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复出:为改革开放杀出血路
2014-05-15南晨
南晨
1953年至1962年,习仲勋(1913-2002,陕西富平人)任国务院秘书长和副总理,一向对工作要求极为严格的周恩来总理,对习仲勋的工作甚为满意。但是,因为《刘志丹》小说案,受到冲击的习仲勋从此被审查、关押,前后长达16年之久。
1977年年底,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部长。1978年年初,习仲勋委托夫人齐心到中组部找胡耀邦申诉。胡耀邦当时身兼数职,工作非常繁忙。但当他听说齐心来访时,立即专门听取了齐心的意见,询问了习仲勋在洛阳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并当即表示,凡是冤假错案都要实事求是地坚决平反昭雪,不论谁说的,谁定的。习仲勋同志的案子当然也不例外。而叶剑英则是坚决支持习仲勋出来工作。
2月24日至3月8日,习仲勋作为特邀委员出席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期间,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关键作用的叶剑英见到习仲勋,不禁愣住了:仲勋同志,你备受磨难,身体竟还这么好?
这次会议一致选举邓小平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习仲勋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与此同时,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也在北京举行,习仲勋列席会议。
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韦国清身兼数职,已经调到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时还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他在北京政务、军务繁忙,广东的工作实在是无暇兼顾。而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广东问题比较复杂,还有大量的冤假错案没有平反。因此,叶剑英考虑,准备派习仲勋这位资格老、级别高、从政经验丰富的干部坐镇广州,主持广东省的日常工作。
1978年3月,叶剑英与华国锋、邓小平交换意见后,中央决定派习仲勋南下广东,出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
遏制“偷渡外逃”,标本兼治成效大
1978年4月,已是65岁的习仲勋仅带着女儿齐桥桥踏进了广州珠江江滨的合群路大院——中共广东省委。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费交给广东省委办公厅的党组织。中央派习仲勋这样一位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长达10年的重量级干部来坐镇广东,用意极为深远。其安排立刻引起中外媒体的猜测,也让广东人面上有光,当时广州的街谈巷议也颇为有趣:哗!好“大粒”!(广州人对大人物的谐称)广东有得发达啦。
时逢中共广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一个直白的亮相,习仲勋给在场的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方的水土养育了我大半辈子,现在到了广东,要靠南方水土养育我的下半辈子。”一席话,表明了他誓与广东人民共同奋斗的决心。
当时“文革”浩劫刚过,广东物品奇缺,农业凋敝,工商不振,冤假错案成堆,每年偷渡逃港者数以万计。在广东省党史研究室助理巡视员、《习仲勋主政广东》的执笔人之一卢荻看来,习仲勋上任初始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就是边境汹涌的偷渡逃港潮。
事态的猛烈和严重程度,是现在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当时,广东省偷渡外逃人数在高峰时期能达到每月两三万人。在全国上下正由乱转治、一派经济复苏景象之际,广东省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件,对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
1978年7月,上任三个月后,习仲勋即前往外逃最严重的宝安视察。在收容站里,习仲勋问一个外逃的人:“社会主义那么好,我们自己当家做主人,你们为什么要跑到香港那边给人当奴仆,受人剥削?”对方老实回答说:“我们穷,分配很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
在沙头角中英街,习仲勋看到,香港那边很繁荣,内地却破破烂烂。曾担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后来的一番话印证了当时现实:“虽然我们的舆论整天宣传社会主义是‘天堂,资本主义是‘地狱,但是存在决定意识,老百姓看到在困难时期港澳同胞回来探亲穿得漂漂亮亮,还把一筐一筐的东西带回来,就不信。很多人趁刮风下雨的晚上,就往香港、澳门逃,冒着生命危险冲过去,非要往‘地狱里闯一闯,非去‘水深火热中泡一泡。”
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虽然远高于广东全省农民人均收入77.4元,却与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13000元港币差之百倍。
官方统计表明,从1952年至1977年,仅宝安有偷渡外逃行为的就达62305人,其中逃出去40598人,占全县总人口近两成。有的公社,比如大鹏公社有三个村庄共34户117人全部逃光。
琚立铭时任广东省委办公厅机要秘书,后来担任省委副秘书长,记录了不少习仲勋在广东主政时的活动。琚立铭认为,在宝安的这次考察对习仲勋的触动非常大,此后他为解决偷渡外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认为防范外逃要标本兼治,‘标是采取反偷渡外逃的专项斗争,这能一时奏效;‘本是要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能稳定人心,有效刹住偷渡外逃风。”
此前1977年11月,广东省委已将此作为重大恶性政治事件,向正在广州视察的邓小平汇报。当时《南方日报》副总编张汉青回忆,反偷渡因为被当作敌我矛盾,“偷渡的人被叫作偷渡犯”。内部会议上,就逃港是政治原因还是经济原因存在争论,是习仲勋改变了以往的看法,他认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差,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能把他们叫偷渡犯呢?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能把他们当作敌人。不能只是抓人,要把我们内地建设好,让他们跑来我们这边才好。”张汉青认为,这一转变促成了认清、解决偷渡问题的正确途径。
同时,广东省和港澳工委反复做工作,希望“港英当局改变此前所谓‘人道做法”。从1980年秋开始,港府实施新措施,偷渡者到香港一律不发身份证,不准在香港居留,全部遣返内地。香港雇主雇用偷渡客者,罚款5万元(港币),坐牢1年。措施公布后,11月份广东偷渡外逃人员仅近百人。endprint
习仲勋意识到,堵禁之外,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是长久之道。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广东省委提出设立特区的设想,并经中央批准同意。
1980年8月,特区条例公布后,当年曾参与筹建特区的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发现:“最令人感到高兴和意外的是,最困扰着深圳——其实也是最困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偷渡外逃现象,突然消失了!确确实实,那成千上万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树林中准备外逃的人群是完全消失了!”
