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110”诞生轶闻
2014-12-14刘金城
文/刘金城
199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警方给市民们带来了一份节日的惊喜——上海“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向社会开通。
沧海桑田,转眼间“110”已然跨越世纪,20岁壮年了。经过20年的岁月磨砺,它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成长为沪上芸芸众生须臾不能离开、护卫一方平安的“钢铁长城”!
上海“110”报警服务系统,是全国最早运用高科技的报警服务电话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注定要担负起维护上海社会治安的历史重任。今天,我们回顾它“怀胎十月,呱呱坠地”时的那些鲜为人知的轶事,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创建者身上的光辉和睿智,品尝到当年沙场风云的神勇和硝烟……
幕后英雄功勋卓著
让我们把视线回到1990年4月,上海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
其间,上海重型汽车厂高级工程师费振翼代表提议:欧洲国家的许多大城市都有快速、高效的报警系统,市民们遇到困难或盗抢案件,能够及时得到警察的帮助和保护。为什么上海作为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不能建立这样的报警服务系统呢?他的想法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当场有13名代表在他的《建议建立三位数治安报警电话的书面意见》上签了名。
5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邮电局经过慎重研究和协商,把处理意见反馈给费振翼代表,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公安、邮电部门将做这方面的慎重考虑。
1992年11月26日,市公安局致函费振翼,告知建立“110”电话报警服务台的计划已经落实,将列为市政府1993年的实事工程之一。费振翼获悉这个消息后,感到无比欣慰。
市公安局科技处的高级工程师严璧城,是“110”报警服务系统的主要设计、施工者之一。而当时上海“110”报警服务系统,从专家评审到开通仅有八个月的时间。面对科技含量高、人手匮乏、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严工肩上的这副沉重担子,可想而知。
严工经过一周的不眠之夜后,推出了三套设计方案。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来开发接处警软件。经过反复论证和甄选,驻沪部队57研究所临危受命。
57所接受任务后不负众望。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提出了压缩进程等多项措施,能够确保在一秒钟内完成六个接警台的查询请求。他们精心组织了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力量,对报警系统的设计和编程潜心进行研究,每天通宵达旦地干18个小时以上,连春节都顾不上与亲人团聚。在开通前夜,他们还在机房里通宵调试,随时排除各种故障。
计算机要完成查询工作,必须建立电话号码和地址两个数据库。科技处的倪景跃为了将地址库的录入程序及时赶出来,带领几名助手昼夜工作,终于赶在春节前完成了任务。
电话号码库储存在市电话局的一台进口计算机里,需要将其拷贝后输入“110”配套的计算机里,而且有的数据需要汉字翻译。严璧城和57所、多维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终于把电话号码库搬进了“110”计算机内。
当拨通“110”后,计算机屏幕上所需内容赫然在目。
值得一提的是市内电话局的科技人员。为了“110”按时开通,他们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铺设通信光缆5800余米,刷新了当时铺设电缆史上的纪录。
小试牛刀初战告捷
“110”报警服务台开通后,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第一。这里列举其中的几例,以管中窥豹。
第一位报警人叫张巍,他报的是一起交通事故。5月1日深夜零点零一分,虹桥路2109号附近马路上,一出租车司机因车速过快,刹车不及,撞倒了一位骑车人。目击者张巍见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110”报警。长宁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接警后,在五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并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张巍大概不会想过,这次报警,居然使他成为上海“110”历史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次处置群殴事件,就在“110”开通的当天傍晚,平型关路集贸市场发生了斗殴事件。当时双方动起了铁家伙,打得头破血流,难分难解。互殴的人群冲来涌去,踢翻了竹篮菜筐,撞倒了货柜席棚,急得菜市场小贩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忽然有人拨通了“110”,须臾,辖地公安机关四辆警车呼啸而至。动武抄戈的双方垂头丧气地被带走了,杀气腾腾的菜市场又恢复了宁静。报警人摸着后脑勺惊诧道:“神了,真是神仙下凡了!”
