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行力角度谈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阶段
2014-05-15罗刚淮
罗刚淮
最近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话题越来越被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纷纷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试图找出明晰的路径。这使我想起几年前受区培训学校委托,曾经跟一些年轻校长座谈时谈过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执行力的问题。很多学校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计划设想,发展学校也都有自己的思路,但往往一年又一年,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其根源常常在于管理是否得力的问题上。例如,学校明确“抓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这样的思路很不错,然而,这样的工作设想真要落实下来,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前期调研论证是否可行,确定之后需要开发课程,明确师资,安排进入课程表,还要进行检查督促和学期考核,必要时要举行适量的活动、比赛加以推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料,还可以总结提升,形成固化的成果,面向全校师生推广。持续坚持,逐年提升,学校的特色就能显现出来,学校以这种特色为代表的内涵建设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由此可见,思路计划固然重要,能否执行到位才是关键。不少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受制的往往是学校的执行力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提升执行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那么,如何通过提升执行力来提升学校内涵呢?笔者认为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规范化落实阶段;二是精细化管理阶段;三是精致化建设阶段。
一、强化落实,务求规范
Y校长是某县一所薄弱中学新到任的校长,他上任一个月了,除了必要的例会他偶尔强调一下各部门主任布置的工作,再很少发言,平时却在校园里不住地转悠,要么就是一头钻进课堂,凡到一处,必定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不住地记些东西。一个月后,他看出学校的纪律涣散,人浮于事,虽有计划,却少有执行;虽有制度,却无人遵守;虽有布置,却很少落实。也因此,该学校教学质量已经连续几年全县垫底。Y校长觉得,自己虽有满腔理想满腹计划,但是却不能这时候推行实施,因为这个学校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事情都难落实,盲目推行下来必定无果而终。所以,与其光鲜鲜地开局灰溜溜收场,还不如就在原基础上做实。因此,他决定整顿纪律,从严治校。于是,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删去一些不切实际的条款,添加修改成便于操作执行和考核的条款细则,然后公开征求意见,完善后立即雷厉风行地执行。有些教师看到新校长慷慨陈词,批判种种恶习确实有理,其实他们心里早厌弃了以往的生活,希望有这样一位正义的校长来管理学校了,于是纷纷自警自律;有些散漫惯了的教师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结果一个月后,校长公布考核结果,从出勤到课堂巡视,从备课作业检查到期中测试质量分析,一样样账目清楚,优劣分明。校长在月会上作了点评,表扬了一些敬业爱生,业绩优良的教师,痛斥一些不良现象,并明确表示,被表扬的教师在当月绩效考核中按规定获得奖励,被批评的人这一次以会议通报知会警示本人,暂不予扣罚,但下月则严格执行。全场肃然,教师们从心中暗暗佩服这个不多言的校长原来竟然有真能耐:一次两次公开督查结果,学校风气逐渐变样,散漫悠闲的人越来越少,认真从教的人越来越多,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期末质量调研中,该校终于摆脱多年垫底的尴尬局面。基于管理有力的基础,Y校长在新一学期里才开始展开自己的新规划,准备逐步推广落实,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学校的内涵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机制,没有优良高效的机制作保障,再好的项目再奇巧的举措都会被执行走样,最终以失败或者不了了之而告终。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校长为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动辄推行一项新项目、新举措,可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开学初是轰轰烈烈,热闹一段时间后便偃旗息鼓了,到期末常常“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当初的豪言壮语依然响彻耳鼓。一所学校不从最基本的执行力上去推进管理,却妄想从项目创新上来推进学校的发展,显然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那么,学校的管理机制包括哪些呢?除了学校的管理框架、各条线的人员分工和职责、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还包括检查、督促、评价、奖励等制度和措施。生活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有计划没行动或者有行动没计划,有布置没落实,有布置没检查,有检查没评价,有评价没奖惩,诸如此类,都使得管理链条断裂,管理乏力。长此以往,管理者失信于民,因此人心涣散,管理效益低下,教育教学靠天收成。长期的沉沦,导致积重难返,最终耽误了学生的前程,误人子弟,也使得学校声誉受损,教育者斯文扫地,为人诟病。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周围并不鲜见。
