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芝麻素芝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2014-05-18王凤云裴桂英
王凤云,裴桂英
(1.驻马店市开发区关王庙乡政府,河南 驻马店 463000;2.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河南 周口 466632)
高芝麻素芝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王凤云1,裴桂英2
(1.驻马店市开发区关王庙乡政府,河南 驻马店 463000;2.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河南 周口 466632)
通过对种植郑芝98N09、晋芝1号、晋芝2号、丰城白芝麻、密荚霸王鞭、冀157、皖芝1号、豫芝4号等8个高芝麻素芝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郑芝98N09、皖芝1号、豫芝4号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分别为136.1 kg/667 m2,123.7 kg/667 m2和122.8 kg/667 m2,适宜在黄淮区域种植;产量最低的是密荚霸王鞭,仅59.8 kg/667 m2,其次是丰城白芝麻,产量为78.5 kg/667 m2,田间抗性较差且不整齐,不适宜在该区种植,而晋芝1号、晋芝2号和冀157则表现一般。
高芝麻素;芝麻;生态适应性
芝麻素(sesamin),异名脂麻素、芝麻脂素、芝麻明、增效敏。芝麻籽含约0.3%~0.5%芝麻素,其药理作用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血脂、保护肝脏、降低血压、抗癌、调节免疫力、使头发黑亮等,并对仙台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保健,对食品的要求层次也就越来越高。本文旨在探讨收集的高芝麻素品种在河南省黄淮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生产优质芝麻提供参考,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共8个:①郑芝98N09;②晋芝1号;③晋芝2号;④丰城白芝麻;⑤密荚霸王鞭;⑥冀157;⑦皖芝1号;⑧豫芝4号。以上品种均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提供。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农科所试验地,小区排列为随机区组,设3次重复,小区长4 m,宽3.2 m,8行区,小区面积12.8 m2,四周设保护行2 m,种植密度1.0万~1.2万株/667 m2,成熟后收获进行全区计产。
3 试验地及管理概况
3.1 播种情况
6月4日播种,6月13日齐苗,等行距40 cm,株距15~18 cm,密度10 000株/667 m2。
3.2 试验地周边环境状况
东:试验地围墙;西:棉花试验地;南:仓库;北:玉米试验地。
3.3 防病治虫及肥水管理
6月10日,撒麦麸防治地老虎,6月21日喷施功夫喷雾防治地老虎。
6月14日第一次疏苗,6月21日第二次疏苗,7月 5日定苗。
6月14日人工锄地一次,7月9日施肥 (云天化复合肥N—P2O5—K2O32—5—8),15 kg/667 m2。
6月24日浇水,7月10日浇水,芝麻生长健壮,长势均匀。
3.4 气象因子对芝麻的影响
前期:芝麻播种后,基本无有效降水,前期降水少,蹲苗效果好。5月25日降特大暴雨且伴有大风,但排灌设施好,没有发生渍害。
中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天气干旱,分别于6月24日、7月10日浇水,保证了芝麻生长健壮,长势均匀。
后期:雨水相对偏少,晴天较多,促进了芝麻的结蒴及灌浆,8月9日大雨伴大风,大部分芝麻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倒伏倒折。
总之,2013年度的天气状况对芝麻是有利的,属增产年份。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育性状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品种在该区的出苗期没有差别,密荚霸王鞭开花早、成熟早,其他品种成熟期均在9月5日左右。从生育期来看,密荚霸王鞭为77 d,表现为特早熟。
4.2 产量统计
从表2来看,产量水平位居前三位的,第一位为郑芝98N09,产量达136.1 kg/667 m2;第二位为皖芝1号,产量 123.7 kg/667 m2;第三位为豫芝 4号,产量为122.8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是密荚霸王鞭,仅有59.8 kg/667 m2,其次是丰城白芝麻,产量为78.5 kg/667 m2。4.3 农艺经济性状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单株蒴数除处理④和⑤外,其他品种都达100个以上,单株蒴粒数及千粒重以处理⑧最多,分别为86.6粒和2.8 g,其次为处理①,分别为85.4粒和2.7 g。
表1 不同高芝麻素品种的生育性状调查表
表2 不同高芝麻素品种的产量统计表
表3 不同高芝麻素品种的农艺经济性状表
表4 不同高芝麻素品种的不同部位干重差异表
综上所述,结合田间观察来看密荚霸王鞭,生育期太短、开花早、株高低,并且表现为分枝型、抗旱性、耐渍性稍差,丰城白芝麻虽然抗倒性、抗病性好,叶色浅绿,但是单株蒴数太少,仅有69.2个,产量水平又偏低,所以密荚霸王鞭和丰城白芝麻均不适宜在该区种植。
表5 不同高芝麻素品种的抗性调查表
4.4 不同部位干重差异调查
因芝麻成熟后期叶片大部分已脱落,所以叶片干重无法称量。从10株芝麻的粒重上来看,以处理①最多,为0.32 kg,其次是处理⑦,为0.238 kg,而处理②、③、④的10株粒重均低于0.2 kg。详见表4。
4.5 抗性调查
从田间观察并结合表5来看,处理④抗病性、抗倒性最好,叶片较细偏薄,叶色偏淡绿,处理③、⑤、⑥抗病性、抗倒性较差,后两者还呈多分枝型,田间表现极不整齐。
5 结论
郑芝98N09、皖芝1号、豫芝4号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黄淮区域种植,密荚霸王鞭和丰城白芝麻产量水平太低,不适合在该区种植,而晋芝1号、晋芝2号和冀157则表现一般。
1005-2690(2014)06-0038-03
S565.3
B
20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