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态消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评价

2014-05-15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权法指标体系消费

■ 倪 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生态消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评价

■ 倪 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根据国情,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将一级指标据其属性分解成具体的11个二级指标,并用可测量的69个三级指标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2000-2012年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在生态消费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生态消费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或改善。针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协调生态消费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

生态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

0 引言

发展生态消费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其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紧密结合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构建相对完善的生态消费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揭示我国生态消费的运行规律、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有效推动我国生态消费的发展提供舆论导向与决策依据,也期望能为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生态消费是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消费水平适度,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健康、绿色和低碳的消费,它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能以危害同代他人和下一代的消费权利为代价,是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消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依据生态消费的内涵和特征,其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层次指标体系,既能使我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可以应用统一的计量尺度计算出来,又能引导人们消费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内外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确定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子系统构成,即综合指标下包含四个一级指标。生态消费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是集目标、状态和过程于一体的动态发展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则体现了生态消费的不同类型与不同内容。然后将一级指标据其属性分解成具体的二级指标,并用可测量的三级指标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指标体系。为了较好地测度我国生态消费模式的发展状态,二级指标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生态消费的特征值;三级指标的选择必须既有代表性又便于测度。本文结合国家统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定量指标,遵循系统性、真实性、公平性、协调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筛选了69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价中国生态消费模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如下:可持续消费指标由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等14个三级指标构成。为突出经济发展在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中的重要性,本文选择了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项三级指标对之加以分析。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现有产业结构是培育生态消费的出发点,并会对生态消费的普及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选取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衡量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程度。社会和谐是生态消费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人口、科教、保障等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公平状况。其中,人口是影响生态消费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每万人口有大学生数、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来分别反映我国的人口规模、结构和素质。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城市化过程对促进就业、教育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故将城市化水平这一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生态消费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科教、文化环境,由此选用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等6项指标来反映国家对科研教育的重视程度。健全的社会保障有利于推动生态消费的发展,本文选择城镇登记失业率等3项指标来反映我国社会保障的健全程度,选择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等3项指标来衡量我国社会公平程度。生态消费的发展,需要可靠的资源能源供给,而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能源生产与消费还存在结构性矛盾,能源利用效率也较低,以上问题会阻碍生态消费的发展。所以,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立足于这些突出问题的表现形式与内在成因而做出甄别。本文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煤炭资源基础储量等14项指标来充实资源能源节约方面评价。在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消费活动影响下,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安全是生态消费发展的基本目标,结合我国生态问题涉及的方面与具体表现,本文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自然保护区个数等指标。我国消费领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费引致的污染物排放增量放缓而总量居高,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损失严重。生态消费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消费者的行动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有效制定与执行,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有助于提高生态消费发展水平。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选择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GDP比重表示资源环境政策实施的强度,选择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等指标来度量消费行为的环保程度。

1.2 权重的确定

为了促进评价指标的权重更合理地分配,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可以用于多对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熵权法先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再对所有指标进行加权,其评价结果主要依据客观资料,可从根本上解决人为赋权的各种弊病,克服过于主观的缺点,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对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问题,本文选取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步骤参见文后参考文献[1],再根据熵的可加性,利用下层层级指标的权值,按比例来确定对应的上层层级指标的权重数值[2]。

1.3 数据来源与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测算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历年(200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湿地资源调查的部分资料,个别指标项缺失的数据运用类推法或插值法进行了估算。在收集2000-2012年各项具体指标数据的基础上,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按照熵权法的计算步骤,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类指标的相应权重值如表1所示。

2 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及实证分析

将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值与各类指标权重值进行计算合成,得出2000-2012年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生态消费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对照我国生态消费发展的实际:从21世纪初起,我国就着手推进生态消费的形成和普及。在可持续消费方面,消费者致力于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的有机统一,全国呈现出民生改善、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人均 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逐年增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素质也不断提高,这对降低资源环境的消费压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为我国生态消费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人力和社会资本储备;生态文化对于生态消费具有驱动作用,我国着眼于文化推广和宣传教育,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稳定增长,并通过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基层创建,以及生态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开展,弘扬了文明、节约、低碳、循环的消费理念,培育和引导了生态消费。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新的成果,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不断增加,生态消费的科技支撑正在逐渐强化。在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方面,我国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探索和实践,自然保护区个数逐年提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烟(粉)尘排放量保持了下降的态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等都稳中趋好,这表明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保护程度在不断加强。

