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刍议
2014-05-15王波平
王波平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也是全体教师应尊奉的职业操守。师者,人之楷模也。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形象历来是社会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师表形象诚如《诗经·小雅·车辖》中诗句一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仰”一词由此诞生。孔子以身作则,创下万世师表,陶行知求真,堪为一代师表,为人师表成为教师永恒尊奉的圭臬,师表形象一直显得那样伟岸而高大。教师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园的播种者和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师者演绎真挚人生,谱写奉献之歌。其间,为人师表形象的确立,离不开两种核心元素:责任与品位,责任是为人师表的内在灵魂,品位是为人师表的外在气质。责任源于爱心,品位树立形象;责任练就师魂,品位铸就师表;责任承载品位,品位折射责任。
一、为人师表的内涵:责任
第一,责任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忠诚、敬业、勤学、创新、修养”十字是2009年刘延东同志在四川会见优秀教师代表时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将“忠诚”列于首位,要义可见,忠诚源于真情,源于真信,源于真心,源于对教师育人使命的真正认同。忠诚既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期许,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认同。首先,忠诚是社会对广大教师的职业期许。忠诚教育事业,源于文明传承的责任,源于教书育人的使命。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是人生理想、社会价值观与精神世界构建的主要驱动力,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道德传承、文化袭承、历史传承主要靠教育来实现。教育需要忠诚,忠诚孕育教育。没有忠诚,就没有教育。“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甘为人梯,安守清贫,扎根山乡,成为中国教育的脊梁,永恒的师魂擎起时代的标杆,纯粹的师者引领社会的心灵,高尚的师德铸就教育的基石。其次,忠诚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真正认同。“忠诚”不是附庸风雅的口号,甚至也不只是一般的道德表现,而是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坚贞不渝、甚至奉献一切的信念和追求。像孟二冬一样坚守,默默奉献,传承不朽精神;如谭千秋一般挺立,傲然不倒,铸造民族脊梁。
第二,责任源于对教学工作的敬业。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教师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教书育人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胡安梅,新时期教师爱岗敬业的楷模,平凡中见伟大,普通中见崇高,以付出为快乐,以奉献为天职。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深山红烛的魅力与风采,更深刻地丰富了爱岗敬业的内涵。
第三,责任源于对学生成长的关心。爱岗敬业是本分,关爱学生是天职。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一曲永不言悔的师魂之歌。因为有爱与责任,师魂便如山般的凝重,师表也如山般的气度不凡。爱在平凡处,爱在细微中。细微、细节、细致、细心,事无巨细,小点、小处、小事、小节,以小见大。“随风潜入夜”,用细节教育、影响学生;“润物细无声”,在细节中感染、激励学生。
责任是为人师表的首要师德。忠诚是责任的第一底色,唯有责任才能担当,只有忠诚才能有所作为,要忠诚教育,责任有为,须乐学、内省和慎独。首先,乐学是教师实现自我形象提升的首要途径,此乃第一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现与领悟中产生的愉悦,是一种“美”的享受。学习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勤奋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乐学是师者成就为人师表形象的基本准则。其次,内省是教师进行自我人格修养的最佳途径,此乃第二境。内省是指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这应成为师者的常态反思教育,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吾日三省吾身”(《论语·述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内省是一种美德,诚如此,才能达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的境界,内省是师者成就为人师表形象的核心价值。再次,慎独是教师进行师表确立的最高境界,此乃第三境。《中庸》中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慎独,凭高度自觉,依道德规范,尤戒“隐”与“微”,达到完美境界。教育无小事,教师重小节,这是师者确立为人师表形象的终极指标。
二、为人师表的外延:品位
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做有品位的教师。有品位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追求着激情,绽放着智慧。有品位,是教师的责任使然,也是教师的理想使然。品位决定教师个性,品位丰富教育情感,品位成就教育人生。
第一,品位决定教师个性。教师个性定型,教师品位形成,品位决定个性,个性彰显品位。有个性的教师通常是明智之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有愉悦感;是明理之师,相信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有成就感;是启明之师,鼓励学生,与学生活泼相处,让学生有幸福感。
第二,品位丰富教育情感。教师有品位,情感自然丰润。博爱、宽容和奉献是师表的名片,博爱是师表的精灵,宽容是师表的内核,奉献是师表的底色。“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信条,博爱赤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宽容有加;把生命之火、赤诚之心、真挚之爱,全部献给学生,奉献无限。博爱、宽容、奉献,是有品位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的一种涵养、一种气质和一种风度。一个有品位的教师,会获得职业与人生双重的幸福。
第三,品位成就教育人生。有品位的教师,努力践行教育人生,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成就教育人生,教师品位自高。教育人生需要活力,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教育人生需要理念。
品位是为人师表的显著标志。著名教育家邱学华说过:“品位,它是生活的本质和内涵。一个有品位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做人要做有品位的人,做教师要做有品位的教师,没有品位的教师,只能沦为‘教书匠,不可成为‘教育家。”教师的品位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他(她)用多才多艺闪亮学生的视野,用典雅的气质熏陶学生的审美,用热情洋溢丰富学生的心灵。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有品位的教师,为人师表蕴含着真善美,为人师表成为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也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有品位的教师,其师表形象标志的要义在于求真、崇善和向美。首先,求真。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正人正己。尤其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装腔作势,不弄虚作假,以自己正直诚实的品格来影响学生。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次,向善。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廉洁从教,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再次,崇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自己的举止不仅要礼貌,而且要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优美,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那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唯如此,为师者才最伟大、最崇高、最光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