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
2014-05-18谭瑞明黄明海廖志丹
陈 铭 谭瑞明 黄明海 廖志丹 刘 勇 罗 萍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
陈 铭 谭瑞明 黄明海 廖志丹 刘 勇 罗 萍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39例急性重型胰腺炎(SAP)、43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计算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比较APACHEⅡ评分。结果SAP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FIB均高于对照组和AEP组,(P<0.01),AEP组亦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SAP组高于AEP组(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1]。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97例AP患者,我们对其凝血功能进行分析,以探讨凝血功能与AP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97例AP患者,均符合AP的诊断标准。97例AP患者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58例,急性重型胰腺炎(SAP)39例。58例AEP 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19~77岁,平均(46.21±13.45)岁,体质量指数为21.41±3.99;39例SAP 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2~76岁,平均(45.32 ±12.47) 岁,体质量指数为(22.32±4.31)。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1~76岁,平均(46.08±11.79)岁,体质量指数为21.47±4.05。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24 h内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对照组清晨即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BPC)。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凝血功能情况:AEP组的PT、INR、APTT、FIB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P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的PTT、INR、APTT、FIB均高于对照组和A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P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APACHEⅡ评分情况:APACHEⅡ评分,AEP组为(3.98±1.89)分,SAP组为(11.29±3.27)分,SAP组高于A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1)。
2.3 AP患者凝血功能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将PT、INR、APTT、FIB 和BPC与APACHEⅡ评分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PT、INR、APTT、FIB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B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
2.4 存在MODS组与不存在MODS组比较:MODS组的PT(s)、INR、APTT(s)、FIB(g/L)值分别为(19.98±3.19)、(2.29± 1.31)、(48.55±9.02)、(9.85±7.32),不存在MODS组分别为(11.69±3.01)、(1.31±0.49)、(35.99±6.15)、(4.59±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5,3.43,6.11,3.11,P<0.01)。
3 讨 论
A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由于胰腺腺泡被破坏和分解的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使胰酶等消化酶分解自身组织及细胞膜,引起局部水肿、血管损伤[2],从而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其中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决定了AP病情和预后,而胰腺血循环障碍是SAP的启动因素之一,并贯穿于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3]。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时,机体炎性细胞被过度激活,产生并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组织因子,他们通过启动和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过量的凝血酶,从而机体处于高凝状态[4]。随着凝血的激活和纤溶系统的启动,血液中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产生微循环障碍,血液从高凝状态转为低凝状态,导致凝血功能紊乱[5]。
在凝血功能指标中,P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水平,可判断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APTT可反应内源性凝血子水平,FIB在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被破坏是发生炎症的信号。以上因素的变化可帮助判断AP病情及预后,同时有助于了解AP患者微循环障碍情况,总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表1 3组的凝血功能比较
本组资料中,SAP组的PT、APTT、FIB、INR均明显高于AEP组和对照组,AEP组亦高于对照组;SAP、AEP组的BPC均低于对照组;且PT、APTT、FIB、INR与APACHEⅡ评分(可反应病情轻重)呈正相关,也说明了以上因素的变化在判断AP病情及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同时MODS组的PT、INR、APTT、FIB均高于不存在MODS组,也说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AP微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
[1] 李彤,黄照业,吴庆旭.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1-3.
[2] Kakaf i ka A,Papadopoulos V,Mimidis K,et al.Coagulation,platele ts,and acute Pancreatitis[J]. Pancreas,2007,34(1):15-20.
[3] 袁耀宗,姚玮艳.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2):706-708.
[4] 卢世云,陈登登,林志辉,等.急性胰腺炎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J].胰腺病学,2006,6(2):92-94.
[5] 程思根,郭强,董树强.凝血四项检测在评价急性胰腺炎预后中的临床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1):120-124.
R576
B
1671-8194(2014)22-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