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心房颤动(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的方法研究

2014-05-18李保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脑栓塞病死率溶栓

李保清

(山东省潍坊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潍坊 261021)

治疗心房颤动(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的方法研究

李保清

(山东省潍坊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潍坊 261021)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心房颤动(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的方法。方法将80例AF致TACI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出血转化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者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病死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出血转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mR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AF致TACI,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心房颤动;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为“房颤”[1],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慢性心律失常,该病发作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显著消失,心室充盈程度受到明显的限制,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进而引起血液淤滞而造成附壁血栓的形成等。血栓一旦脱落,则会形成心源性栓子,从而导致脑栓塞的形成。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极易复发[2,3]。本研究主要将AF致TACI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80例AF致T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5~78岁,平均(69.09±8.77)岁;其中持续型AF患者44例,阵发性AF患者36例;非瓣膜性67例,瓣膜性13例;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F类型等方面的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①发病时间在3 h之内,对于无静脉溶栓禁忌证患者,则积极地给予溶栓治疗,溶栓药物选择100万U的尿激酶进行静滴;②超早期联合使用脱水剂积极地对脑水肿加以控制,甘油果糖250 mL,12小时/次;125 mL甘露醇,6小时/次;托拉塞米10 mg,2次/天;起病6 h之后避免使用血管扩张剂以及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药物;③就诊3 h之内应使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60 mg/d;④血栓自溶或者溶栓成功而未形成大面积梗死,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发病第10天后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2.5;对于大面积脑梗死以及出血性转化患者而言,1个月之后则采用鼻饲肠溶性阿司匹林进行治疗,100 mg/d,3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①抗凝治疗: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12小时/次;②静滴银杏注射液10 mL或者静滴醒脑静20 mL,2次/天;③脱水治疗:250 mL甘露醇,采用静滴方式,4次/天;④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00 m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死率、出血转化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者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构建数据库,然后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χ2检验,P<0.05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比较[(),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分) Barthel指数 mR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9.89±1.32 6.73±0.78* 33.33±2.49 44.65±6.83* 7.02±1.56 4.00±0.67*观察组 40 10.03±2.71 3.80±0.24**△ 32.90±3.54 64.18±9.79**△ 6.97±1.44 1.89±0.34**△

2.1 2组病死率及出血转化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死亡6例(占15.00%),对照组死亡13例(占32.50%),两组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029);观察组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11例(占27.50%),对照组为14例(占35.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382)。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对比分析

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一过性尿素氮以及肌酐水平升高5例,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对照组出现血尿4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肾功能异常4例,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968)。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近年来脑栓塞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塞,其中心源性脑栓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就是房颤,约占总患者例数的70%[4]。心源性脑栓塞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该病发病急促、脑梗死面积较大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严重,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其难度非常大,且其预后也较差,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5]。所以,临床上除了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救治以为,更重要的是对该病加以预防。因为约有30%~50%的脑栓塞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因为顾忌增加出血风险,脑栓塞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成为临床医师长期困惑的问题。HI的发病机制目前公认为[6]:栓子破碎向远端前移,或进入更小的下一级血管,最初栓塞动脉的血管壁已受损,血流恢复后,在血压的作用下血液从受损的血管壁流出。本研究主要将常规抗凝方法与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方法在治疗AF合并TACI之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AF致TACI,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1] 徐向东.老年人心房颤动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防治方法及预后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42-243.

[2] 周华鸣,李冰妍.低强度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2.

[3]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3.

[4] 常焕显,刘丽艳,王以翠,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1): 21-23.

[5] 梅志忠,彭兰芬,万晓华,等.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59-60.

[6] 李秋霞,陈浙怜,王欣东,等.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067-1069.

R743.33

B

1671-8194(2014)22-0278-02

猜你喜欢

脑栓塞病死率溶栓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对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浅谈循证护理在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2001—2010年镍接触人群胃癌死亡趋势调查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