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谣”清理

2014-05-15阿碧

检察风云 2014年5期
关键词:谣言监控

文/阿碧

针对网络谣言在互联网尤其是论坛和微博上的多发态势,如何来识别网络谣言?网络为何成为谣言多发地?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监管网络谣言?如何有效粉碎网络谣言?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科学答案,就能更好地预防和杜绝网络谣言,更好地抓捕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

如何识别网络谣言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5.91亿,网络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具有迅捷、广泛、交互等优势,但其以匿名、自由、低门槛等为特征的自媒体传播方式,也带来了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等各种网络“怪胎”。

所谓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网络谣言和不少新闻事件密切相关,又经过种种包装,要识破这些谣言并不容易。那么,如何找到网络谣言的破绽,有效地识别网络谣言?可以根据网络谣言的一些特点来进行辨识:(1)隐蔽性。网络身份乃是隐蔽的,这增加了普通网民查找谣言来源的难度,不利于及时揭穿谣言。然而,我们也可以从发帖者的身份来推测可靠性,对于那些匿名发布的“重大消息”,其可靠性一定要打一个问号。(2)知识性。许多网络谣言,以传播知识的面孔出现,增加了识别的难度。此时,可以通过多查找资料来识别网络谣言。(3)炒作性。有人亲自或利用他人制造关于自己的“谣言”。这种谣言,美化自己的居多,丑化自己的也有,目的就是引发关注。(4)攻击性。攻击性的网络谣言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无聊,有的是泄愤,有的是报复,有的是宣泄。(5)预言性。为了吸引眼球,有人不断在网络上预言未来祸福吉凶,这些言论大多是谣言。

传谣者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利用,也大大增加了网络谣言的识别难度。随着照相机、摄像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谣言也从纯文字过渡到所谓的 “有图有真相”,甚至有视频。

研究发现,这些渗透着谣言的“真相图片”或“真相视频”,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是掐头去尾,要么是配以暗示性的文字,有的甚至对视频重新配音,结果让网民误以为“眼见为实”。殊不知“真实”也是可以杜撰出来的。

网络为何成为谣言多发地

网络谣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我国,在国外也是如此。2010年5月7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有32%的美国青少年曾经有过被人在网上散播谣言、未经允许公布私人电子邮件、受到威胁性信息、未经允许上传令人难堪照片等欺凌和骚扰的经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博、推特、脸谱等多种形式社交网站的出现,网络谣言越来越多,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为何有人喜欢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有人需要获取见不得光的利益,有人需要利用“轰动性”的谣言来赢得自己在网络上的关注度。由于大多数网络谣言披着“为民着想”的外衣,大多数帮助传播网络谣言的微博“大V”或普通网民,则是希望以转帖来传递“正能量”。

网络谣言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原因。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社会信息管理的滞后,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使公众的不信任感增强;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挟持了网民的意见;商业利益的驱动,是谣言滋生的经济动因。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也是网络谣言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不在的时候,谣言就会泛滥”。2010年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3.27%,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网络谣言具有一般谣言的社会学特征和物理学特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网络增加了谣言载体的多样性和信源(谣言源)的难以追溯性,网站、电子杂志、搜索引擎、群发电子邮件等等,均可成为谣言传播的便捷载体,而且信源较为难查,需要动用特殊的侦查手段。网络增加了听信谣言者的广泛性,不少网民成了谣言自觉或不自觉的受众和传播者。网络增加了谣言的存在时间,由于反复转帖,使谣言消失速度大大降低。网络增加了谣言的迷惑性,网络导致认知失调,特别是青少年缺乏鉴别能力,容易接受谣言。网络增加了谣言的杀伤性。从物理学角度看来,网络造成了谣言的多源性和强烈辐射性,造成了变异性的加剧。谣言在转贴中不断被修改,内容变化的速度大增,造成谣言传播的复杂网络特性增强。

通过技术手段监管网络谣言

通过技术手段监管网民的各种行为,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阻击,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只有对网络谣言运用技术措施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查找出造谣源头,才能给予造谣者强大的威慑力。在技术上,网络安全监管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内容监管技术,其中又包括内容过滤技术、反垃圾邮件等技术;二是行为监控技术,如身份鉴别技术、网络审计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三是网络状态监控技术,如网络数据侦听、截获、分析技术等。

