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高考试题变化看教学评价的发展衍变
2014-05-15苏继红邵兰琴
苏继红+邵兰琴
杨小薇教授曾说:“重智轻德,是不仁的教育;重才轻人,是不智的教育;重绩轻业,是不美的教育!”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在力求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试题就是反映评价目标的主要载体,试题的变化也反映了评价思想、内容的变化。本文拟从黑龙江省1978年———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变革状况中总结评价体系的发展变化。
一、历史高考试题的纵向发展变化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发展衍变
通过对三个表格以及这三十几年高考试题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评价体系有如下变化:
1.评价载体由知识广度到知识深度的转变
从题型、题量角度分析:通过表1、表2可以总结出 1978年———1997年历史试卷至少是4种题型,每张试卷客观题(包括名词)是35———60道题,多数为45道题左右;主观题是3———5道题。通过表二、表三可以看出1998年开始是三种题型,后变为两种,题量也在逐渐减少,由40道左右客观题和5道左右主观题组成的试卷到2002年时固定为12道客观题、2———3道主观题。从这些数字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评价不再追求知识点多少的考查,即不再追求对知识广度的考查。
从试题内容角度分析:以新课程改革为界,旧课程是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而新课程是由25个历史专题组成的整体。因此试题内容就有很大不同,考试的面将由一个体系完备、无所不包的大通史浓缩成为一个个代表性高、概括性强的专题史。
2.评价目标由知识记忆到考查能力的转变
分析表1可以看出1978年———1988年,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中对评价作了明文规定。即:为了巩固教学,必须重视复习,进行必要的考查。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必要的历史事实和年月日、朝代名称和顺序等。1988年的历史教学大纲提出“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复习和考核。复习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考核要注意基础知识,注意培养能力”。这说明这一时期评价的目标已开始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能力。
但分析试题内容以及设问可以看出这一阶段考核还是以知识记忆为主,考查结论大多是封闭的,可从教科书上找到答案。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总结能力的试题每年最多只有两道题。
1992年,历史教学大纲加上“考核要注意思想性”。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1992年2月出版了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它要求考生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内在联系上,以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1995年又重新修订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对能力要求的考核,并对能力进行了分类,分类主要说明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试,而不是把能力要求截然分开,要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这四个类别统一为能力的整体要求。这说明历史评价已开始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分析表2、表3,可以看出1989———2013年题型、试题分数都有很大的变化。客观题题型减少,主观题中增加史料分析(材料解析题);单道试题分数变大。这说明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加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从分析1989年———2013年高考题也可证明这一结论。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试题答案不能直接从教材上找到,考生要将题干与所学内容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这就表明评价越来越注重考生归纳、比较和概括能力的考查。
3.评价结果由注重结论到注重过程的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但从分析1978年———2013年试题可知,2009年的新课程改革与之前的课程改革在评价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评分标准上,原来主观题主要采取“采分点”式评分,而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试题中增加了“新血液”,采取SOLO评价法进行评分。这说明评价体系已开始由原来注重评价结果向注重过程评价转变。在理念上,即是做到目标多元、方式多样,不仅要从量的方面衡量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从质的方面衡量学习结果,使评价既全面又合理。
在评价时按多个层次分别赋予不同的分数,据学生的思维层次来打分,教师不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不在乎学生的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接近,答了多少个字,而是通过答案分析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这样学生答案就可以被量化。这种评价方法就是SOLO分类评价,力求分析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注重对其思维过程的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更加注重过程评价。
上述对评价的表述,反映了历史学科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式。从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历史高考试题题型、设问、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评价”内容、方法、结果逐渐科学化,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显示出研究者对其理念认识的逐渐深化、全面、客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历史课程评价会渐入成熟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