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崛起的背后
——济源供电公司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侧记

2014-05-16李建国杨战营

河南电力 2014年3期
关键词:济源台区用电

_李建国 杨战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化集群收入达189亿元;农业产销一体化格局逐步确立,龙头企业49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创下22.3万吨的历史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增长12%……

刚刚过去的2013年,以小区域工业经济闻名的豫西北济源市,用一连串喜人的数据,演绎了农业发展的多姿多彩,迈出了新一轮“绿色”经济强势崛起的铿锵步履。绿色崛起的背后,凝结着供电员工的辛勤汗水和默默付出,诚如该市农业部门负责人所言:“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优质可靠的电能是动车组,更是加速器。”

“围绕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布局,我们确立精品服务、特色服务理念,煅造硬功、做实内功、用好真功,尽心尽力为农业经济腾飞注入源动力。”2月17日,谈及农业发展电力保障工作,济源供电公司总经理张明亮说。

煅造硬功:精强筋骨挺脊梁

2013年10月9日,经过3个多月协同攻坚、连续奋战,承留、思礼、梨林、五龙口四镇新建9条10千伏线路密集投运,济源市东、西区新建五大板块绿色农业项目电力保障提前到位,为区域性新型农业腾飞插上了动力之翼。

济源是新兴工业旅游城市,人口少、山区多、农村面积大,农业发展空间广阔。2011年,济源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统筹“三化”协调发展中,该市更加突出农业基础地位,确立传统与特色并重的产销一体化理念,相继规划建设了东部传统农业、南部苗圃花卉观光农业、西部绿色有机农业、北部生态农业四大新型现代农业基地,并辐射到周边深山区域,推动农业经济集群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烟草产业集聚等现代农业园区纷纷建立,电力需求旺盛。

济源供电公司把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用电需求,摆在履行企业责任、服务社会民生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济源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农网改造升级契机,强筋壮骨、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经济合理”的原则,从电网现状、台区布局、电力负荷、长远发展等方面,评估论证农业发展用电需求,强力推进农配网建设,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94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5条,新建和改造用电台区288个,新增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有效解决农网与主电网联系薄弱、部分区域用电“卡脖子”等难题,为农业经济发展挺直了脊梁。

“‘喝上’这茬水,小麦就可以放心越冬了。自打机井通电后,俺再也不为天气干旱犯愁了。”1月12日,正用机井浇地的轵城镇居民卫军生对今年的粮食收成充满信心。针对济源地区“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该公司紧扣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规划,立足“为民惠民”原则和“统筹布局、典型设计、优先实施”的理念,去年加快完成280个机井通电工程,近4万亩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稳收”。目前,投资600万元的新一轮机井通电项目已摆上日程,今年将又有1.5万亩耕地实现“望天收”到“保丰收”的质变。

“机井通电工程,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金招牌’,催生了良好商机。”梨林镇副镇长周晶说。刚进入2014年,该镇又有9000亩土地集中流转,用作中药材种植,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的步伐,也为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群发展增加了“硬实力”。

做实内功:精益求精提效能

2月16日,轵城镇万亩古轵生态园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温室大棚内芳香四溢的花草,小心翼翼地装上一辆辆排队等候的卡车,然后发往全国各地。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荒草丛生的沙滩盐碱地。

“没有优质可靠的电能,我们的产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园区负责人史建军告诉笔者,从建园之初,供电公司就提前规划、及早介入,确保园区临时用电和后续用电需求。针对花卉需恒温生长、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济源公司高标准建设了变压器台区,并按照优质工程标准,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园区供电设施科学设计、精心安装,确保安全、优质、可靠。2013年,根据园区扩产规模,对周边供电线路作了升级改造,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农业经济发展中,电力越来越成为最根本的要素之一。真正做到供好电、服好务,前提就必须做实内功、提升电力保障水平。该公司在加快推进农网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用电需求,从降低运行风险、增强供电能力着手,精益化开展农配网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针对危险点、风险点,逐项建立管控措施。仅去年以来,就检修维护变压器546台,消除安全风险677处,完善管控预案96个,全力畅通电力通道。在台区标准化综合治理中,对涉及农业产业发展的台区优先安排,先后完成400多个台区治理目标。

同时,针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增多的现状,超前谋划、提前运作、跟踪办理,做到哪里有项目建设哪里就有电力保障,提前把电力线路和供电台区建到田间地头、送进园区基地,先后为四大农业基地、129家新增和扩建农产品企业提供了电力保证,也促进了济世药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用好真功:精致服务当尖兵

“当前,正是大棚蔬菜销售的黄金期,保电方面丝毫不能大意,必须下大力气、用好真功。”在济源北部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克井镇蔬菜生态示范园,正在认真检查用电设施的农电工赵卫星告诉笔者。

粮食、蔬菜、花卉、烟草是济源市农业集群化发展的主打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关注“命根子”“钱袋子”,服务好“粮仓子”“菜篮子”“花瓶子”“金叶子”,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既是责任、也是使命。立足“精致服务、高效服务”理念,济源公司在开展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细分客户类别,对传统农业做好田间用电管理;对特色农业做好跟踪保障,推出片区经理制、日常排查制、定点服务制,实行服务网络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周开展两次随访,每月排查一次用电隐患,并经常性开展供电服务意见活动,根据客户多元化需求,改进和完善服务手段,优化服务举措。针对部分产业用电情况较为特殊、对电力依赖高的农业产业基地,该公司还专门制定应急预案,指导用户完善相关措施,并定期检查试验用户临时发电设备,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2013年8月2日和11日,特大暴风雨两次袭击济源,瞬间风力达到10级,受损线路94条,倒杆断线374处。该公司均在第一时间出击,冒高温、战酷暑,及时完成122个涉及农业产业发展的故障点修复工作,将停电损失降到了最低。“日常服务站排头、关键时刻当尖兵”,这是客户感谢信中的由衷评价。

“服务农业发展、促进‘绿色’崛起,是公司履行央企责任的生动实践,是树立社会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电网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共赢的广阔平台。”张明亮说。去年以来,该公司供电服务群众满意度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先后12次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同时也有效拉动了电量增长。受农业经济拉动,2013年,该公司农村售电量达8.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1%,成为全局性增供扩销工作中的一个新亮点。

1.开展运维检修,服务农业产业基地发展

2.在田间地头开展亲情服务

猜你喜欢

济源台区用电
用电安全
济源体彩实体店全城“选美”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用电安全要注意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降低台区实时线损整治工作方法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三合一集中器作为台区线损考核表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