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助推航空港区腾飞
——访省公司党组成员、郑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张中青

2014-05-17ArticlePictures张玉芹

河南电力 2014年5期
关键词:航空港郑州供电

文 Article / 图 Pictures_刘 冰 张玉芹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是全国首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其发展规划于2013年3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时间仅仅过去一年,郑州航空港区就已创造河南奇迹: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占全球1/8,货邮运输量位居中部六省之首,一个服务内陆、联通世界的现代化国际空港正在茁壮成长。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都市建设,都与电力息息相关,需要充足可靠的电能提供坚强支撑。针对服务航空港区发展,《河南电业》专访了省公司党组成员、郑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张中青。

《河南电业》:张总,您好。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发展,为河南经济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包括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出口贸易等。对郑州供电公司而言,航空港区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张中青: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年~2025年)》所确定的战略定位,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区内工业化和城镇化将高速发展,航空物流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产品生产等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其能源消耗量也将不断攀升。短期来看,这无疑给郑州公司开拓售电市场、改善售电结构带来更大潜力与活力;长远来看,为郑州航空港区建立“节能、低碳、清洁、环保”现代电力资源保障体系的过程,给了郑州公司探索电网发展新模式的机遇,同时在各项工作的实践中,可以使员工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统筹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公司管理理念、服务模式、机制体制得到更新与优化。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对区内电网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州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与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理顺服务体制、建立政企高效协同机制等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这些都没有统一成熟的模式可供学习借鉴,需要我们以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为航空港区建设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与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

《河南电业》: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郑州供电公司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航空港区电力的充足可靠供应?

张中青:有一项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郑州航空港区用电负荷已从2010年的3万千瓦迅速攀升至2013年的28万千瓦。这就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态度,高度重视航空港区的电力可靠供应。首先,坚持规划引领。2013年年底,郑州公司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编制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力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到2040年,郑州航空港区负荷将达到860万千瓦,将建设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21座、110千伏变电站75座,形成双环网结构,以保证航空港充足的电力供应。其次,加快构建坚强的网架结构。“十二五”以来,郑州公司高度重视郑州航空港区的电网建设问题,目前已在郑州航空港区累计投资超过4亿元,建设了220千伏翱翔变电站、110千伏康贵变电站、110千伏姜庄变电站,并为机场二期工程、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及时、有力的电力保障,有效满足了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用电需求。再次,通过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保证电能的可靠供给。郑州公司将统筹兼顾航空港区内各级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以及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状态监测平台的智能化规划,考虑各环节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实现电网的全面监控、灵活控制和便捷运维,实现港区供电质量、可靠性及节能降损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河南电业》:郑州航空港区将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郑州供电公司在为航空港区提供清洁、绿色的电能供应方面有什么计划和举措?

张中青:以电力为中心,打造最先进的用能新模式,是航空港高端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能源、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航空港实行严格的禁煤政策,区内不允许新建燃煤电厂和单纯发电燃气电厂。因此,要为航空港区提供清洁、绿色的电能供应,需要从引进区外电能与消化区内清洁新能源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以承接特高压为契机,引进区外电能。未来,航空港所需80%电能从区外通过电网输入,其中主要通过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引入新疆电能。郑州公司将全力打造与国家特高压网架、省级骨干网架协调发展、紧密衔接、高效融合的市级输配网架结构,以适应电能大规模输入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电能替代”战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按照规划,航空港区分布式天然气电站、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总容量将达到200万千瓦。郑州公司将全面研究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对航空港试验区电网网络结构、负荷水平以及线路功率输送能力与稳定性水平产生的影响,为大规模清洁能源的接入提供技术指导,并严格执行新能源并网服务的流程和手续,严格落实国家政策,为新能源用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以求更好地实现清洁能源能用、尽用的目标,充分发挥清洁高效发展的示范效应。

《河南电业》:郑州航空港区提出了建设智慧的现代航空都市的构想,郑州供电公司会采取哪些方式促进智能电网建设与智慧城市发展的互相促进、相互融合?

张中青:智慧城市与智能电网不仅具有面向未来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共性技术特点,还有惠及民生、提升幸福指数、“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本质特征。郑州公司将以体系化的建设理念稳步推进电网各环节智能化建设,紧密跟踪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重点推广关键技术和装备在相关环节的应用。首先,通过电力一次骨干网架建设、分布式能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终端等项目的建设与应用,使用户同时拥有电力能源供应商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能够灵活转换发用电关系,构建互动服务体系,显著提高航空港区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其次,通过智能电网与物联网、互联网等的深度融合,构成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实现能源供应、信息通信、家政医疗、物流交通、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各方面公共服务的集成化。再次,通过智能电网在电力需求侧支撑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的发展,对绿色消费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郑州公司将按照适度超前的方针建设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充换电站的建设,助力港区内部公交车辆和市政环卫邮政用车实现100%电动化和燃气化目标。

《河南电业》:郑州航空港区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而供电服务是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组成部分。郑州公司在供电服务方面有哪些特色工作?

张中青:为做好郑州航空港区的供电服务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郑州公司创新“一对一”服务模式,以“一区一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为指导,与UPS、俄罗斯空桥、国泰、阿里巴巴、南航等重要客户,城际铁路、机场二期扩建等重点项目进行全方位对接,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港区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收益”。特别是在富士康落户郑州的过程中,郑州公司实行“信息收集—过程实施—客户评价—持续改进”服务流程,进行适度超前的全程管控模式,创造并不断刷新着供电服务的“郑州速度”。

下一步,郑州供电公司计划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郑州航空港区专属的供电服务中心,统一受理港区业扩报装、事故报修工作,实现供电服务的统一管理,及时掌握用户发展动向,为进驻客户提供“一站式”供电服务。同时,我们还将依托“三集五大”建设成果,在加快构建“五位一体”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与郑州航空港区定位相适应、与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相协调的供电服务机制体制,大胆尝试应用新的服务理念、模式与方法,将郑州航空港区打造成为优质供电服务的示范区。

猜你喜欢

航空港郑州供电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战洪魔保供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梦启郑州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山西直供电折戟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