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服装设计实践

2014-05-15魏世兴

演艺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高挂娘子军芭蕾舞剧

魏世兴

(中央芭蕾舞团,北京 100050)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服装设计实践

魏世兴

(中央芭蕾舞团,北京 100050)

简述芭蕾舞服装的发展演化过程,以《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讲述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服装设计实践。

芭蕾舞;服装;服装设计;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

1 芭蕾舞及其服装的发展演化

芭蕾舞,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通过舞蹈、音乐和舞台布景、服装,表现戏剧情节故事;或者没有故事内容,只以舞蹈作为手段从视觉上解释音乐。

芭蕾舞出现于15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与此同时,芭蕾舞服装也随之产生。此后,随着芭蕾舞内容、题材和舞蹈技术的改变,芭蕾服饰也随之经历了数次变革。

最早出现的芭蕾舞也称作“宴会芭蕾”,结合了意大利宫廷祭神舞蹈和民间游戏,演出将歌、舞、剧结合在一起在宫廷宴会中上演。那个时期的芭蕾舞服装设计得繁琐夸张,相当奢华。

17世纪,意大利的“宴会芭蕾”被带到了法国,在法王路易十四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称之为“宫廷芭蕾”,芭蕾舞剧由于都是由宫廷组织,优秀的舞者均是法国皇室成员,芭蕾舞服装多带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服装风格异常华丽,装饰细节比较多,剪裁、缝制固然精致,但更重视衣服表面的装饰效果。

由于早期的芭蕾舞服装十分注重奢华和细节,给人一种隆重夸张的感觉,但缺少了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限制了表演者的自由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芭蕾舞的发展。18世纪,芭蕾舞服装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法国大革命之后,出现了“浪漫芭蕾”。在这个时期,芭蕾舞服装确定了沿用至今的经典款式——紧身胸衣加钟形薄纱舞裙,裙子的长度可以短到小腿的中间位置,整件舞衣用多层纯白的绸布与薄纱重叠制成,质地柔软飘逸。舞蹈者还要穿上紧身的底裤,配浅红连袜裤,服饰朝着轻薄化发展,便于演员展现大跳、打脚等舞姿。如《仙女》中,首演玛丽·塔里奥尼身穿的舞裙,它的上半身为露颈的紧身胸衣,短而夸张的泡泡袖,胸前佩戴一朵小花,下半身的裙子像一朵倒置的、半盛开的花朵,长度到脚踝以上、膝盖以下,背上装点着白纱制成的小翅膀,整件舞衣质地柔软、飘逸,成为“浪漫芭蕾”时期的典型舞裙。“白色纱裙”的形式对后世的芭蕾服装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芭蕾舞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推动了芭蕾舞的革新和发展。到了1880年,芭蕾舞裙继续缩短,开始裸露出整条腿,称为芭蕾短裙(tutu),在十九世纪成为芭蕾舞的标准裙。

20世纪,芭蕾舞进入了“现代芭蕾”时期,芭蕾舞服装的样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舍弃了过去那些古典传统款式中隆重的装饰,服装设计形式也多采用艺术化和功能性强的服饰。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服装的束缚越来越小,服装设计着力体现表演者的舞蹈线条和身体曲线。1912年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编导的《牧神午后》出现在芭蕾舞台上,牧神穿着画有彩色斑点的紧身上衣,头上戴着两只弯角,而女神则身着宽松薄纱上衣,画着粉红眼线,这种服饰打破了当时芭蕾固有的形式,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后不久上演的《春之祭》更是引来了激烈的争论——祭祀舞蹈时男演员都穿着宽松的黑色长裤,裸露上身,女演员则穿着透明的丝质吊带长裙。这些充满争议的芭蕾作品使得芭蕾服装的设计有了更大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的服装与造型历经多次变革,如今,芭蕾服装在设计时多会以历史背景为前提,融入不同时期的不同元素,也会依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服饰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

2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服装设计

在芭蕾舞进入中国后,中国的造型艺术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创新,虽然芭蕾舞剧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了3个多世纪,不过,起步虽晚,却是飞跃前进。以中央芭蕾舞团为代表的中国芭蕾舞剧院团推出了一系列经典芭蕾舞剧,其中不乏极具中国特色的舞台经典剧目。

中央芭蕾舞团于1959年建团以来,以“介绍西方古典、现代各流派芭蕾经典作品,探索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之路、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为宗旨,不但上演《天鹅湖》等国外古典与现代芭蕾经典作品,还推出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这些剧目的服装也根据中国文化特色和剧目时代背景,充分考虑芭蕾舞演出的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创造出了适合中国舞者的芭蕾艺术造型,并且在设计制作中加入了现代时尚以及中国文化的元素,使芭蕾舞更加生动、多彩,与时俱进,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一名芭蕾服装的制作者,笔者在30年的制作过程中深有体会。在此,分析介绍《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两部剧目的服装设计。