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学校的管理机制便是这所学校的骨骼,每一部分都担负着这个生命体的身躯的运动和行进,缺少哪一部分,那么那部分便出现瘫痪,哪一部分羸弱无力,那部分便虚弱退化,直至残疾。作为校长,抓实基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相当于强身健体,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步。因为对于学校生命体来说,这些骨骼本身就是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的最根本的路径和桥梁,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细管理,铸造精品
L区将2013年定为内涵发展年,要求全区各学校以提升内涵作为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新教育局长是外地一所名校的校长,演讲很有水平,激情洋溢,任务布置斩钉截铁,校长们不敢懈怠。G校长虽然做校长也有十多年了,说管理经验也有一些,可是局长说管理要再精细化,他有些迷茫。因为他看自己的学校已经很好了,各方面都有人管,管得都有条理,要再上台阶如何上呢?主张没定,行动便迟缓。学期中途局长来学校视察,发现动作不大,立即安排督导人员和各校校长驻校,全方位视导。这一来把学校翻了个底,从学校的计划、落实到结果,各部门的制度到执行到效果,教师的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学生的上课到活动到礼仪,校园的硬件到使用到文化布置,等等,分条线全部罗列出来,集中展示。这一说,这管理立马成了一块破布,千疮百孔,处处有漏洞。局长总结说:“今天不是批评哪一所学校,而是借这里开一个现场会,以这所学校作为样本,解剖给大家看看,知道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就是将刚才暴露出的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差不多达到精细化了。我们有不少校长眼里没有问题,凡事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这样的观念与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管理精细化的。各校根据今天所学,回去研究本校问题,寻找措施落实,本学期期末前将奔赴各学校像今天这样去检查评估,以此作为学校和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学期前,果然局长带队,奔赴各校检查评估,各学校常规均有较大好转,师生无不精神抖擞,生气勃勃。全区教育呈现蓬勃的生机。局长在学期总结会上说:“这学期大家感觉累,但是客观说,我们的学校离精细化管理还有很远的路。我们常批评老师教学质量不高,其实根本是我们的管理质量不高,教育教学其实都是管理的结果。明年我们继续落实精细化管理,教育局研究本学期的经验教训,率先研究制定出学校精细化管理考核的细则,明年将更全面更细致地进行督导考核。”全区教育逐年改观。
粗看现时的学校,看建筑,看表面,很多的学校即便不是富丽堂皇,也是高楼广厦,均都巍然壮观。细看,则会看到深层的管理,看到执行力,看到管理者的水平,看到办学的理念。走进一所学校,常常看到响亮的口号,教育理念、办学目标、三风建设等,随处可见。这是学校的表面,是粗看。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名词口号被贯彻到哪里了,通过哪些渠道落实了,落实的情况怎样,师生果真认同并践行了吗。如此一追问,结果便昭然若揭。笔者记得有一所学校,校园不大但很干净,也没有多少小桥流水式的景点,但每一个小道都四通八达,不用担心走错而多弯路,每一个转角都很舒服,圆润宽敞,不用担心碰到旁边的花木,而要观赏也仅需凑近而不必跨进花圃。课间校园里低音播放着轻音乐,都是些经典名曲,洗手间里也能听到。洗手间的墙壁上都布置一两幅装帧精致的画,有世界名画,也有学生的书画作品,最值得称道的是洗手池旁都挂着一条毛巾,供学生擦手用,且定期都有清洁人员换洗。一个管理者,连洗手间都考虑得这么细致周详,管理得如此到位。相信他对办公室,对教室,对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也都一定很用心,这样的学校管理才是精细化管理。
网上与校长们聊天,他们有的认为“这样管是好,可是管不过来”。其实不是管不过来,而是没想去管。真正有心去做,管理的方法很多,如首先是分部门分条块去分解,部门条块再安排相关的教师来负责,有些工作跟学生关联较大又合适做的,可以分解给学生,如此分解下来,有多少事情做不完呢?事实上,很多事情是想起来多,一旦务实地去做了,事情并不是很多,有时甚至会变少,因为人人都来维护,就会减少制造麻烦事端,负责的人便少了很多事务。例如,有所小学学生乱扔纸屑现象严重,我跟德育主任建议,每班分包干区负责维护,每位同学分拣纸屑杂物任务,每天安排专人登记,班主任每天专门了解各人任务完成情况。如此执行下来,一个星期后校园里很难找到纸屑。拣的人多了,扔的人就少了;如果拣的人少了,扔的人就会多,学生的自警自律意识便会淡薄。
三、删繁就简,精益求精
