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泄露事件由谁负责?
2014-05-16刘俊海
刘俊海
在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中,携程无疑未对消费者信用卡信息的安全保障尽到义务,同时也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
3月22日,携程被曝存在安全漏洞,致使部分用户信用卡信息被泄露。
在本次事件当中,携程无疑未对消费者信用卡信息的安全保障尽到义务,同时也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这两点均具有比较清晰的法律依据。接下来携程一方面应该做好对消费者的致歉补偿工作——哪怕恶意侵害消费者隐私的责任来自第三方,也应当先向消费者主动承担责任,事后再向第三方追偿。另一方面,携程则应该查漏补缺,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避免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再次被泄露。
除此之外,我个人建议在这次事件中涉及到信用卡信息被泄露的用户,最好赶紧销户,以免蒙受进一步的损失。
尽管携程用户在这次信息泄露的事件当中并未造成实际的金钱损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为有的情况下泄露的信息会比你想象的更多,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等隐私信息可能都泄露出去了;有的情况泄露的信息则较少,只是一个手机号码。信息泄露的情况不同,所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
而这些潜在后果究竟应该由谁来买单,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主要看事件发生原因和企业之间存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则应该由企业负责。如果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企业则不需要为此负责任。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当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几年来互联网企业泄露用户隐私事件频频发生,这暴露出国内互联网企业在管理上的诸多弊端。就像携程这次发生的事件,就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企业内部的网络管理人员水平和内部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而由于侵权成本不高,部分企业并不重视消费者隐私的保护,软件投入得不够,管理制度也不严格,想让这样的情况得以改善就得对症下药。
首先,企业自身必须完善消费者隐私保护的软件开发等企业管理技术和制度。这是目前改善消费者隐私安全保障现状的关键之一。
其次,行政主管机关应当加强监管。特别是工信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都要配合工作,联动管理。例如可以建立一个黑名单、排行榜,告诉消费者哪些订票机构、旅游机构、中介机构泄露隐私的情况多、比较严重;而哪些机构不多甚至没有。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消费者本身应该慎重对待自己的各种隐私,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因为中间环节越多,隐私泄露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消费者的隐私信息保障仍然存在安全漏洞。毕竟人总要坐飞机、住酒店,住酒店就需要身份证扫描,而酒店将客户的隐私信息卖给第三方,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大的品牌、企业,一些在消费者中间好评率高、对消费者隐私安全保障较严、对于技术研发投入更大、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一旦消费者自身的隐私信息遭到泄露之后,则应该处理好善后工作,立即更换卡号、电话号码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互联网用户在注册过程中所出现的免责条款。免责条款能否起到免责的法律效用,关键要看是不是属于霸王条款。根据《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则该条款无效。用户如果在注册过程中同意了以上霸王条款,并不影响在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
总而言之,想要使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得到切实的安全保障,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建立、行政主管机关加强市场监管,消费者则应当擦亮审视眼睛,做好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