第一起通过“110”救助群众危难的典型例子,发生在5月24日下午4时30分。一名四岁女孩从塘沽路308弄4号3楼坠下,右腿被二楼晒衣架上的一根铁刺戳穿,血流如注。邻居们发现后,立即拨打“110”求助。虹口公安分局特警队员和吴淞路派出所民警在四分钟内赶到现场,将女孩托起救下,送到了医院。
上海“110”在开通后的短短40天中,为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当年上海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从1993年5月1开通之日起,截止到6月10日上午9时统计:上海“110”受理各类报警电话近2.6万次,其中有效接警3261次;涉及各类刑事案件391起,治安案件1696起,交通事故801起。经警方及时处置,从中破获刑事案件近百起,其中重大案件40余起。处理各类治安案件1000余件,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分子400余人。通过“110”求助,民警为市民群众提供紧急救助317次。
“碰瓷”抢劫法网难逃
1993年5月3日凌晨5时20分,沪上“110”开通的第三天。
富阳县来沪出差的邵根生、邵正明兄弟俩行走到西藏中路、新闸路口时,邵根生突然被人猛撞一记。正在邵根生感到疑惑之时,一凶神恶煞的黑脸汉出现在他面前:“乡巴佬,侬把阿拉的手表撞坏啦,赔钞票吧!”赔多少?他伸出三根指头,意思要邵赔300元。邵根生正欲辩解,后面又冲上来三名歹徒,劈头盖脸给他几记耳光,接下来又是一顿拳打脚踢。霎时间,邵根生被打得头晕目眩,跌倒在地。一名歹徒乘其不备,突然把手伸进邵的内衣口袋,夺走了兄弟俩的差旅费2000元。
一旁的邵正明眼瞅着哥哥被打遭抢,心急如焚地冲了上去,被两名歹徒打翻在地。歹徒们得逞后,一哄而散。
“快打‘110’报警呀!”一名过路群众提醒了已经晕头转向的邵正明。
顷刻之间,特警队巡逻车风驰电掣,赶到了事发现场。顺着歹徒逃跑的方向,特警队员在厦门路将黑脸汉子抓获,押送到南京东路派出所展开突审。
据警方记录在案,近期在西藏中路附近,已连续发生类似抢劫案件五起。办案民警决定把系列案件并串起来,进行侦查。
据黑脸汉交代,他叫张雪勇,24岁,住新疆路某号。自1993年春节以来,张勾结无业人员樊英杰、王东、郑汉章,在凌晨街上行人稀少之际,埋伏在西藏中路附近一带,专门跟踪那些身单力薄的外地人,择机频频施暴作案。每次劫得的财物或赃款,四人平分均摊。
为了更好地检验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不同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出口效应模型和进口效应模型:
据办案民警进一步查证,发生在西藏中路附近的五起抢劫案件,均是张雪勇一伙人所为。此案侦破之后,西藏中路又恢复了平静。
“神兵”突降铁壁合围
值得回味的,是“110”开通后第七天成功调度警方围堵抢劫犯罪团伙的首起案例。
5月7日清晨3时41分,黄浦公安分局指挥室接到“110”报警服务台传来的紧急指令:山西路南京饭店门口,发生数名歹徒持刀抢劫一名出租车司机。
值班人员立即向分局特警大队和北京东路派出所发出了处警指令。北京东路派出所指导员袁鸿福接令后,立即率领值班民警、工纠队员10余人冲出派出所的大门,赶到南京饭店,仅仅耗时不到两分钟!
南京饭店门前,袁鸿福很快找到报警人崔某某。据崔介绍,他是一名出租车驾驶员。五分钟前,他的出租车搭乘四名男乘客抵河南中路、天津路口停下。其中一人突然拔出匕首,顶住崔的胸口,凶神恶煞地吼道:“把钱统统交出来,否则宰了你!”崔一愣神,被另一名歹徒一把撸下自己戴着的金丝眼镜。歹徒们正欲得寸进尺时,崔一个激灵,踹开车门,跳下车来,一路狂奔,一边大声呼救。歹徒们见势不妙,作猢狲散。
根据崔指认的歹徒们逃窜的方向,袁鸿福迅速布置民警、工纠队员兵分三路,包抄搜索犯罪嫌疑人。
分局特警大队机动分队的巡逻车、摩托车风驰而至。所、队单位按照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默契配合,分头开展搜索、拦截、围捕行动,联动出击一气呵成。
北京东路派出所民警、工纠队员组成的搜索组,把可能隐匿歹徒的弄堂、暗角,搜了个遍。3时46分,在河南路、宁波路口,搜查民警发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影,随即包抄过去。同时,民警通过对讲机,联络特警巡逻车队火速增援。
特警巡逻车随即赶到,将两名如惊弓之鸟的嫌疑人截住。经被害人崔某辨认,确认无误后,两名歹徒即被铐上带走。从接警到捕获歹徒,整个过程仅花了七分钟。
据审讯获悉,许伟庭、魏雷逃逸后,二人在南京路“老介福绸布商店”附近,又拦截了一辆出租车,逃至虹口区一偏僻路段后,以同样手法抢劫出租车司机现金259元。
紧接着,黄浦警方再接再厉,在并案侦查中,又接连破获该团伙所作的三起重大持刀抢劫案。
多警联手化险为夷
1993年11月28日,闹市中心南京东路上发生惊魂一幕。
这天傍晚4时55分,一辆由西向东而来的20路无轨电车行驶到南京东路六合路口时,突然发出“嘭”的一声巨响。只见电车右侧的窗玻璃“稀里哗啦”炸得粉碎,玻璃碎片四处乱飞。车厢内浓烟滚滚,冉冉从破窗往外飘逸。