平反冤假错案,主动替别人承担责任
1978年12月,习仲勋被中央正式任命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当时的广东,历次政治运动使得其面临着和全国一样的现实,大量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习仲勋以及随后到广东上任的杨尚昆被寄予厚望:因为习、杨本身就曾是受害者,同时据广东省原副省长杨立所认为,“叶剑英表示,派出他们这两位资格老、吨位重的曾任中央重要职务的干部到广东,就是因为广东问题复杂,他两个可以压得住阵”。
平反期间习仲勋下了极大的决心。有一次,古大存(“反地方主义”受害者,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夫人曾史文问习仲勋:“有人说你为‘地方主义翻案,你知不知道?”习仲勋回答:“知道,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我被挤出广东;另一种可能是把为‘地方主义等平反活动搞成。”
习仲勋按照中央的指示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依靠省纪委进行复查,对这些冤假错案大刀阔斧地逐一加以解决。其中,华侨、归侨和侨眷侨属因为有“海外关系”,在“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1979年3月,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为他们平反昭雪。历史的吊诡在于,此后在广东的改革开放中,正是这些有“海外关系”者引来巨额外资。
平反冤假错案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很重要一环。习仲勋来到广东以后,除了积极落实老干部、知识分子、华侨等各方面政策,还重点抓了为“李一哲反革命集团”平反事情。
1974年,李正天、陈一阳、王希哲、郭鸿志以“李一哲”的署名在广州闹市区张贴了题为《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献给毛主席与四届人大》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长达2.6万字,从头至尾共67张白报纸,严厉抨击了当时不完善的民主与法制,后被当作特一号案件侦破,经过调查,发现是广州市第13中学的李正天、陈一阳、王希哲和广东电视台的郭鸿志、李秀芳一起搞的。在当时的思想条件下,当时的省委班子认为它批评毛泽东,批评无产阶级专政,批评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制,是反动大字报,于是发动全省百万人进行批判。之后1977年12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开宣布“李一哲”是反革命集团,“李一哲”案件由“反动大字报”上升到“反革命大字报”,李正天、陈一阳、王希哲分别被判了有期徒刑,投进监狱。郭鸿志、李秀芳等一批与“李一哲”有牵连的干部和青年,也受到隔离审查和内部批判。
习仲勋一来广东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从1978年的八九月开始,省委曾数次研究“李一哲”案件问题,并数次报告党中央。1978年12月29日,省委常委又一次讨论此案,一致认为“李一哲”不是反革命集团,他们的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是反动大字报,应予平反。经省委决定,12月30日,把李正天、陈一阳、王希哲等人从监狱释放出来,安排他们住在省委组织部东湖招待所,派专人照顾他们的生活。习仲勋白天要开会看文件,没有时间,晚上就抽出时间找他们谈话。
当时负责记录谈话内容的琚立铭还记得,每晚谈话结束后,习仲勋对他说:“小琚同志,你辛苦些,今晚把谈话内容整理出来,明天在常委会上讨论。”就这样,琚立铭每晚连夜整理,一个月整整瘦了12斤,谈话内容就整理了30多万字。习仲勋对李正天、陈一阳、王希哲等人说:开始定你们“反动大字报”,后来又定“反革命集团”,你们如何发火,怎么讲都可以,因为我们搞错了。我不只是对现在的省委负责,还要对上届的省委负责,因这是历史上发生的、发展起来的,事情虽然不是出在我手里,我也要承担责任。最后,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总算为“李一哲反革命集团”平了反。
除“李一哲”案外,“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彭湃家属惨遭迫害案”和“海南儋县血案”等冤假错案,都是在习仲勋的直接关心下处理和昭雪的。这一切都大大地调动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为广东要权,争取尚方宝剑
1987年,已回中央工作的习仲勋视察广东,忆起当初南下时感慨万千,“我再次出来工作就来到了祖国的南大门广东,觉得任务很重,心里不踏实”。“心里不踏实”,是因为他当时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稳定局势,又要狠抓工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更要筹划广东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创办特区。
琚立铭回忆,“习仲勋来广东以后很拼命。中午不休息,晚上经常是凌晨一点才睡,要是打个盹的话,就到凌晨三点才睡,早上五六点又起床工作。上卫生间的时候,都在批阅文件处理问题。他说,现在我要用一天的时间,干两天的工作,把损失的时间弥补过来。他在广东不到三年时间里,干的可能是平常人六年的活”。
上任之初的宝安考察,使习仲勋感受到搞活地方经济的唯一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卢荻认为,若非习仲勋,很难说有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走一步。
1978年11月上旬,习仲勋赴京参加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习仲勋建议中央:鉴于广东与港澳来往密切,希望中央能允许广东在香港设立一个办事处,加强调查研究,与港澳厂商建立直接的联系;凡是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方面的经济业务,授权广东处理,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和手续。习仲勋的发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些实际上成为后来广东要求中央放权,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先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