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2014-05-18谭华霞杜玲芳宋伟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共同性眼位训练组

何 芳* 谭华霞 杜玲芳 宋伟琼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眼视光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何 芳* 谭华霞 杜玲芳 宋伟琼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眼视光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对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一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对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眼位回退率。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同视机训练组的三级功能形成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同视机训练组的眼位回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促进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降低眼位回退率。

共同性外斜视;视功能重建

斜视是我们临床眼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种类繁多,共同性外斜视是斜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斜视的形成不但影响患者的美观,而且会使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受到破坏,故应及时手术。随着对双眼视觉研究的深入和斜视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斜视手术目的也从当初的单纯改善美容逐步向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发展[1]。因此,我们对在我院进行斜视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了双眼视功能训练,以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三级视功能重建的影响,以及双眼视功能的形成对于术后眼位回退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筛选出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进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00例,男56例,女54例,年龄为3~20岁,随机分为同视机训练组和对照组,其中同视机训练组50例,男22例,女28例,术前斜视角为-20°~-90°三菱镜度,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术前斜视角为-25°~-95°三菱镜度,术后不进行训练。所有患者单眼矫正视力≥0.6,双眼矫正视力差别≤2行。

1.2 研究方法

①检查方法: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行常规眼部检查。遮盖单眼1 h后采用角膜映光法及三棱镜遮盖法测定33 cm及6 m斜视角。回退量指术后12个月斜视度减术后1周斜视度,回退量>10°三菱镜度确定为眼位回退[2]。双眼视功能采用同视机检查,同视机Ⅰ级功能采用房车(H11.50,V7.50);Ⅱ级功能采用猫蝶画片(H80,V11.50);Ⅲ级功能采用桶形画片(H11.50,V8.50)。②同视机训练:a.脱抑制训练:无Ⅰ级功能者,我们先用同视机闪烁法进行脱抑制治疗,使获得Ⅰ级功能。b.融合训练:用二级画片进行分离与集合训练,捕捉训练,侧方移动训练和辐辏训练,训练每次20 min,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1次,7 d为 1个疗程,训练3个月。同视机训练由专业医师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级视功能检查结果

同视机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术前的Ⅰ级、Ⅱ级、Ⅲ级功能形成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12个月同视机训练组的Ⅰ级、Ⅱ级、Ⅲ级功能形成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级视功能检查结果

2.2 眼位回退结果

同视机训练组在术后12个月有6例(12%)发生眼位回退,对照组有20例(40%)发生眼位回退,同视机训练组的眼位回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眼位回退结果

3 讨 论

共同性外斜视是我们眼科临床中常见的斜视类型,其不仅仅影响患者的美观,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而且严重破坏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升学及以后的择业等。目前,共同性外斜视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然而,研究表明,外斜视的手术矫正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部分外斜视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往往出现眼位回退的现象,其原因除受手术原则和设计、患者自身因素、术者的技巧及术后反应的影响外,还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破坏有关[3]。因此,积极对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双眼视功能锻炼对斜视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对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视功能的锻炼。通过对50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进行同视机训练与50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未进行视功能训练的对比观察,我们发现,同视机训练组在术后3、12个月的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同视机训练对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三级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同视机训练组在术后12个月有6例(12%)发生了眼位回退,而对照组却有20例(40%)发生了眼位回退,表明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可明显降低眼位的回退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人类双眼视觉在出生后4~6个月建立,9岁左右发育基本成熟。在双眼视觉发育期内发生斜视会破坏双眼视觉的形成和完善。因此,斜视的治疗应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在斜视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马可等[4]认为视功能训练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生理复视,消除抑制,扩大融合范围,恢复立体视。王卫等[5]认为融合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维持术后的正常眼位。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斜视术后的视功能训练,以减少立体盲,降低眼位回退率,达到真正治愈斜视的目的。

[1] Campos EC.Binocularity in comitant strabismus: binocular visual fields studies[J].Doc Ophthalmol,1982,53(3):249-281.

[2] 邵庆,梁平.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5例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5,13(5):449.

[3] 房学军,常华.共同性外斜视术后124例[J].眼科新进展,2003,2(4): 276-277.

[4] 马可,刘陇黔,李平惠.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J].华西医学,2007,22(3):472.

[5] 王卫,陈术,施爱群,等.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14(2):1.

Clinical Study of Binocular Vision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in Concomitant Strabismus Patients After Strabotomy

HE Fang*, TAN Hua-xia, DU Ling-fang, SONG Wei-qi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1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zhou, Chenzhou 4230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binocular vision training for concomitant strabismus patients after surgery.Methods100 cases of concomitant strabismu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ain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After surgery, patients in training group were treated by using synoptophore. no training for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Binocular vision function was examined before surgery, 3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12 months eye position orthophoria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3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recovery rate of binocular vision of patients in train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ssion rate of eye position of patients in training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Binocular vision training for comitant strabismus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as helpful for recovery of binocular vision and reducing eye rollback ra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 Binocular vision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R777.4+<1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4-0049-021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24-0049-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4-0049-02

*通讯作者:E-mail:HF2008@21cn.com

猜你喜欢

共同性眼位训练组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运动可延缓衰老
6.82实用眼位攻略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