开发、应用基于网络技术特性的防堵软件,可阻止谣言肆虐。网络谣言即使是匿名发布,但在网络上仍会留下了蛛丝马迹,比如上网归属地、IP地址及电话主人,借此可以寻迹追踪,找到谣言的“始作俑者”。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开发出追踪谣言首发帖的系统软件,捕捉谣言的首传者。只有对网络谣言运用技术措施进行全面监控和跟踪,及时查找出造谣源头,才能给予造谣者强大的威慑力。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电信推出了DDOS防网络散播、攻击系统软件,通过技术系统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和防堵,控制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的扩散传播,从技术上为互联网插上“金盾”,有效抵制谣言突然蔓延。另外,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及邮件,属小众传播的网络形式,防止谣言传播的难度相当大,较难人工监控,但仍可以通过开发监控软件对一定时间同一内容的转贴数量突然暴增的现象进行跟踪、分析,可对转贴者进行不断提醒、劝告,减少谣言传播。

尽管网络监管技术常常引来“侵犯隐私权”和“违背言论自由”的争议,但鉴于网上不良信息对国家和个人所造成的巨大威胁,美、英、日、韩、新等多国都加紧开发过滤技术,推广应用过滤软件,并辅以行政干预手段,加强网络谣言防御。

作为世界最大的过滤软件生产国,美国拥有强大的网络过滤技术和高效互联网监控系统,可随时实现对不良信息及敏感终端的监控。美国联邦调查局战略信息和行动中心公开招募软件公司开发监控软件,以获取自动扫描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和一些新闻网站上公开信息的能力,帮助警方及时得到与恐怖主义、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网络犯罪等有关的信息。

美国著名的“肉食动物”和“梯队”系统,不仅能够监控指定用户的网络活动,还可将触须伸至北美大陆以外的电子邮件等网络系统。近年,美国又推出了“谣言机器人”等多款软件,实时跟踪分析谣言来源及走向,实现对即时通信、在线数据库等的监控。对广泛应用的脸谱等社交媒体,美国加紧开发“地雷式”可嵌入软件,以便施行危险言行的高效追踪和监控。

欧洲一些专家很早就意识到借助网站日志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欧盟相关法律文件对日志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欧盟数据储存指令2006年生效,谁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造谣生事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寻踪觅迹,会对有意识造谣、传谣的不法网民产生震慑作用。德国内政部调集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成立了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中心,为警方展开调查和采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该中心下设一个类似网上巡警的调查机构,并赋予他们特殊的调查权限。

联合多种力量粉碎网络谣言

网络是虚拟社会,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如果任其横行,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如何有效粉碎网络谣言?要采取多种手段,联合多种力量。

粉碎网络谣言首先应由发布网络信息的互联网企业来负责。互联网企业需要加快开发相应技术的创新力度,采用多种软件技术应对网络谣言。作为我国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三大服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应加强对与其合作的各类服务商的资质审核,严格监控各大网络信息公司,加强对互联网、WAP、声讯、短信等各类合作业务的指导、管理,并加强虚拟主机、主机托管、专线接入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域名真实性核验,以及服务器层层转租行为的全面排查,杜绝网络信息公司利用自有网站和业务大量传播谣言。

在澳大利亚,网络服务提供商与政府传播和媒体管理局签署协议,保证不传播谣言、垃圾邮件等。传播和媒体管理局还向网络服务商提供过滤软件,以保证协议的有效执行。

网络信息公司还应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从技术加强对微博实名认证的管理。网络的隐蔽性、匿名性必然成为虚假消息盛行的温床。时下,只有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来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强化互联网信息主体的责任风险意识,让网络信息变得阳光起来,使虚假有害信息无处藏身,从而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实名制除与身份证挂钩外,还应与手机号、固话、煤气、水电等常用生活工具捆绑,进一步提高实名制的可信度与权威性。而这一切的完成,有赖于全国个人信息查证制度和网络的健全,以及相关技术的配套。

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来粉碎网络谣言。在英国,谣言治理是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一部分。为此,英国在社区设立了公民咨询局,主要职责就是向民众答疑解惑,对社会问题正本清源。公民咨询局是政府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的机构,工作人员大多是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公民咨询局与政府、议会等各方面联系密切,因此能保证在提供咨询时具有权威性。同时,民众通过公民咨询局,还能更直接地找到相关部门,提高民众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效率,扩大知情权。英国的实践证明,谣言控制中心或咨询中心在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危机时刻能及时把真实信息传播出去,从而达到保障社区和谐、社会稳定的作用。

为何我国近年来网络谣言盛行,除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之外,过度宽容、打击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我国司法机构也认识到网络谣言泛滥的社会危害,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为依法打击网络诽谤等刑事犯罪,提供了明确的司法依据。

网络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誉为足以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强大技术力量,但是这种技术力量必须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正能量。而要保证这一点,只能依靠人类的最高理性——法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必须依法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谣言止于法治。

猜你喜欢

谣言监控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π=4!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基于IEC61850/61970的光伏并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