“不好,电车爆炸了!”黄浦公安分局巡警大队三分队副队长曹亦欧、二班班长缪光华此刻正驾驶三轮摩托车在附近巡逻,突然从电台中接到“110”紧急处警指令。“快救人!”二人几乎异口同声,脱口而出。
现场一片混乱。曹亦欧、缪光华一边向分局指挥室请求紧急增援,一边扑到电车门前,奋力用手拉,用脚踢,用肩顶,用躯体撞击车门。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 “一、二、三!”喉咙喊得嘶哑,眼珠都快冒血了……
车厢里的售票员,所有的乘客,从车里面往外拉门,往外拥挤。车门终于被拉开一道巴掌大的缝隙。曹、缪二人使尽吃奶的气力,终于使车门洞开。乘客们哭喊着,推搡着往外涌。走在前面的,又被后面的挤倒在地。无数路人闻讯前来围观,现场一片烟雾,混乱不堪。
车上是否会发生二次爆炸?周围交通已堵得水泄不通。正在情况万分危急的当口,时任分局副局长施伟渊迅速率领部分指挥室人员赶到现场,并调动巡警、交警、刑警及派出所干警280余人火速赶到现场增援。抢救伤员,疏散群众,保护现场、疏导交通,维护秩序和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
紧接着,市公安局消防总队、交警总队、刑侦总队、特警总队等警种大批警力也赶到现场紧急增援。伤员们被迅速及时地就近送到长征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和仁济医院救治。
围观群众渐渐地散去。一小时后,被炸坏的电车被拖走,交通恢复,商店正常营业……
双警合力水中救女
1993年11月26日下午,黄浦江上出现了巡警和水警联手,奋不顾身合力救助落水女子的感人一幕。
是日下午14时40分,江苏徐州丰县来沪观光的女青年陈素梅,在外滩黄浦江畔旁观赏风景时,不慎失足从防汛墙跌落黄浦江中。陈在寒冷的江水中挣扎,身体时隐时现,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有数百人围观。但因江堤陡峭,水深莫测,无人敢冒险下水施救。有人急中生智,拨打了“110”求援。
外滩水上派出所民警柯长森、毛登成、章健三人闻讯,赶到现场奋力救助。柯长森手疾眼快,就地拉下一根缚椅子用的铁链条,抛向江中的落水女青年;毛登成、章健奔到码头上,启动巡逻艇施救。
柯长森伸入水中的链条总算被陈素梅抓住了。可是,陈已手脚发软,根本使不上劲。试了几次,还是上不了岸。
14时42分,正在福州路外滩巡逻的巡警王永利、徐正林、马沪民等人从电台中接到了“110”处警指令,立马赶到外滩黄浦江边。
救人还在继续。有人出了个主意,让陈素梅用铁链条缠住自己的腰,然后大家一起用力往岸上拖。可惜,等到陈拖拽到半截悬空之际,铁链条突然断裂,陈再次坠入江中。此时,陈明显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的动作渐渐迟缓了,唯一的希望只有下水救人了。
巡警王永利不顾大病初愈的身体和战友们的劝阻,当场脱掉外衣,攀着铁链条,跳进江水救人。王永利在水中抓住陈的衣领,奋力向岸边游去。怎奈江堤陡滑,攀援不上。几经折腾,王永利已经力不从心了。
危急之时,水警毛登成、章健驾着巡逻艇及时赶到。毛抛下一根缆绳给陈接住,王拼尽最后一股力气,将陈托上了船。一个白浪掀来,筋疲力尽的王永利被打入水中,只见他的头发在江面上时起时伏。
等到船上的水警将王永利捞上船时,他已经昏迷不醒。毛登成、章健当即在船上对陈、王二人进行了紧急施救,为抢回两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天,经黄浦区中心医院紧急救治,陈素梅恢复了知觉,已无大碍;而舍己救人的王永利因身体虚弱,加上寒流刺激,引发高热。经院方数日救治,方才脱险。
街头临产特警守护
1993年7月20日一早,一位孕妇突然在马路边屋檐下临产。危难之际,幸亏特警队员及时帮助,使母女安然无恙。这段故事,一度在当时被群众传为佳话。
那天凌晨6时10分,孕妇朱海英途经普安路时,突然感到腹中阵阵剧痛,摇摇晃晃地走进延安东路587号天井的屋檐下。
临产前的剧痛使朱海英忍不住发出阵阵呼喊。一时,惊动了居民和过路人。一位邢姓的居民见状,一边拨打“110”求助,一边从家里拿出了毛巾、脸盆、热水和衣物相助。
等到黄浦公安分局特警赶到时,只见朱海英倚在墙角,气喘吁吁,脸色苍白,鲜血满地。生下的一个女罂,在母亲身边蠕动,脐带还未剪断。
徐爱仁、张世明、孙正林、江国平等特警队员驱散了围观的群众,围成一堵人墙,守护着孕妇和婴儿的安全。同时,将警车倒进天井里,准备将孕妇送往医院。恰巧,医护人员也闻讯赶来了。他们在天井里搭起临时遮棚,进行生产后的处置。然后,特警队员与医护人员同心协力,将母女俩送到了黄浦区中心医院。
直到现在,朱海英还经常对女儿念叨这段难忘的往事呢。
今天,上海公安“110”服务台已经走过了风雨征程的20年。成立以来,上海“110”一步步发展壮大,闻警即动、快速反应,通过这个窗口,热心救助处于危难中的群众,快速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