表1 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各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综合指标一级指标以及权重二级指标以及权重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资源能源节约指标0.19205节约集约利用0.49179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0.13439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0.115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0.18035城市用水普及率0.05152城市燃气普及率0.04763生态安全0.28058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自然保护区个数0.11933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0.0799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1765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22323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数量0.40093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指标0.15660环境友好0.71942 0.10337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GDP比重0.08148突发环境事件次数0.04706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0.15184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0.10831生活烟(粉)尘排放量0.14335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12199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0.0314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1342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0.07697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

表2 2000-2012年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一级指标及综合评定指标结果

但也应该看到,在生态消费的一些方面,我国仍有待加强或改善。采用熵权法计算的2000-2004年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综合评价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后自2005年起才逐渐上升。这是由于:第一,较高的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适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第二,我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再加上现行的价格不能反映资源能源的稀缺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生态产品的价格也过高,价格因素降低了生态消费发展水平的评价值。所以,我国应正确处理稳增长、防通胀、惠民生的关系,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机制,并对选用生态产品的消费者加大补贴力度。第三,我国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依旧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4年左右偏低,我国须顺应产业结构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世界趋势,充分发挥服务业体系在提高生态消费水平的积极作用,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加快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服务业与生态消费的融合发展。第四,我国在社会保障水平方面评价较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003和2009年偏高,这也使得2003年的相关评价值偏低;在社会公平方面先恶化后有所改善,但是当前整体仍未达到2000年的水平,这证明我国居民的代内不公平在逐步升温,这种状况有违生态消费要求的公平性。另外,还应引起重视的是,在资源能源节约方面,采用熵权法计算的2001-2004年间的综合评价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主要源于新世纪初期,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费使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湿地面积和人均煤炭资源基础储量快速下降。即便当前,从总体来看,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因此,如果不能有效普及生态消费,将会使资源能源的代际不公平问题进一步恶化。在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方面,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特别是空气污染严重。为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必须着力化解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鼓励居民绿色、低碳出行,美化生活环境。总之,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协调生态消费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

3 结语

本文构建了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关键指标的选取方面健全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权法对中国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熵权法充分利用了原始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其它评价方法片面性和评价结果的收敛性不强的缺点[3],从而可得到较客观、翔实、准确的评价效果。基于以上分析,该评价模型衡量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有其合理的一面。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引导及推动生态消费发展更加直观、明晰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未来生态消费建设方向的准确把握。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构建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存在设置不够全面的问题,可能遗漏了一些对生态消费有一定影响的指标。另外,在运用熵权法的计算评价过程中,对指标类型的定义也可能不尽准确、科学,这些都可能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消费是我国生态文明的实现机制,它需要创新,而对生态消费发展水平的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索。随着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改进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加强具体指标选取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便更加有效、准确地评价相关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得研究成果更具参考价值,是值得进一步拓展的后续工作。

[1]倪琳,陈军,李梦琴.湖北省生态消费模式发展状况评价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55-60.

[2]肖军,文启湘,王贵森.陕西省生态消费模式发展状况评价与对策研究[J].消费经济,2012(3):12-15.

[3]韦小泉,夏云峰,刘朝晖.基于熵权值法的连锁药店综合竞争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15):169-170.

Discussion 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n Chines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and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NI Lin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re constituted the framework of China’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developmental level of ecological consumption. In this framework, the frst class target is broken down into specifc 11 secondary indexes based on its properties; and may be described by 69 measurable third class indicators; thus forming a complete hierarchy index system with intrinsic link.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2000 and 2012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China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ecological consumption, but we have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Beyond tha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viewpoint of scientifc development should be used as the guideline to boost innovation of the mechanism, consumm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fully coordina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ach subsystem of ecological consumption, which is aimed at the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 general.

th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ntropy weight method

F062.1

C

1672-6995(2014)05-0068-05

2014-02-14;

2014-03-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75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KS04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2012M511294)

倪琳(1971-),女,湖北省黄冈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后,2008年赴美国Alfred大学研修,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权法指标体系消费
基于熵权法的BDS钟差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BP神经网络结合熵权法优化甘草皂苷提取工艺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新消费ABC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