2.1 《红色娘子军》的服装设计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央芭蕾舞团几十年来的保留剧目,也是最早的具有中国特色芭蕾舞剧的典范,它为传统的芭蕾舞服装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红色娘子军》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人的欣赏角度、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史无前例地将有中国红军特色的军装搬上了舞台。剧中,娘子军战士一律身着军装式上衣、短裤、绑腿,展现了典型的红军形象,再加上齐耳的短发、带红星的军帽,使演员们显得精干利落,同时也折射出故事发生地海南炎热的地域特征,既符合现实生活中海南人的生活习惯,又为芭蕾舞腿部、脚部的技术运用创造了条件,可谓一举两得。

剧中各色人物的服装也都具有独特的年代和身份特点,比如反面角色南霸天、老四、南太太,设计师从服装的面料选择到款式设计都有意体现出每个角色身份的不同:带有光泽的真丝缎,印有吉祥图案的织锦缎,长衫马褂,这些都是那个时期典型的土豪劣绅形象。

在群舞舞段的设计上,设计者借用民族舞的服装特点,与芭蕾舞大胆结合。比如第二场的“五寸刀舞”,肥大的蓝色长裤,红色背心外面配上白色的扎腰短衫,形象地刻画了海南赤卫队员火热的革命斗志;第三场中的“黎族舞”,选用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黎族的服装样式,在其特色服饰中加上巧妙的补丁设计,充分表现了海南地区黎族姑娘被压迫的境况;第四场中的“斗笠舞”, 用粗糙、朴实的面料和简单的中式造型设计,表现了父老乡亲慰问红军,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的热烈场面。

此外,男女主演的服装也具有独特的人物特点,女主演琼花开场被恶霸地主南霸天鞭打时,服装是带有伤痕、破洞的,袖口和裤脚参差不齐,男主演洪常青在“就义”时,为表现受伤被俘、慷慨就义,服装也都是破破烂烂、布满血迹的,这与传统的芭蕾舞服装风格很不同。众所周知,传统的西方芭蕾舞剧模式,主人公多是王子与公主的形象,芭蕾舞服装也讲究精致、华丽,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现演员自身的形体条件,但是娘子军的服装打破了传统。这种朴实、保守、具有年代特点的服装却十分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拉近了芭蕾舞这种西洋“舶来”艺术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2.2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服装设计

2001年,中央芭蕾舞团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舞台,该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在舞蹈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服装设计上,处处体现着中国元素。故事发生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讲述了妻妾成群的“老爷”与其3个姨太太以及姨太太与昔日恋人之间畸形、曲折的关系。为准确营造故事的历史环境,设计时大胆使用了具有年代特点的旗袍作为女演员的舞台服装。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能够体现出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这在芭蕾舞剧表演上绝对是一次新鲜尝试。为了不妨碍演员形态多变的舞蹈动作,在制作过程中,所有旗袍都在必要部分进行了特殊处理,并包裹紧身的袖子,这样可以清楚地欣赏到演员的手臂动作,裙摆的高开衩和褶纱处理方便演员的舞蹈动作。演出中,旗袍的设计不仅没有影响演员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反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男群舞演员则身着形似中国古代铠甲的家丁服装,每次出场时都能烘托出一种严肃、威严的气氛。舞剧中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剧,打扮得花团锦簇、全身披挂的京剧演员在前面表演武打场面,唱念俱全,穿着绣有传统花卉图案戏袍的芭蕾舞演员在后面迈方步、掷着水袖,这在舞台的声、色效果上有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极富震撼力。

此外,每个角色的服装都有各自的色彩,每种色彩都表现着角色独特的人物性格。老爷的三套服装均为黑色,是权力和封建势力的象征,胸前的文字图案,简单明了的表现了剧情的发展——迎娶时,胸前绣有“”字的喜袍,做寿时穿的绣有“寿”字的寿袍,还有当捉住大胆越轨的三太太时穿着绣有代表愤怒图案的怒袍。

女主演的服装一直是中国人喜欢的红色,抢眼的红色即代表人物的身份,也表达着不同的含义。从上花轿、做寿时喜庆的红,到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相会时,充满热情、喜悦的红,再到结尾时被家丁乱棍杖毙残忍的、血腥的红,虽都是红色,但是不同的红色服装代表了不同的剧情发展。

可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传统意义上的芭蕾做了多种突破,整个演出的服装充满了浓厚的东方情韵,在保留传统芭蕾元素的同时,将中国京剧、中式特色服装与当代芭蕾进行了完美结合,是一部极具观赏性并有着深厚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舞剧。

3 结语

用西方古典的芭蕾舞演绎中国的故事,中央芭蕾舞团在一部部舞剧经典中,成功地用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为芭蕾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芭蕾服装这一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舞剧的服装设计,无疑是中国芭蕾舞造型的成功例证。

可见,服装是芭蕾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需要考虑舞剧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人物身份,并为演员提供足够的舞蹈舒展度,保证演员的不同舞蹈动作伸展自如,都能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编辑 张 翔)

The Ballet Costume Design Practice in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WEI Shi-xing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Beijing 100050, China)

The writ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ballet costume. With the example of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Raise the Red Lantern as example, he described the ballet costume design practice in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ballet; costume; costume design;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1.015

猜你喜欢

高高挂娘子军芭蕾舞剧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
大红灯笼高高挂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非洲历史上的一支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