参观T市的一所名校,真是大开了眼界,这所学校里不要说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生的课间操、礼仪常规、作业书写等都让人叹为观止。学生的优秀应该归功于教师,因为我们走进教师的办公室,发现每一间办公室都布置得温馨,教师的办公环境都堪称风景,人人桌上都简洁清爽,毫无繁琐累赘之物。我们笑问校长,是不是因为检查而特意准备的。校长笑了笑没说,在她汇报交流时我们明白了,原来这所学校也经历过了几个阶段,一开始这学校的教师也是不修边幅散漫自由的,后来经过规范化的管理之后,学校工作逐步上了台阶,后来,随着学校管理提档升级,作为老牌名校必然要作示范,因此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学校一个盆景摆放,一幅学生作品放哪里展示,都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议。”学校因此以严谨细致的管理赢得了优质的教学质量,和人们的口碑。“如今,很多规则要求已经深入人心,老教师带新教师,老学生影响新学生,学校传统得到很好的传承,因此,我们觉得到了删繁趋简的时候了,我们不再做加法,而是做减法,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仔细打听,了解到他们学校去掉了考勤打卡的管理,也就是说教师不需要考勤了;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不再检查了,代之以教案和作业展览,让全校师生观摩;教师开课采取申报制,有需要的教师主动申请邀请学校的名优教师进课堂听课指导;学期总结都是自下而上,而不是校长总结,教师对照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汇报一年所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学校的管理应该是根据学校的人员分工分解,人人各司其职,这学校还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呢?事实上很多的事情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是胡乱管理折腾出来的。我很佩服魏书生老师的管理,他曾经做过某市的教育局长,一学期只开两三次校长会,开学布置,结束总结,其余照章办事,这样多简单。有一次大型的体育比赛,需要学生在观摩现场举口号牌,为了确保顺利,有的领导建议要彩排,他却坚持不要,只派人事先规定好学生座位,设计好图案,定好举牌时间和次序就行。结果学生竟然都整齐划一,全场因此而掌声雷动。这充分说明了魏书生老师洞悉了管理的奥秘,汲取了管理的精髓。想想很多校长整天奔忙,文山会海,文牍累案,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到头来不知忙了什么。有的校长变着法子折腾教师折腾学生,一天一个活动,一周一个节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教育极其低效,到最后教师很累,学生很忙,自己也很辛苦。无事瞎忙活,究其实正是缺乏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不懂管理,不会管理,也不爱学习管理,这是时下不少校长的真实写照。因此,我们在倡导学校内涵发展的时候,尽管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而核心却是要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者首先需要加强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低效是学校内涵发展最大的敌人。
郑板桥为自己书斋题过这样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本意是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然而人们读后更觉得“删繁就简”更具美学意味和哲理。人们熟知“大道至简”的道理,真正的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透实质,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程序的关键。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300回合才击倒对手;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高人指点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同理,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也一定不会依靠繁琐冗杂的管理来束缚教师,更不会用行政手段高压民意。他们采取的管理一定是非常简洁得力,精巧实用的路径措施,一定会从教师的心理需要层面着力,轻轻一点,而彼此心领神会,从而达到和衷共济,众志成城,一起推进学校建设的目的。
客观来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象和事务是复杂多变的,推进内涵发展的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一所学校从普通学校薄弱学校走向名校强校,一般都需要经历从规范化、精细化再到精品打造阶段,这样的过程常常是需要耗费很多的思想、情感、精力和智慧的。作为新时期的学校管理者,必须要顺应时势发展的需要,以对师生发展负责的使命要求,切实提升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艺术,善于从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并能采取出科学简妙的措施来解决。相信,校长对于管理的彻悟将是学校走向科学管理的开始,也相信,科学的学校管理将会锻炼成长出一大批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既有先进理念,又富有实践智慧的真正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