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悟———凸显材料教学价值

2014-05-15唐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4期
关键词:康有为文字历史

唐红

历史学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史实的认知,第二个层次是对第一个层次所认定的史实的理解和诠释。历史学这一特点决定历史教学中,材料教学必不可少。近年江苏高考要求和高考试卷的特点要求教师应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能力型”转变。要求培养学生提取、解读、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都运用了材料教学。两位老师课堂容量相当,教学思路大致相同,但教学效果却有着明显差别。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一、材料要有“参”的价值———典型

在介绍“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的背景”这部分内容时,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甲使用了大段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比较繁琐。究其原因,甲教师在材料运用中呈现两个问题:其一是教学中材料运用不够精简,如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同一问题,但教师甲却两者都用,有罗列材料之嫌。其二是对材料展示后设计的问题没有切实的结合材料和主题内容,有点浮于表面,没有点中要害,关注重难点。

而老师乙使用两则图片,反映了“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让人感觉轻松、利落。两幅图片充分展示了近代的时代特征,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通过两个材料的处理我们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运用材料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文字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生涩难以理解的材料运用于上课,学生读不懂,也难以发挥其功效。即使是简单的文字材料运用于课堂,也要精炼、直观。降低重要历史概念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材料选用一定要典型。

1.趣味性。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最多的往往是文字材料,而文字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生涩难以理解的材料运用于课上,学生读不懂,也难以发挥其功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文言文中的个别生僻字加以释义,或者选择一些史料故事等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使材料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使学生感悟。使历史课堂鲜活,有深度。

2.多样性。实实在在、生动有趣的材料可以激活历史,更有助于学生感悟历史。单一的文字材料往往不能满足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除文字材料以外,图片、表格甚至是音频视频都可以作为特定的史料。数据表述转换成图形图表,促进学生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能力;漫画等方式的出现,使历史课堂更具有鲜明个性,更能激发学生思维。

3.针对性。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历史材料更是繁多。历史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罗列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取材料必须依据课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揭示教学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感悟历史。结合材料设问时,要紧扣重点,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使历史学科趣味性和深度相互撞击,促进学生思维火花迸发。

二、材料要有“悟”的可能———理解

1.取材释疑。讲解“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这一内容时,两位老师都选用了材料。教师甲引用了康有为的:“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于光绪十七年刊行,他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东汉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有利地打击了守旧派“恪守祖训”的思想。

该设计通过材料展示了康有为的核心思想和宣传其思想的方式和特点。加深对教材中康有为思想特点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该思想特点。教师甲的两段材料梯状展示,通过材料分析抽丝剥茧,设问逐层深入,康有为思想特点以及该特点产生的原因的呈现水到渠成。

教师乙引用的材料是:“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教师乙运用的材料抽象,这一段反映康有为思想特点的话艰涩难懂,学生很难心领神会。教学中我们使用材料教学要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艰深难懂的概念、理论,选择材料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使课堂活跃,有助于学生自己感悟历史。使用材料慎思审问,用之得当。对于所用材料要深入浅出,降低核心知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

2.因材感悟。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呢?两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甲运用谭嗣同的话显示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死得其所”的悲壮,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国民的无知的围观反映了思想的滞后,使学生感悟到:光变革制度无法改变中国,促使国人觉醒成为第一要务。使历史课堂生动鲜活,更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从精心挑选(选材)到扣人心弦(分析),再到惊心动魄(提升)。只有这样,材料教学才能够真正彰显其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康有为文字历史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新历史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