析

2.3 PPI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89例GERD患者,经PPI治疗2周,119例(63.0%)症状未达缓解标准。以症状是否缓解为应变量(0=未缓解,1=缓解),年龄、性别(0=女,1=男)、GERD 类型(0=NERD,1=RE)、焦虑状态(0= 有,1= 无)、抑郁状态(0=有,1=无)、睡眠障碍(0=有,1=无)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3.152,95%CI:1.700 ~5.842,P <0.01)、NERD(OR=3.333,95%CI:1.741~6.381,P <0.01)、焦虑状态(OR=1.868,95%CI:1.026 ~3.402,P <0.05)、抑郁状态(OR=1.874,95%CI:1.002 ~3.504,P <0.05)是PPI疗效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421,95%CI:1.259 ~4.657,P <0.01)、NERD(OR=2.483,95%CI:1.247 ~4.944,P<0.05)是PPI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3 讨论

GERD患者的症状感知各异,有的患者症状严重,显著影响生活质量,有的患者内镜下有严重的食管炎表现,却没有症状,揭示GERD症状与内镜下食管黏膜的损伤不一致,可能存在影响GERD症状的其他因素。近年来,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显示47.1%的GERD患者合并焦虑状态,39.2%的GER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与国内研究[5]结果相似。但RE患者与N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无差异,目前研究结论不一致。研究[6]表明N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高于RE患者,也有研究[1]显示 RE患者与NERD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与后一种结论一致。导致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不同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不同,有的研究依据胃镜结果纳入RE患者,其中包括一些无症状的RE患者,有的研究依据患者的症状纳入,入组的RE患者既有胃镜下RE表现,又有GERD的典型症状,而无症状的R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可能低于有症状的RE患者。

有研究[7]报道焦虑抑郁状态与GERD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可能的机制是焦虑抑郁状态与GERD症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长期症状困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态,而焦虑抑郁状态也可能加重患者的症状感知。本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与GERD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国外研究[8]显示GERD的症状与睡眠障碍存在联系。Schey et al[9]报道睡眠剥夺可降低食管的疼痛阈值,增加食管酸感知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揭示了睡眠障碍影响GERD症状的可能机制。

据文献[2]报道10% ~40%的 GERD患者经标准剂量的PPI治疗症状无缓解,而本研究中63.0%的GERD患者症状未缓解。可能原因如下:① 该研究中患者接受PPI治疗2周,短于国外报道的4周疗程[2]。选择2周,是因为国内GERD治疗共识意见推荐以标准剂量PPI,治疗1~2周,作为GERD的经验性治疗的疗程[10];② 该研究的疗效评判标准依据Montreal定义,即1周出现2次以上轻度症状或1周出现1次以上中/重度症状往往会被患者认为存在不适,而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严格按此定义评判疗效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提示女性、NERD、焦虑抑郁状态是PPI疗效的影响因素,与国外研究[11]结果一致。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NERD是PPI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原因可能是女性、NERD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状态,且这两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高于焦虑抑郁状态。Hiyama et al[12]发现男性患者抑酸效果较好,可能与男性患者酸反流较多,同时女性患者常合并胃肠道动力及情绪障碍有关。NERD是GERD的常见类型,研究[13]显示NERD多存在非酸或弱酸反流,33% ~50%的NERD患者食管酸暴露正常,患者的症状可能是由非酸反流因素引发,也可能是患者对酸敏感性增高,从而导致抑酸治疗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GERD患者常见焦虑抑郁状态,焦虑抑郁状态与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合理应用抗焦虑抑郁药可能会全面改善其症状。

[1]Kovács Z,Kerékgyártó O.Psychological factors,quality of life,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erosive and non-erosive reflux disorder[J].Int J Psychiatry Med,2007,37(2):139-50.

[2]Fass R,Sifrim D.Management of heartburn not responding to proton pump inhibitors[J].Gut,2009,58(2):295 - 309.

[3]Vakil N,van Zanten S V,Kahrilas P,et al.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J].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8):1900-20.

[4]甘惠中,胡乃中,谢惠君,等.适应性IHb色彩强调联合耐信量表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1):114-5.

[5]张 峻,郭秀丽,王燕斌,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J].胃肠病学,2010,15(1):25-8.

[6]Oh J H,Kim T S,Choi M G,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ubtyp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ut Liver,2009,3(4):259 -65.

[7]郝坤艳,姜柳琴,李学良,等.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8):459-61.

[8]Kahrilas P J,Howden C W,Wernersson B,et al.Impact of persistent,frequent regurgit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heartburn responders treated with acid suppression:a multinational primary care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3,37(10):1005 -10.

[9]Schey R,Dickman R,Parthasarathy S,et al.Sleep deprivation is hyperalgesic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2007,133(6):1787 -95.

[10]袁耀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0):689-90.

[11]Heading R C,Mönnikes H,Tholen A,et al.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PPI therap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GORD:a prospective pragmatic trial using pantoprazole[J].BMC Gastroenterol,2011,11:52.

[12]Hiyama T,Matsuo K,Urabe Y,et al.Meta-analysi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gainst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8):1326 -32.

[13]Fass R,Fennerty M B,Vakil N.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current concepts and dilemmas[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2):303-14.

猜你喜欢

安徽医科大学反流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关于“安徽省立医院”署名的启事
高校专利信息分析与统计
——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作者单位信息更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