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2014-05-18刘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罗哌低血压下腔

刘红霞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安徽 合肥 230000)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刘红霞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讨0.5%罗派卡因和0.75%罗派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100l例ASA I~Ⅱ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每组50例,皆采用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派和0.75%罗派11~15 mg。结果0.5%罗派卡因和0.75%罗派卡因都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需要,但0.5%的罗派卡因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75%罗派卡因,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5%罗派卡因更适合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

罗派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麻醉效果确切以及硬膜外可持续给药的优点。目前已成为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1]。为了维持产妇循环、呼吸的平稳,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我科用0.5%与0.75%的罗哌卡因进行比较,旨在观察这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年龄22~33岁,体质量53~100 kg,身高155~168 cm,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0.5%的罗哌卡因50例,B组0.75%的罗哌卡因50例。

1.2 麻醉方法:孕妇入室,均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 mL,均取左侧卧位,采用腰硬联合穿刺于腰2~3为穿刺点,待穿刺成功有脑积液流出后,将已配好的0.5%的药液(2 mL 0.75%罗派+1 mL脑积液)A组与B组的原液(0.75%的罗派)按身高与体质量给予相应剂量的罗派卡因11~15 mg,注射速度均为0.2 mL/s,硬膜外腔向端置管3~4 cm,固定导管后,使产妇平卧,并将手术床左倾15°~20°。注药后每3 min测麻醉平面,调节体位,酌情硬膜外导管注2%的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最高点在胸6~8的位置。SBP<90 mm Hg(1mm Hg=0.133 kPa)或低于基础血压30%者给予麻黄素10~15 mg,并将子宫推向左侧。心率低于55次/分者给予阿托品0.25~0.5 mg。

1.3 监测指标:①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②用针刺法测试感觉阻滞平面,3 min测1次,下刀前再测1次,观察感觉平面阻滞的最高位置。③观察麻醉平面退至T10所需要的时间。④产妇的舒适度:好、一般、差三等。⑤手术医师对肌松的满意度:同样分好、一般、差三等。⑥观察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最高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B组有20例收缩压低于90 mm Hg,而A组只有13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最低收缩压为67 mm Hg,A组为75mm Hg。A组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B组则有18。麻醉退至T10所需时间A组少于B组。麻醉的肌松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比较

3 讨 论

罗派卡因是一种新型、低毒性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目前已广泛地用于剖宫产的腰硬联合麻醉,国人多用0.75%的重比重和0.5%的等比重药液。有研究表明:罗派卡因高浓度时能抑制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的跨膜转运[2],具有心脏毒性。另有研究表明:1%罗派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会造成不可逆的脊髓损伤,而0.5%罗派卡因则无脊髓损伤的迹象,可以安全使用[3]。两组腰麻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腰麻后血管扩张、产妇容量相对不足以及产妇仰卧位时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特别是麻醉后更为明显。恶心呕吐与血压的下降有直接关系。而长时间的低血压会严重影响产妇的安危和胎盘的灌注。因此,使用能满足麻醉需要的最低浓度的药液在腰硬联合麻醉中是值得提倡的。现今麻醉越来越重视产妇的舒适性,术中尽量减少产妇的恶心呕吐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尽早让产妇恢复下肢运动也是必需的,很显然,0.5%罗派比0.75%罗派更适合产妇的下肢运动的恢复。综上所述,0.5%的盐酸罗派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具有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作用,是安全、可靠的腰硬联合麻醉浓度。

[1] 邱碧辉,陈亮.不同浓度罗派卡因用于联合麻醉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6,3(23):450-451.

[2] 祝祎,张宏,罗芸,等.比较布比卡因和罗派卡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Ca2+移动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2):9-11.

[3] 郭艳辉,王俊科,许国忠,等.罗派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42-45.

表2

R614

B

1671-8194(2014)22-0258-01

猜你喜欢

罗哌低血压下腔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