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先正名

2014-05-14李凡卓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文艺界忧患笔名

李凡卓

“人生识字忧患始”,大学老师第一个忧患是课堂点名,当你打开点名册,一瞬间仿佛穿越到了民国,男生女生的名字都像是琼瑶小说里摘下来的,恨不得把“玉”字旁的字全用上,最怕的是一些形似甲骨文的生僻字夹杂其中。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康熙字典》之所以常年保持销售量几万册,原来有取名者在大量使用。这年头混在高校连点个名都需要精通古文字学与训诂学。

90后学生家长的命名观,类似于《大腕》里那句“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越晦涩、越生僻,认知和理解的成本越高,也就越高级相,所以那些剑走偏锋的名字如“李开朗琪罗”之类也开始层出不穷。不过有一点没变的就是,人们往往深信,姓名的字义、结构、音响似乎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隐约暗示:张爱玲给小说女主人公起名,相中了一个报纸中缝中现成的名字——“柴凤英不但是一个标准的小家碧玉,仿佛还有一个通俗的故事在她名字里蠢动着”;钱钟书抓周时手握书卷不放,因此起名“钟书”,从此一生的命运埋线于此。吾有一友,大名“张书记”,父母的殷切期望拳拳可见,不过朋友之间每提及此,张同学都悲从中来,眼含泪光曰:“这些年你们都不知道我怎么过来的。”

其实对自己名字不满意的人很多,特别是对文字特别敏感的文艺界人士,另起炉灶起个笔名或艺名势在必行: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丁玲、萧红……光看名字,他们就不枝不蔓,正气凛然,他们是新文学作家,是占据了上层建筑的那一半;被压在下面的那一半呢?他们的笔名都很像:周瘦鹃、严独鹤、范烟桥、赵眠云、胡寄尘、包天笑、张恨水……这些名字好像一个软件格式化出来的,瞧着就文艺梦未醒。当前流行作家的笔名比起这些“鸳鸯蝴蝶派”也不遑多让,令人心旌荡漾大发思古之幽情,不过当你得知她们的本名可能会大跌眼镜,就像获悉《诗经》里反复吟咏、冰清玉洁的“菘”其实就是菜市场最常见的大白菜。

不光是文艺界人士需要重新命名,现如今每个外企员工也都要起一个洋名,从a的Allen到z的Zach,各种外文名声声入耳,一时间蔚为风气,甚至很多外企人离职了还不知道自己每天接触的同事的中文名字,颇有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意思。我住处附近有一个高大上IT外企,每天中午下班时员工纷纷聚集到公司楼下的一家面馆吃饭,我也常混迹于其中,眼见着西服革履的外企员工在汤汁四溢的环境中摩肩接踵,耳边萦绕的是:“Tracy今天咱们还炸酱面?要不换拉面吧”,“Eddie,那个葱油饼你吃吧”,“Mary,今天我请大盘鸡!”前现代的吃食配上后现代的外语名,此情此景竟然有了一丝丝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猜你喜欢

文艺界忧患笔名
Never give up 永不言弃
冰雪凝月
画里有话
“笔名”发表在班级作文报中的实施和“玩”法
哲理漫画
都是文艺界人士
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批判的研究综述
不断地向上仰望
巴金笔名由来